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商學院 作者:文通
3 月 31 日,有媒體報道華爲任正非最新簽發的關于汽車業務的決策公告。任正非再次強調 " 華爲不造車 "," 有效期 5 年 "。除此之外,他還對華爲标志在汽車設計上的露出提出了嚴格要求。" 強調不能使用華爲 /HUAWEI 出現在整車宣傳和外觀上。" 而且還特别重點指出," 不能使用’華爲問界’,’ HUAWEI AITO ’。"
此公告一出引發市場極大關注。之前關于華爲智選車模式的複制,曾經引發整個市場熱議,但仔細看任正非重申不造車的這個聲明,就會發現華爲模式想要複制,可能并不是想象中那麽簡單。
賽力斯和華爲一起所打造的 AITO 問界系列産品,實際上是商業模式的深度融合,需要汽車企業付出極高的成本,去全面的配合華爲的運營邏輯。但是當前的國内汽車企業,特别是以代工模式起家的汽車企業,更多的都是想通過代工模式來賺錢。不願意自己下大力氣去深度配合華爲進行自我的改造,這就導緻華爲的模式,想要複制就非常困難。
事實上,在智選車模式中,華爲對車企從産品、技術、品牌形象到渠道等層面的加持都不可忽視。從目前來說,市場上賽力斯的優勢非常明顯,但是别的汽車企業想要複制賽力斯的模式,付出的可能會非常多,而大部分的傳統車企和 " 代工廠 " 車企都做不到。
當智選車模式不再能被簡單複制,華爲汽車業務要想實現盈利,必将全力押注賽力斯這個合作最早、最深的夥伴。由于華爲沒有造車資質,雙方打造的 AITO 問界系列也成爲華爲汽車業務的唯一金字招牌。在此前一波問界更換标識的宣傳中,其實已經在消費者心中種下了問界就是華爲 " 親兒子 " 的認知。任正非重申不能用華爲問界,更加凸顯了其唯一性和稀缺性。
不過,華爲不造車并不意味着市場上少了一個勁敵,華爲的技術和運營能力,疊加車企的制造和工程," 賽力斯模式 " 将成爲新能源汽車賽道上一支奇兵組合。
就在 2 月底,華爲和賽力斯簽署聯合深化合作協議,共同聚焦打造更多精品,給用戶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智慧出行體驗。在雙方高效深入協同推動下,深化合作新舉措很快落地—— AITO 問界全系産品将陸續升級 HarmonyOS 3,同時,AITO 問界 M5 和 M5 EV 高階智能駕駛版将于 4 月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