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模型技術喧嚣之外,Web3 也在近期迎來了備受關注的新突破。
過去幾年裏,Web3 飽受質疑。這背後," 沒有創造出實實在在的産業價值 " 是其最大的 " 诟病點 "。
"Web3 是一個富有盛名,且非常值得贊賞和肯定的概念,但它在實踐上的滞後性,讓其盛名之下其實難副。"9 月 5 日,在外灘大會上,經濟學家、橫琴澳粵深度合作區數鏈數字金融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朱嘉明坦言。
橫琴澳粵深度合作區數鏈數字金融研究院學術與技術委員會主席 朱嘉明
Web3 似乎就停滞在取得重大突破的邊緣,等待一個 " 價值奇點 "。
不過,近期,螞蟻數科與朗新科技合作完成的國内首單新能源 RWA 新探索,爲 Web3 技術賦能實體産業邁出關鍵一步,也讓 web3 的 " 價值奇點 " 時刻迎來曙光。
其中,朗新科技以旗下部分充電樁作爲 RWA 錨定資産,基于可信數據在區塊鏈上發行 " 充電樁 " 數字資産,在香港成功獲得首筆 RWA 跨境融資。
" 這相當于一種 mini-IPO,通過資産上市而非公司上市,來幫助中小企業改善融資難的問題。" 螞蟻數科 CEO 趙聞飚表示。
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也表示,RWA 作爲連接數字與實體世界的橋梁,正是金融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中國證監會原主席 肖鋼
這一創新實踐意味着,經過十多年的探索,區塊鏈等數字技術通過助力實物資産通證化、資産化,從産業邊緣逐漸踏入企業生産、交易的核心環節,Web3 開始真正步入賦能實體企業的拐點時刻。
Web3 背後的技術征途
作爲新一代互聯網演變架構和形态,Web3 自提出後便被産業各方寄予厚望。
但在崇高的願景下,其應用長期被局限在數字加密币、藝術收藏品等小衆領域,一直難以切入企業發展的核心環節,其本身蘊含的賦能實體産業的真正潛力遲遲難爆發。
究其原因,在于此前圍繞 Web3 的一系列相關技術在實際應用上還存在諸多挑戰。而螞蟻數科旗下螞蟻鏈從 2015 年開始,就一直在探索一條更加可實踐的技術路線。
" 螞蟻最重要的産品,就是建立信任。" 螞蟻集團董事長兼 CEO 井賢棟曾說。螞蟻投身區塊鏈,也是相信區塊鏈可以重構數字時代的信任體系,讓産業之間的信任變得觸手可及,從而激活産業數字化發展。
也是在這一初心之下,作爲行業裏第一批實踐者,從最初的區塊鏈興趣小組,到如今雲計算、區塊鏈、人工智能三大闆塊,以及技術融合的布局。螞蟻數科從 " 單點技術 " 到 " 技多不壓身 ",通過不斷的技術升級與創新融合,走出了中國式 Web3 的三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上鏈交易量的攀升。
它代表着區塊鏈發展早期的嘗試,也是 web3 的 " 基建時期 "。
作爲一員重要的先鋒兵,螞蟻鏈從 2015 年開始投入區塊鏈技術,到 2020 年,在 50 多個場景的嘗試下,有了第一個 1 億——上鏈交易量 1 億。
" 這讓我們意識到,用區塊鏈來解決實際問題不是一個僞命題,而是真的有實際需求,真的能創造價值。" 螞蟻數科首席科學家闫莺回憶道。
螞蟻數科首席科學家 闫莺
上鏈量的背後,反映了産業界對區塊鏈技術真實的需求。在這一階段的實踐探索中,螞蟻鏈重點打造了 "10x10" 的基礎設施——可承載 10 億日交易量 ×10 億賬戶穩定運行,實現二十萬級 CTPS 交易性能,夯實了自身的技術底座。
