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氨基觀察
一起海外藥企并購案,将恒瑞醫藥推到了聚光燈下。
1 月 9 日,GSK 宣布将收購 Aiolos Bio,代價是 10 億美元首付款以及 4 億美元的監管裏程碑款。
而 Aiolos Bio 唯一的管線 TSLP 單抗 AIO-001(SHR-1905),引進自恒瑞醫藥。去年 8 月份,前者與恒瑞醫藥達成合作協議,獲得了該款藥物的海外權益,代價是:
2500 萬美元首付款,以及研發及銷售裏程碑款 10.25 億美元,此外還有實際年淨銷售額兩位數比例的銷售提成。
這意味着,不到半年時間,Aiolos Bio 賺足了差價。
這也正是輿論風暴的由來。雖然總價接近,但這兩起交易的含金量有本質的區别。
Aiolos Bio 被 GSK 收購,首付款就達到了 10 億美金,并且 4 億裏程碑款是以适應症獲批情況挂鈎。隻要 AIO-001 達成規定的獲批要求,Aiolos Bio 大約能夠拿到 14 億美金。并且,其此前向恒瑞醫藥承諾的裏程碑款和銷售提成将由 GSK 支付。
總的結果是,如果研發順利,這筆交易 Aiolos Bio 的收益至少爲 14 億美元。
反觀恒瑞醫藥,其對 Aiolos Bio 的 BD,不僅首付款隻有 2500 萬美元,并且 10.25 億美元裏程碑款還包括銷售裏程碑款。
而如果藥物研發失敗,恒瑞醫藥到手的收益隻有 Aiolos Bio 收益的 1.7%;即便藥物研發成功上市,其獲得的收益仍會遠遠低于 Aiolos Bio。
這樣的結果,也讓市場對于恒瑞醫藥的 BD 能力産生了巨大的争議。畢竟,這是江甯軍入駐、恒瑞醫藥的 BD 部門得到空前重視背景下,發生的交易。
當然,不管什麽原因導緻的 " 失誤 ",或許都可以被理解。
江甯軍加入恒瑞醫藥,是去年 1 月份的事情,整個部門依然年輕;回到去年 8 月份,沒人能夠判斷,一個極爲早期的分子會是什麽結果,特别是在如此複雜多變的全球環境下。
隻是,此次事件,對于恒瑞醫藥乃至整個醫藥行業,都産生了一個極大的觸動。在全球對壘的舞台中,對手 " 運氣 " 好,就是自己 " 運氣 " 不好。這就是競争的殘酷性。
這也進一步提醒所有藥企,不管在什麽體量、什麽階段,在探索新業務、新市場時,都要保持清醒與敏銳,時刻分析自己的每一個盲區,并快速去解決它。
01 " 錯失 " 的 BIC 藥物
看起來,恒瑞醫藥 " 錯失 " 了一款極具想象力的 BIC 藥物。
從所處的領域來看,TSLP 靶點具有較爲廣闊的掘金空間。作爲 2 型免疫級聯反應的上遊調控因子,TSLP 抑制劑的适用範圍較爲廣闊,包括哮喘、特應性皮炎等。
這些适應症的特點,是患者規模大、臨床需求明确。例如,哮喘就是一個有待挖掘的大市場。
作爲一種呼吸道疾病,哮喘在全球範圍内的患者群體規模極大。例如,在美國,這種呼吸道疾病影響了 2500 萬人,幾乎占其總人口的 8%。與此同時,該疾病還對新機制藥物存在急切的需求。
當前,針對哮喘主要使用吸入性皮質類固醇治療。雖然效果不錯,但是副作用也非常明顯,并且還有相當一部分患者對高劑量的皮質類固醇藥物無效。根據 Aiolos Bio 官網,這一群體占比大約在 5%-10% 之間。
很顯然,如果能夠拿下部分哮喘領域,TSLP 就将獲得不錯的前景。
該領域,FIC 藥物 Tezepelumab 已經于 2021 年上市,論證了靶點成藥的可能性;并且,Tezepelumab 今年前三季度銷售額達到 2.3 億美元,是去年全年的 1.32 倍。
也就是說,Tezepelumab 上市後在快速放量。根據海外分析師預測,2026 年 Tezepelumab 的銷售額就将達到 20 億美元。
在這個基礎上,AIO-001 有能力成爲一個超車的 " 後來者 "。
從全球進度來看,AIO-001 并不慢。如下圖所示,在哮喘領域,AIO-001 的進度僅落後于 Tezepelumab 以及賽諾的雙抗 SAR443765。
