過去經曆多次疫情沖擊,包括 H1N1、埃博拉、新冠等。面向未來,新的呼吸道傳染病出現成爲大概率事件,因此需要加強政策及能力的準備。9 月 2 日,在 2023 服貿會 " 第四屆全球健康北京論壇 " 上,多位專家爲此建言獻策。在業内人士看來,預防爲主、合作共赢、科技創新和未雨綢缪是必須長期堅持的基本原則。加強對重大傳染病的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把握疾病發展演化和傳播的規律,掌握防控的關鍵技術和策略,從而提供強大的科技支撐。
在公共衛生專家馮子健看來,大流行并不稀奇,尤其随着人類和自然的關系變得越來越密切,人類對整個自然生态的幹擾也越來越大。在這種情況下,大流行的風險會加劇,因此必須提早做準備。一是吸取此次大流行的教訓,爲增進整個人類或國家的衛生安全開展更系統的工作;二是持續地改進、創新策略,改進國民健康水平。
如何爲下次大流行做好準備,馮子健認爲有幾個非常重要的方面。比如,及早發現病毒跨種傳播,更早地作出研判,進行應對。在應對準備上,他建議建立合理的關鍵物資儲備,尤其是藥物、醫療設備、關鍵物資、集中診療和隔離設施等。同時要開展系統的準備,有策略地開展大流行的應對産品,比如提升整個研發審批生産到疫苗政策策略的制定,以及部署和動員公衆快速接種,在這種系統策略設計的情況下推動工作。注重完善監測預警機制和體系也是很重要的環節,比如進一步探索應急、指揮、協調體制的架構、功能設置、作業模式、信息管理等。
今年 8 月,北京重大呼吸道傳染病研究中心正式成立。研究中心設立 1 個工作指導委員會、1 個專家委員會、1 個工作機構和 3 個實驗室平台,旨在提升北京市重大呼吸道傳染病防控能力。
研究中心将借助在京優質研究資源,針對重大呼吸道傳染病防控中的關鍵問題,持續開展快速診斷技術、内生傳播規律、關鍵生物特性、複雜疾病特征、精準預測預警、适宜防治策略、空氣消毒淨化等相關核心技術研究儲備,并密切跟蹤、收集全球重大呼吸道傳染病研究進展,爲首都呼吸道傳染病防控體系建設、超大城市呼吸道傳染病防控提供科技支撐和政策建議。
在業内人士看來,疾控體系建設是全面提升核心能力的重要途徑。疾控體系建設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一、加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建立健全領導小組和工作機制,明确各部門職責和任務分工,形成合力;二、完善監測預警體系。建立健全疫情監測網絡和信息直報系統,提高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快速反應能力和處置水平;三、提升專業技能和知識水平。加強人才隊伍建設,提高專業技術人員的專業素質和綜合能力;四、強化科技創新和信息化建設。加大科研投入,推動科技創新和技術應用,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和服務能力;五、加強國際合作和交流。積極參與國際公共衛生事務,加強與國内外相關機構的合作和交流,提高應對全球性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
北京商報記者 姚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