第二階段是 " 鏈上數據使用量 " 的突破。
2022 年前後," 國家數據二十條 " 等旨在激發數據要素潛力,賦能實體經濟,促進高質量發展的系列政策密集出台。政策利好下,各行各業積極擁抱數據要素的流轉,技術融合成爲新趨勢。
這一階段,螞蟻鏈推出了 " 區塊鏈 + 隐私計算 + 數據安全 " 融合方案——數據可信協作平台( FAIR ),同時還在業内率先投入區塊鏈 +IoT 融合技術研發,推出首批無線通信模組 AntChain MaaS,實現了物聯網數據的可信上鏈。
據闫莺回憶,标志性的小目标發生在去年,當時鏈上數據讀取日均達到 1 億。" 這說明區塊鏈的價值真正得到了釋放。"
随着 " 鏈上數據使用量 " 的暴增,如何保證大規模業務場景下的技術支持,成爲螞蟻數科新的目标。2023 年,螞蟻鏈推出了大規模區塊鏈開放架構—— HOU。其中,"H" 是異構互聯的擴展性,"O" 是水平規模的擴展性,"U" 是性能的擴展性。
與此同時,螞蟻鏈還在架構上采用了三個 O 的 Scale 體系化機制,即 Orchestrate、Observe、Optimize 來持續優化整體的 HOU 架構。而這又爲接下來 Web3 的資産通證化埋下了伏筆。
從去年開始,螞蟻數科與香港金管局、朗新科技、瑞銀集團等機構一起探索如何用技術的方式推動實物資産的通證化。今年,朗新 RWA 項目落地,實現了 1 億鏈上融資額,這也标志着中國 web3 發展正式進入第三個階段。
RWA 資産發行最大的挑戰之一是背後的實物資産怎麽更好錨定,不僅包括實物資産的真實性如何解決,還包括資産上鏈以後流轉的安全性怎麽解決。
" 這背後是一個涵蓋鏈上安全、鏈下安全、流轉安全等等在内的一整套技術體系。" 闫莺解釋道,正因爲螞蟻鏈在過去的十多年中做了很多積累,跨越了三次挑戰,才能在今天邁出國内 RWA 落地的第一步。
" 脫虛向實 ",Web3 才能走遠
光有技術還不夠。倘若沒有對實體産業的關切,區塊鏈和 Web3 就隻能陷于炒币、賺快錢等虛拟世界的繁榮裏,難以走遠。
但怎樣把技術應用于産業,将物理世界與數字世界深度連接起來,是一大難題,也是包括螞蟻鏈在内的産、政、研各方長期以來不斷探索的重點。
以螞蟻鏈的探索爲例。
起步于小衆公益,深化于實體需求
2015 年,彼時國内區塊鏈和 Web3 産業還處于市場醞釀階段,相關技術和理念開始從極客小衆圈子逐漸進入大衆視野,但還未觸及實體産業的核心領域,更多還是在金融、數字加密币等特定領域内進行初步的探索與試驗。
螞蟻的幾個工程師從興趣出發成立了一個區塊鏈技術小組,在 2016 年研發出了第一款應用—— " 聽障兒童重獲新聲 ",用區塊鏈技術對每一筆善款的全程信息追蹤,讓人們看到了區塊鏈照進現實的價值。
2017 年,由于政策環境逐漸明晰,區塊鏈産業開始進入發展 " 快車道 ",對實體經濟的涉足日益加深。
當年 6 月,在螞蟻鏈的支持下,全球首個基于區塊鏈的電子錢包跨境彙款服務在香港上線,讓用戶實現了用港版支付寶 AlipayHK 向菲律賓錢包 Gcash 的便捷轉賬,轉賬時間從之前的十多天大幅縮短至 3 秒。
此之後的半年,螞蟻鏈又相繼磕下了 15 個場景,區塊鏈和 Web3 開始深入更多、産業鏈更爲複雜的場景裏。
2021 年前後,疫情緻使大量實體企業線上化需求出現井噴,各行各業數字化轉型加速,技術融合成爲新趨勢。
這一時期,螞蟻鏈通過融合區塊鏈和物聯網技術,推出了 MaaS 模組,讓電子設備自動連接區塊鏈,實現物聯網數據可信上鏈、全流程加密,邁出了賦能實體産業可信數字化的重要一步。
