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丨陳植
編 輯丨周鵬峰
原本格外激烈的消費金融流量競争戰,正以一種奇特方式走向 " 和解 "。
一位互聯網消費金融平台人士向記者透露,去年下半年以來,他們拓展了一項新業務,即将手裏的 " 閑置 " 流量轉讓給其他消費金融機構,以獲取額外的流量獲客收入。
" 這些被轉讓的流量,主要是不符合我們信貸業務偏好的客群信貸申請。" 他向記者直言。比如有些客群的在線消費信貸利率定價約在 20%,但他們的消費信貸利率上限約在 16%,于是這部分流量就被轉讓出去。
令他沒想到的是,采取類似做法的互聯網消費金融平台日益增多,除了部分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不少擁有互聯網小貸牌照的大型互聯網平台也紛紛涉足。
" 原先,不少流量因爲不符合我們消費信貸風控要求而被閑置,如今我們通過将流量轉讓給其他消費金融機構,也能獲得額外的導流收入。" 一位持牌消費金融機構人士告訴記者。
記者獲悉,這令消費金融市場迎來新一輪增長期——大量被轉讓的流量,主要流向地方小貸公司與中小消費金融機構,令後者業務得到快速發展,帶動整個消費金融市場規模擴大。
一位地方小貸公司運營總監告訴記者,去年四季度,他們的信貸規模環比增長逾 25%,主要得益于他們從其他持牌消費金融機構與互聯網平台 " 導入 " 不少流量。
他坦言,目前接手的流量,主要是消費信貸利率定價超過 20% 的客群。爲了降低信貸壞賬風險與滿足合規經營要求,他們引入了融資擔保機構,一面将消費信貸名義年化利率降至 13% 以内,一面則将逾 7% 的利率轉化成擔保公司的擔保服務費,既能令信貸利率符合監管要求,又能有效轉移較大比重的信貸壞賬風險。
這位地方小貸公司運營總監向記者坦言,随着近期越來越多消金公司的壞賬率上升,目前他們正密切關注流量 " 質量 " ——若消費金融機構轉出的流量(相關客群)信貸逾期風險較高,他們也不再買單。
" 目前我們最擔心的,就是做最後的接盤俠,即有些借款人拿着我們的貸款償還以往債務,但無法再獲取新的貸款借新還舊,導緻我們自身信貸壞賬風險激增。" 他強調說。
流量變局緣何發生
多位業内人士向記者透露,消費金融流量變局再起的催化事件,是一家大型互聯網直播平台的在貸餘額規模受限。
" 此前,這家大型互聯網直播平台一面從事助貸業務,一面也基于自身的互聯網小貸牌照,自主經營互聯網消費信貸業務。憑借龐大的流量,它的在貸餘額規模迅速擴張至約 8000 億元。" 一位知情人士向記者透露。金融監管部門對此密切關注,并要求後者适度壓縮在貸餘額規模。
于是這家互聯網直播平台開始 " 釋放 " 流量——憑借他們對不同類型不同場景消費信貸客群的深入洞察,它能結合不同消費金融機構的信貸業務偏好與風控特點,推介針對性較高的流量。
這位知情人士直言,這啓發了衆多消費金融機構與互聯網平台。以往,各家消費金融機構與互聯網平台通過采購或自建場景所獲取的流量裏,不少不符合他們自身的信貸偏好與風控要求,導緻這類流量往往被 " 閑置 "。如今,他們開始嘗試學習上述互聯網直播平台,根據不同消金公司的信貸業務偏好與風控特點,将閑置流量轉讓給後者,賺取額外的導流獲客收入。
前述互聯網消費金融平台人士向記者透露,去年三季度,他們曾小範圍試水流量轉讓業務。爲确保合規操作,他們還與借款人簽訂了協議,即借款人同意将他們個人信息與借款需求 " 轉交 " 給其他消金機構,但借款人與新機構的貸款利率與貸款額度磋商,他們不會參與。
" 這令流量轉讓業務避免出現違規轉賣洩露個人信息的狀況。" 他表示,沒想到的是,這項業務正成爲公司新的業務收入增長點。
記者獲悉,當前流量轉讓的收費,與消金機構獲客成本相當,基本在 2-2.5 個百分點。已有互聯網平台通過向消金機構轉讓流量,在短短兩個月獲得逾百萬額外收入。
" 目前,越來越多持牌消金機構與大型互聯網平台都在或明或暗地拓展流量轉讓業務。" 前述知情人士告訴記者。比如個别大型互聯網平台在悄悄試水這項業務,以免此舉引發額外争議,或影響旗下互聯網小貸業務與助貸業務部門的正常運轉。
多位業内人士指出,這令消費金融市場的流量争奪大戰,驟然變成流量合作大戲,反而促進整個消費金融市場規模獲得額外增長的動能。
地方小貸公司業務激活
記者多方了解到,消費金融流量變局再起,讓不少原先生存艱難的地方小貸公司與中小消費信貸機構迎來新的業務發展期。
