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吐司,幾片芝士,再加上一些新鮮的蔬菜、水果,簡單無味的組合,連開火都不需要,一頓清心寡欲的 " 白人飯 " 就做好了。
" 白人飯 " 主打一個沒有世俗的欲望,又稱 " 生命體征維持餐 ",它有三大要素" 冷、素、少 "。其中食材還有鄙視鏈,剝皮直接吃的 > 需要水洗的,不用加熱的 > 需要加熱的。
其實," 白人飯 " 的說法最早是一種吐槽。大多數是源于海外華人或者外企打工人對歐美同事午飯的觀察,最常見的是吃草,吃帶肉的草,吃蘸醬的草 ......
乍一看," 白人飯 " 是不是特别像我們吃的減脂餐?份量少,低碳水,豐富的膳食纖維,适量蛋白質。甚至不少網友都喊出了 " ‘白人飯’,更适合中國寶寶體質的沙拉 " 這種口号。
與傳統中餐相比,大多數 " 白人飯 " 的食材非常簡單,多爲幾片蔬菜、一顆水煮蛋或雞胸肉、一點水果,蔬菜類、蛋白質類食物占比大,碳水化合物少,且少油少鹽。
總體上來說," 白人飯 " 各種食材份量少,熱量也比較低,類似于減脂餐。對于普通人來說,這種飲食不抗餓,不均衡,更無法滿足日常的需要。
短期看," 白人飯 " 也許可以減重,但身體如果長期能量和營養素攝入不足,必然會影響生理功能正常運行,降低新陳代謝水平,還可能會導緻易怒、焦慮、暴躁,脫發等。
想要真的吃得健康,我們可以參考《中國居民膳食指南》提出的健康準則⬇⬇⬇
一、食物多樣,合理搭配;
●堅持谷類爲主的平衡膳食模式。
●每天的膳食應包括谷薯類、蔬菜水果、畜禽魚蛋奶和豆類食物。
●平均每天攝入 12 種以上食物, 每周 25 種以上,合理搭配。
●每天攝入谷類食物 200~300g, 其中包含全谷物和雜豆類 50~150g;薯類 50~100g。
二、多吃蔬果、奶類、全谷、大豆;
●蔬菜水果、全谷物和奶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餐餐有蔬菜,保證每天攝入不少于 300g 的新鮮蔬菜 , 深色蔬菜應占 1/2。
●天天吃水果 , 保證每天攝入 200~350g 的新鮮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鮮果。
●吃各種各樣的奶制品,攝入量相當于每天 300ml 以上液态奶。
●經常吃全谷物、大豆制品,适量吃堅果。
三、适量吃魚、禽、蛋、瘦肉;
●魚、禽、蛋類和瘦肉攝入要适量,平均每天 120~200g。
●每周最好吃魚 2 次或 300~500g,蛋類 300~350g, 畜禽肉 300~500g。
●少吃深加工肉制品。
●雞蛋營養豐富,吃雞蛋不棄蛋黃。
●優先選擇魚,少吃肥肉、煙熏和腌制肉制品。
四、少鹽少油,控糖限酒;
●培養清淡飲食習慣, 少吃高鹽和油炸食品。成年人每天攝入食鹽不超過 5g,烹調油 25~30g。
●控制添加糖的攝入量, 每天不超過 50g, 最好控制在 25g 以下。
●反式脂肪酸每天攝入量不超過 2g。
●不喝或少喝含糖飲料。
●兒童青少年、孕婦、乳母以及慢性病患者不應飲酒。成年人如飲酒,一天飲用的酒精量不超過 15g。
孔子說:" 食不厭精,脍不厭細 ",吃可以說是刻在咱們老中人 DNA 裏的文化符号了。
可是今天,我們一打開社交媒體,撲面而來的都是 " 打工人如何十分鍾吃上飯 ""95 後吃飯糊弄學 "" 留學生随便做飯 "" 擺爛吃飯 "" 清湯寡水又一餐 "......
年輕人吃飯肉眼可見的越來越糊弄了,這其中不乏跟風玩梗和自嘲,但更多的也許是一種無奈。
在這個物價飛漲、工資搖搖欲墜的時代,連好好吃頓飯似乎都變成了一種奢侈。
一線城市一份簡單的中餐外賣少說也要二十起步,如果想再吃的健康點、豐富點,或者外出堂食,輕輕松松花掉五六十甚至上百塊。雖然吃是人類基本的生存需求,但對大多數打工人來說卻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到頭來,要麽委屈自己,要麽讓錢包再癟一點。
這時,很多人就想起了帶飯。自己做飯,好吃、健康還便宜。可是,時間成本呢?996 工作一整天,下班還要買菜、備菜、做飯 ...... 光是想想就很辛苦了。
外賣太貴,做飯太累,不如讓吃飯回歸其最原始的生存訴求吧," 白人飯 " 的流行大概就是這個邏輯吧。在有限的時間,用簡單的食材,樸素的做法,達到果腹的效果。此外," 白人飯 " 還附贈一個更利于打工人的優點——防困。
從生理角度來說,中午攝入過多碳水,吃太飽很容易犯困,下午則沒精神工作。而 " 白人飯 " 就不存在這樣的問題,它摒棄了精緻碳水,單純爲了果腹,下午依然能讓你夠集中精力,快速投入工作。
生活越來越忙,工作越來越卷,人類也似乎也在朝着某種工具化的方向不斷異化,吃是我們人生中爲數不多還可以掌控的事情了,有時間的話,還是吃好點吧!
編輯 / KKC
文字 / 朝陽區熬夜冠軍
圖片 / 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