近年來,電動汽車、電池、光伏面闆、等新能源産業方興未艾,螞蟻鏈與合作夥伴一起構建新能源設備區塊鏈平台,幫助實體企業的底層資産實現可信上鏈。
截至目前,該平台的累計上鏈設備數已經超過了 1200 萬台,成爲國内最大的新能源區塊鏈設備平台。Web3 世界的基石正在加速成型。
從産業邊緣,邁向企業核心
然而,伴随越來越多的實體産業上鏈,更複雜的、新的需求開始顯現。
據肖鋼介紹,我國傳統行業,尤其是制造業,沉澱了大量的真實資産,但往往由于缺乏流動性而處于折價狀态,或者因爲未能得到良好運營,緻使資産利用率偏低,制約了經濟增長潛力的釋放。
嘟嘟換電是一家做電動二輪車換電的科創企業,主要是給社區居民提供 " 換電 " 服務,換電站就布設在小區或者街邊的電動車停靠點。目前,嘟嘟換電已在深圳和杭州等地鋪設了 5000 多個換電櫃,總注冊用戶超過 13 萬人。
業務擴展本來是好事,但對 CEO 廖志成來說,卻也意味着越來越重的壓力。
換電業務的模式是:企業先買電池,然後租給用戶。如果按 1000 元一塊電池的單價來說,20 萬的用戶就需要兩個多億的資金投入,挑戰巨大。
自持電池的資金壓力制約着公司業務發展。如何 " 輕裝上路 ",既運營電池資産同時又不持有電池,嘟嘟想到了用區塊鏈的方式。
2022 年,嘟嘟換電與螞蟻鏈合作,把電池的 BMS(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管理系統裏每一顆電芯的電量、電壓、充放電次數、電池健康度等數據都一五一十地記錄在區塊鏈上,确保了數據源頭的可信且不可篡改,讓電池實現了 " 可信上鏈 ",爲金融機構與科創企業之間的信任問題打開了新思路。
有了電池上鏈數據,資金方能夠更準确、更合理、更快速地進行電池價值評估,也更放心給嘟嘟提供資金支持,并把運營權交給嘟嘟。
于是憑借此,嘟嘟換電獲得了一筆 2000 萬元的經營性租賃貸款授信,綜合融資利率從以往的 10% 降到了 6%,融資成本大大降低。通過這種 " 輕資産 " 的方式,嘟嘟換電自持資産的壓力得到緩解。
客戶、資金、效率,通常是企業最關心的三個問題。
在這次創新實踐中,區塊鏈激活了電池等科技資産的價值,把 " 上鏈電池 " 用在了融資場景中,可以說是直接切入了企業生産經營的核心環節,讓區塊鏈和 Web3 從此前的産業邊緣,第一次走進了産業核心。
這一實踐的落地,不僅打開了區塊鏈賦能實體經濟的想象力,也爲近期 RWA 創新落地奠定了基礎。
實物資産通證化,打開融資新通道
2024 年 8 月,螞蟻鏈在産業探索上又進一步,幫助企業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上文提到的朗新科技 RWA 項目,是由螞蟻數科、朗新科技、瑞銀(香港)三方合作完成,朗新獲得 1 億元融資。
這意味着,一個新的資本通道正在向中國實體經濟敞開。而這一創新嘗試,在眼下的出海熱潮中,更是恰逢其時。
海外融資難,一直是限制中國企業出海的一大難題。一方面,中資金融機構在相關服務供給上确實存在不足;但更重要的是,境外銀行由于缺乏對出海中企實際業務狀況及其境内主體資金實力的了解,而在授信上猶豫不決。
這種雙重困境,使得不少出海中企難以獲得必要的資金支持。如今朗新 RWA 項目的落地,爲這一難題打開了新思路。
在肖鋼看來,Web3 技術帶來了去中心化的金融平台,可以爲科創公司提供全球化的資金來源,這大大增加創業者的融資、籌資的靈活性和資本效率。而 RWA 作爲連接數字與實體世界的橋梁,正是金融回歸本源、服務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
沒有生态共建,就沒有 Web3