數據顯示,截至 2023 年 9 月末,全國共有小額貸款公司 5604 家,貸款餘額 7856 億元,前三季度減少 1251 億元。與此同時,小貸公司數量也比 2022 年同期下降了 450 家。
究其原因,是流量缺乏與信貸風控機制不夠完善,導緻不少地方小貸公司經營艱難,越來越多機構考慮出售小貸牌照或業務轉型離場。
但在消費金融流量變局影響下,部分地方小貸公司獲得意外的發展空間。
前述地方小貸公司運營總監告訴記者,通過 " 購買 " 持牌消費金融機構與互聯網平台的部分流量,去年四季度企業的信貸規模環比增長逾 25%,他預計今年一季度企業仍将保持約 20% 的業務規模增速。
" 以往,地方小貸公司之所以生存艱難,一個重要原因是我們缺乏業務流量。此前我們也曾花了不少錢做市場推廣,但多數借款人仍然選擇前往消費場景衆多的大型互聯網平台申請借款,導緻我們的流量獲取難度與成本不斷高漲。" 他直言。如今,這些大型互聯網平台與持牌消金機構願意 " 轉讓 " 流量,無形間解決了他們的獲客痛點。
但他承認,目前這些轉讓出來的 " 流量 ",幾乎都是年化借款利率超過 20% 的客群。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降低信貸逾期壞賬風險,俨然成爲一大挑戰。
爲了降低信貸風險,多數地方小貸公司多采取 " 擔保 + 小貸 " 的模式,一面提供年化利率不超過 4 倍 LPR 的小額貸款,一面則引入擔保公司爲這筆貸款 " 擔保 "。此舉的好處,一是滿足小額貸款公司名義貸款利率低于 4 倍 LPR 等監管要求,二是擔保公司通過收取可觀的擔保費,可以幫小貸公司轉嫁相當比重的信貸壞賬風險。
比如某位借款人的年化貸款利率爲 22%,小貸公司通過的貸款利率基本在 13% 以内,擔保公司則收取約 9% 的擔保服務費手續費等,從而令 " 擔保 + 小貸 " 模式得以運行。
這位地方小貸公司運營總監向記者透露,當前不少轉讓過來的流量(借款人)也願意接受 " 擔保 + 小貸 " 模式,因爲他們急需資金用于生活開銷或生意資金周轉,且小貸公司的這類貸款期限通常在 3-4 個月,借款人實際利率開支相對較低。
記者獲悉,随着消費金融流量變局持續擴散,越來越多地方小貸公司與中小消費金融機構開始變得格外活躍,紛紛主動接洽流量轉讓業務。
" 隻要轉讓進來的流量不斷增長,小貸公司才能實現業績提升,獲得更多資金資源進一步擴大業務規模。" 這位地方小貸公司運營總監坦言。
行業壞賬率回升 " 沖擊波 "
當然,面對流量變局所帶來的業務增長紅利,也有部分持牌消金公司選擇 " 避而遠之 "。
一家持牌消金公司業務主管向記者直言,去年四季度以來,他們也接觸多家持牌消費金融機構與大型互聯網平台,對方表達了濃厚的流量轉讓合作興趣,但他們高層始終沒有對此 " 松口 "。
究其原因,是宏觀經濟波動加大,公司不得不收緊消費信貸風控門檻,不願蹭 " 流量轉讓合作 " 的風口。在他看來,根本原因還是他們高層認爲轉讓過來的流量(借款人)存在較高的信貸逾期風險,反而可能增加自身信貸業務的不穩定性。
" 目前我們與助貸平台的導流合作,也打算重啓擔保模式,減少輕資産模式的占比。" 這位持牌消費金融機構業務主管直言。
所謂輕資産模式,即助貸平台負責提供流量與初步的借款人信用風險評估報告,由持牌消費金融機構自主做出信貸審批決策與貸款利率定價,若相關業務實現盈利,助貸機構則按合同約定可以獲得相應的業務利潤分成。相比而言,擔保模式則需要助貸機構提供一定額度的風險備付金,若雙方合作的助貸業務壞賬率突破 2%,這筆風險備付金将用于填補壞賬窟窿,确保整個助貸業務壞賬率控制在 2% 以内。
一位地方頭部小貸公司負責人告訴記者,受四季度某些互聯網消費金融平台壞賬率上升影響,他們也開始對流量轉讓合作持謹慎态度。以往,流量轉讓合作主要看中流量轉讓價格是否較低,以及流量(借款人)是否符合企業的信貸業務偏好與風控特點,如今在行業壞賬率回升的情況下,他們更關注流量 " 質量 " ——即借款人是否擁有足夠良好的還款能力。
在他看來,盡管行業壞賬率趨升令流量轉讓合作面臨較大的風控壓力,但整體而言,它正在潛移默化地改變消費金融市場的行業競争格局,未來,越來越多流量(借款人)将會找到信貸風險特征與利率定價相匹配的消費金融放貸機構,由此進一步激活消費金融市場活力,提升消費金融服務的可及性與便利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