而從依從性來看,AIO-001 更勝一籌。目前,Tezepelumab 需要 1 個月注射 1 針,而 AIO-001 潛在注射周期爲 6 個月 1 次。對于用藥周期較長的慢性病來說,注射周期延長帶來的依從性提升是顯而易見的。
也正因此,GSK 對其充滿期待,稱之爲:"a potentially best-in-class medicine targeting the TSLP pathway"。
02 對比之下的 " 傷害 "
盡管市場對于恒瑞醫藥的 BD 能力争議不小,但将時間拉回到去年 8 月份,恒瑞醫藥當時作出的選擇,似乎并無太大問題。
畢竟,進度再快,在當時 SHR-1905 也隻是一款處于 1 期臨床早期的分子。
在創新藥領域,藥物開發項目從 1 期臨床到獲得美國 FDA 批準上市的成功率平均爲 7.9%, 所需要的時間平均爲 10.5 年。
在這一背景下,恒瑞醫藥與 Aiolos Bio 的交易呈現首付款低、裏程碑款高的特點也算是行業慣例。
隻是,在對比之下,反差似乎就比較大了。
在引進 8 月份完成 SHR-1905 的引進之後,Aiolos Bio 就完成了 A 輪融資,規模達到 2.45 億美元。這也是去年最大的 biotech A 輪融資之一。
再到如今 Aiolos Bio 被并購,也僅僅過去 5 個月時間。當然,你可能會說,随着臨床的推移,管線價值升值是正常事件。
但事實上,Aiolos Bio 并沒有在臨床方面太多動作。根據 ClinicalTrials.gov,Aiolos Bio 僅在去年 12 月份登記了一項 1 期臨床,而患者并未開始招募。
換句話說,Aiolos Bio 隻是基于恒瑞醫藥現有數據,在短短 5 個月時間就完成了驚人的操作。這,也正是形成鮮明對比之處。
當然,更颠覆的或許是,Aiolos Bio 還隻是一家極爲年輕的公司,在 2023 年專門爲了引進 AIO-001 才成立,當時的公司名稱是 One Bio,而後更名爲 Aiolos Bio。
也正因此,随着 Aiolos Bio 被高價收購,巨大的反差,讓恒瑞醫藥的 BD 部門遭受到了新一輪非議。
03 需要實時審視的盲區
某種程度上,恒瑞醫藥在 AIO-001 遭受的 " 損失 ",也可以理解。
畢竟,恒瑞醫藥的 BD 部門依然年輕。雖然其早在 2011 年就成立了 BD 部門,但此前公司對于 license in 并不太感興趣。按照董事長孫飄揚此前透露的想法是,好的産品太貴,普通的産品還不如自己做。
因此,2021 年之前我們很少聽到恒瑞醫藥 license in 的新聞,公司 BD 部門似乎也沒有什麽存在感。
不過,随着轉型在财務方面帶來的壓力漸顯,恒瑞醫藥改變了策略,對 BD 開始重視起來。
2021 年,恒瑞醫藥接連完成了兩場 BD 交易。這在當時,也被認爲是恒瑞醫藥轉型發力 BD 的标志。隻是,後續的 BD 并不順利,這也導緻了恒瑞醫藥 BD 部門的進一步升級。
2023 年年初,恒瑞醫藥将江甯軍招至麾下,進行 BD 部門的升級。去年以來,恒瑞醫藥先後五次達成 license out,總交易金額從 1.5 億美元至 15 億美元不等。
即便如此,相比于 Aiolos Bio,恒瑞醫藥的 BD 團隊依然年輕。雖然公司剛剛成立,但 Aiolos Bio 的高管都屬于典型的行業資深人士。
該公司的團隊在在呼吸系統和免疫疾病藥物開發方面,總共獲得了 30 多項 FDA 批準。其中,董事會主席 Milligan 甚至是吉利德的核心高管,在成立之初就加入吉利德并與之一起走過 30 餘年。
對比來看,年輕的恒瑞醫藥顯然還需要時間成長曆練。或許,這次吃的虧,對于恒瑞醫藥來說,反而能夠起到鞭策作用。
回到這起事件,更重要的是經驗與教訓,不局限于 BD 部門。畢竟,對管線價值的認識不足,是整個公司的戰略決定的,而不是單純 BD 部門的 " 鍋 "。
任何一家公司的組織能力、綜合戰略和戰鬥力,才是決定天花闆的關鍵。越是在競争激烈的環境,越是需要企業在快速調整叠代,抓住變化,最終兌現爲商業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