嘟嘟、朗新等創新案例的紛紛落地,讓業内看到 Web3 從前沿技術真正落地到了實體産業,創造出了真實的業務價值,Web3 逐漸洗去 " 質疑 "。
然而,産業側的 Web3 浪潮想要真正到來,還需借助生态的力量。
在朱嘉明看來,Web3 自誕生後,并不存在一個涵蓋系統理論、完備邏輯和成熟技術支持的完整框架,而更多是一種理念、想法和設想。" 這既是 Web3 的主要缺陷和挑戰,也是需要業内各方共同努力建構的地方。"
近年來,政策、企業、金融機構、技術服務商等業内各方對此逐漸形成共識,在共同推動 Web3 發展上合作頻頻。
比如上文提到的朗新 RWA 項目能在香港落地,就得益于香港這兩年出台的一系列支持政策。在提供清晰政策導向、加強虛拟資産交易監管、成立協會、啓動基金促進 Web3 生态建設,以及開放國際合作等方面不遺餘力。
而螞蟻鏈作爲區塊鏈早期探索者之一,長期以來一直以 " 技術賦能者 " 的角色積極參與到 Web3 産業浪潮中,得到越來越多行業參與者和生态夥伴的響應。
今年 5 月,香港金管局爲支持香港代币化市場發展,推出了全新的批發層面央行數字貨币(wCBDC)項目,旨在推動制定業内标準,以支持 wCBDC、代币化貨币和代币化資産之間的互通性。
螞蟻數科與中國銀行(香港)、恒生銀行、彙豐、渣打香港等跨國銀行,以及新能源公司朗新科技和全球航運業務網絡(GSBN)等一批實體企業一起,作爲首批受邀企業參與了代币化資産場景創新。
除了朗新科技合作案例外,螞蟻數科還深度參與了 " 貿易和供應鏈金融 " 案例。通過螞蟻數科搭建的代币化資産平台,全球航運業務網絡(GSBN)簽發了電子提單(eBL)。
在此過程中,彙豐銀行、恒生銀行和中國銀行(香港)促成了使用代币化存款來結算電子提單的轉讓。
在趙聞飚看來,多年來,螞蟻數科始終緻力于滿足各行各業産業客戶多樣化的數字化需求,也因此獲得了客戶的支持與肯定。
" 過去一年,我們的客戶數增長了 35%,解決方案落地了 90 多個行業場景,服務了全球超過 1000 多萬的客戶,海外業務也實現了 300% 的增長。" 他補充道。
結語
科技爲實體賦能,任務艱巨,道路漫長。不過,幸運的是總有一批先行者,懷着滿腔的熱情,早早地對創新科技進行嘗試和探索。
有意思的是,早在 2016 年,趙聞飚還在美國運通擔任全球風險監管副總裁時,就已經開啓了對區塊鏈未來的探索與思考,他曾在 2016 年撰寫過《互聯網的二次革命,區塊鏈的前世今生》等一系列文章,引發廣泛的業内讨論。
" 所以,也是很有緣分,我到這個崗位。" 趙聞飙不無感慨的說道," 從 2015 年到現在,一路走來,我們的初心是不變的,始終在思考如何通過科技創新更好地服務産業數字化的發展。"
螞蟻數科 CEO 趙聞飙
多年深耕後,如今回看,他認爲過去二十多年,産業數字化一共經曆了三個階段:
第一個階段,傳統企業開始進行數字化轉型。主要聚焦于通過雲計算等技術手段提升 IT 效率,優化用戶體驗,同時實現業務的數字化。
到了第二個階段,随着大數據爆發,産業鏈上下遊之間的協作愈發緊密,如何借助區塊鏈等技術來提升數字化協作效率,成爲一個關鍵問題。
再到第三階段,數據成爲關鍵的生産要素與核心資産後,數據資産的高速流通開始成爲提升企業交易效率的關鍵一環。
從 IT 提效,到協作提效,再到交易提效,産業數字化步步升級,釋放出巨大的發展紅利。
這背後,以螞蟻數科爲代表的中國科技企業也步履不停,推動中國企業數字化轉型,由單一向全路徑轉變,從局部轉型發展爲整個流程,乃至全局的優化,踐行着服務實體、推動新質生産力發展的時代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