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能讓一個三四十歲的 " 中年人 " 在你面前淚流滿面?
最新的答案是跟他一起去看《灌籃高手》。
Cosplay、拍照打卡、社媒刷屏,不再熬夜、以理性著稱的 " 中年人 " 們都穿着紅色球衣沖了起來,幾十萬人在午夜零點觀看了電影的首映,他們的青春又回來了。
《灌籃高手》到底有什麽不一樣,它的魔力怎麽這麽大?
隻是 " 在等一個結局 "
灌籃高手的火爆不隻在中國
年初
《灌籃高手》電影版
在日韓及東南亞等地上映時
就已場場爆滿
上映 67 天
就跻身日本電影百億俱樂部
在韓國連續 12 天蟬聯票房冠軍
其實
《灌籃高手》的故事大家都了解
觀看電影的人
隻是在等一個結局
這一切
還得從 30 多年前說起
1990 年
灌籃高手漫畫
開始在《少年 JUMP》期刊連載
根據漫畫改編的動畫片
從 1993 年 10 月到 1996 年 3 月
在朝日電視台播放
風靡亞洲
不過 101 集的 TV 版動畫
隻演到全國大賽前
漫畫的最高潮部分
湘北和山王工高的對決沒能呈現
一句 " 全國大賽見 "
讓無數人等了 20 多年
這次的電影
終于讓青春的遺憾有了彌補
社交平台上
滿是粉絲們感慨的聲音
" 每個男生心中都有個赤木晴子 "
" 每個女生心中都有個流川楓 "
" 爺青回 "
" 聽到主題曲響起就想哭 "
" 上一次看灌籃,我還是個孩子 "
是誰的青春?
數據顯示
電影《灌籃高手》的受衆
主要在 25 歲到 39 歲之間
性别分布相對均衡
近 3 成受衆的年齡在 30-34 歲
他們小時候大多都看過
電視台播出的《灌籃高手》動畫片
按平均年齡估算
這波 " 爺青回 " 的 " 灌籃粉 "
可能比去年的 " 心淩男孩 " 還更大一點
灌籃高手的影響力無疑是巨大的
它甚至在日本普及了籃球運動
上世紀 90 年代初
籃球在日本還屬于冷門運動
但到《灌籃高手》連載結束的 1996 年
日本的籃球競技人數超過了 100 萬人
有人說
喬丹、姚明和櫻木花道
是 "80 後 ""90 後 " 的籃球啓蒙
有意思的是
姚明同樣看過灌籃高手
他還曾戲稱當時球隊總經理道森
長得像安西教練
在灌籃高手風靡全國的時候
它的周邊貼紙或卡片
幾乎人手一張
還有報道稱
因爲灌籃高手的熱播
杭州一學校旁邊的體育用品店
三個月賣了 1200 個籃球
還有不少人因爲它而走上職業道路
新疆球員阿不都沙拉木
就是因爲癡迷《灌籃高手》
喜愛三井壽
最終走上職業籃球的道路
并入選國家隊
人送綽号 " 新疆三井壽 "
與觀衆一起成長
《灌籃高手》的魅力
不是簡單幾句就能概括的
它曾被日本最大的電子書籍網站
票選爲 " 改變人生漫畫 " 的第 1 位
也曾被列入
" 新中國 60 年中國最具影響力的 600 本書 " 名單
電影上映之後
盡管是深夜
前來觀影的人還是排起了長隊
還有不少觀衆裝扮成其中角色
" 沉浸式 " 觀影
它不僅是一部漫畫
也是一代年輕人的成長投射
每個人都能從灌籃高手中
找到自己的影子
它講的是普通人的故事
沒有足球小将裏神奇的必殺技
也沒有 " 開挂 " 的主角光環
有的隻是訓練和拼搏
告訴觀衆
隻有付出努力才能更接近成功
可湘北還是沒能制霸全國
漫畫中的櫻木花道
也沒有和晴子在一起
雖然無比遺憾
但足夠真實
這像極了現實中的生活
就算你拼勁全力
可能還是會失敗
但我們依然通過一個個夢想
讓自己變得更好
生活仍在繼續
有痛苦、有不甘、有無奈
也有喜悅
這或許才是無數 " 中年人 "
深夜走進電影院的原因
電影裏有他們的青春
電影院裏呈現的
則是他們的現在
有的熱血呐喊
有的嚎啕大哭
有的 ...... 已經不再熬得住
幹脆睡着
而按照漫畫的設定
櫻木花道今年 46 歲
想必也和他們一樣
對 " 熬夜 " 這件事有點力不從心了
看一群熱血高中生打籃球
爲之感動、爲之流淚
從中學會成長、接受遺憾
這是很多人的青春
也是《灌籃高手》的魅力
" 你青結 " 了嗎?
監制 | 唐小山
編輯 | 應凰
審校 | 劉雅虹
來源 | 央視網綜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