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雷科技 Ieitech
大概 2019 年 5G 剛開始商用的時候,運營商和廠商宣傳的終端除了手機,還有一種名爲 "CPE" 的設備。按照官方說法,CPE 可以把 5G 信号轉化爲 WiFi,這樣 3G、4G 手機以及其他不支持 5G 的 WiFi 産品都能以這種形式連上 5G 網絡,實現高速上網。
不過,到了 2023 年的今天,5G 手機早已普及,哪怕是幾百塊的預算也基本不會考慮 4G 産品。而曾經借着 5G 營銷浪潮而來的 CPE 設備,似乎已經被逐漸邊緣化,既不被大家所熟知,也看不到有多少人在使用。那麽,CPE 真的隻是個雞肋産品,現實中已經找不到對應的應用場景了嗎?
CPE:能插手機卡的路由器
CPE 是一個聽起來有些晦澀的名詞,它是 "Customer-premises equipment" 的縮寫,翻譯過來大概就是 " 用戶終端設備 ",通常上指用戶端和運營商服務連接的網絡設備。廣義上的 CPE 包括光貓、路由器、電話等,而 5G 時代的 CPE,一般特指能夠連接 5G 網絡,并将其轉化爲 WiFi 信号的網絡終端設備。
了解 CPE 的具體功能後,你大概會想到一個很熟悉的場景—— 5G 手機開啓熱點,筆記本等其他設備用 WiFi 連接它來上網。在手機熱點功能普及之前,市面上有很多 3G、4G 網卡類産品。它們通常通過 USB 口和筆記本、PC 連接,内置手機 SIM 卡,将移動信号通過 USB 口變成這些設備能用的網絡。
的确,從技術原理和應用場景來說,CPE 的确有些像一台 5G 網卡設備。不過,CPE 的體積通常要比電腦網卡大得多,大概和路由器差不多。而且,CPE 一般都會有路由器的大部分功能,比如配備多個網口,WAN 口連接光貓并配置好寬帶賬号後,它用起來就和一台普通路由器無異。CPE 的硬件配置也和一般的路由器差不多,比如會用 ARM 架構的芯片,集成内存和閃存。
當然,和普通路由器最大的不同之處在于,CPE 可以插入手機 SIM 卡,能連接 5G 網絡。這樣一來,即便沒有接入有線寬帶服務,CPE 也能 5G 路由器,給使用者提供能用的 WiFi 信号。
相比體積小巧的智能手機,CPE 稱得上是龐然大物。大得多的體積讓 CPE 能擁有更強的網絡硬件配置,比如更多的天線、更好的散熱裝置、更強的信号增益,也有着更大的帶機量。另外,CPE 和普通路由器一樣要插電使用,不需要考慮續航問題,功率方面自然更有優勢。
兩相對比之下,智能手機是綜合類産品,而 CPE 是專門的網絡設備,且體積龐大、配置占優,作爲 5G 熱點設備能帶來更強的網絡性能和上網體驗。
CPE 的個人使用場景在變窄
對絕大部分人來說,使用網絡服務的主要途徑無非有線寬帶和移動網絡兩種。前者提供穩定且高性價比的網絡資源,後者則以靈活性取勝。而依托移動網絡生成的熱點,則是把移動網絡轉化成其他設備能用的 WiFi 信号。大部分情況下,這都是一種臨時的解決方案。日常生活中,我們使用移動熱點,往往是因爲當時的場景下無法獲得穩定可用的 WiFi 網絡,比如辦公室網絡突然故障、在交通工具上臨時要用筆記本在線辦公等。
對于臨時性的移動熱點需求,最廉價最便捷的方案就是通過我們随身攜帶的智能手機實現。得益于 4G、5G 網絡的快速發展和普及,智能手機上的網速已經可以滿足大部分的 PC 聯網使用需求,當前的流量資費稱得上絕對便宜,但用來辦公臨時增加幾 GB 的流量,費用完全是可以接受的程度。
前面我們已經說過,CPE 的網絡性能要比手機更強,但靈活性不足制約了它的應用場景。CPE 沒有内置電池需要插電使用,且體積較大,作爲移動熱點方案," 移動 " 的特性其實已經不存在了,靈活性被手機吊打。購買 CPE 需要一筆額外的成本,即便不考慮額外的号卡套餐資費,設備本身也要幾百上千的費用。
曾有廠商試圖把 CPE 打造成露營設備,大力宣傳它能在戶外場景下提供穩定的網絡服務,但槽點在于它需要通過移動電源供電。在用戶角度來說,既然要攜帶移動電源,那麽直接給開熱點的手機充電即可,不用需要再額外攜帶一台 CPE。
而如果把 CPE 視作是路由器産品,連接移動網絡隻是錦上添花的功能之一,那麽它是否能和普通路由器競争呢?
答案是不能。當前面向普通消費者的路由器産品類型豐富、數量繁多,各價位覆蓋全面,用戶隻花 200 元左右就能買到支持 WiFi 6 和 Mesh 功能的路由器。對比之下,CPE 作爲路由器在配置和價格上都不占優。能插手機卡聯網固然是差異化功能,但路由器場景下,絕大部分情況都是連接光貓使用,這個功能顯得有些雞肋。
總的來看,随着 5G 智能手機的快速普及,CPE 産的使用場景在迅速變窄,無論是作爲移動熱點設備還是 5G 路由器,對普通消費者都難以形成真正的吸引力。
CPE 更适合商業用途
CPE 對于個人用戶實用性不強,用途和需求無法匹配。不過,CPE 可以在商業領域找到适合自己的場景。比如大型會議現場,CPE 可以臨時部署作爲網絡解決方案。
早年的 3G 時代,我們經常能看到大型活動或發布會場地中,會有運營商臨時調配的信号車,以解決現場網絡擁堵的問題。進入 5G 時代的今天,得益于更大的容量和更高的速率,這種情況大大改善。如果在現場配置多個不同運營商網絡的 CPE,那麽就能給參會人員提供相對穩定的網絡服務。
以小雷個人的經驗來說,大型會議或活動現場一般會配備 WiFi 熱點,它們通常由場地運營方提供,但多數質量不佳,而活動承辦方作爲臨時 " 租客 ",自然也不太可能對現場的網絡設施做大的改動或升級。CPE 的靈活性沒法和手機比,但相對固定的網絡設備,可移動的優勢就很明顯了。
(雷科技攝制)
而在露天場所,活動方想通過有線網絡來搭設 WiFi 熱點,給海量的人群提供網絡服務,成本很高、實現難度很大。如果臨時租用大量 CPE 設備,則要容易很多。
簡單來說,CPE 作爲移動熱點設備在用戶角度的劣勢,到了商用場景下就不太明顯,而其更強的網絡性能和可移動性優勢則被進一步放大。
寫在最後
CPE 進入大衆視野,是借着 5G 的風口而來的。對于 5G,運營商和各路廠商描繪出了恢弘的願景,比如遠程醫療、VR、自動駕駛等等。從技術難度來說,CPE 比手機更低,因而成爲首批能連接 5G 網絡的設備。5G 試商用時期,CPE 作爲能 " 讓每個人都用上 5G" 的設備,自然賺了一波風頭。
而随着 5G 逐漸普及,它的神秘感在慢慢消退,變成普羅大衆都能用的東西。就實際體驗來說,5G 相比 4G 帶來了更快的網速,但絕對的穩定性方面仍然不及有線寬帶。這個時候,更多人發現,所謂的能通過 5G 實現的未來場景,理論上高速寬帶其實是更好的承載者。
此種情況下,5G 相關的概念在迅速退燒,當年乘風而起的 CPE 産品,在暴露出用戶場景狹窄的短闆後,自然也就被邊緣化。當然,CPE 在 B 端仍然能挖掘出很多潛在的需求,很多廠商仍然在研發生産 CPE 設備。作爲一種網絡解決方案,CPE 仍然尤其特殊的價值。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