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機端側 AI LLM 全面落地的時間窗口越來越近。
除了衆所周知的高通骁龍 8 Gen 3 将在硬件層面支持端側 AI LLM,10 月 4 日,谷歌(Google)也發布了迄今爲止支持端側 AI 力度最大的軟件系統—— Android 14,并同步發布整合了端側 AI 能力的智能終端:Pixel 8 系列。
谷歌發布智能手機的曆史長達八年,但一直不太受市場關注。現在,谷歌想靠着落地端側 AI 扭轉這一令人尴尬的事實。但從硬件配置看,Pixel 8 系列實在平平無奇,再一次被市場無情忽略。
相比谷歌智能手機拓展市場空間的努力能取得多大成果,實際上二級市場更關注谷歌推出的 Android 14 對 AI 的整合能力。谷歌推出 Android 14 正式版的當天,股價上漲 2.23%,這是谷歌在 2023 年 8 月 29 日以來取得的最大單日漲幅。
但是,2.23% 的漲幅,和 Pixel 8 系列的配置和性能表現一樣,并不性感,也很難判斷持續性。
Tensor G3:新終端 AI 能力源
今年是谷歌發布 Pixel 品牌智能手機的第八個年頭。2016 年初代 Pixel 發布,到今天,谷歌智能手機取得的銷量市占率仍被歸入 "others",連個露臉的機會都沒有。
北京時間 10 月 4 日淩晨,谷歌在紐約舉行了每年一次的 Made by Google 2023 發布會。除了 Pixel 8/Pro 兩款智能手機,谷歌還帶來了新版安卓系統 Android 14,另外還發布了配套的加持了生成式 AI 的谷歌助手 Assistant with Bard。
Android 14 有多驚豔?或者這新一代安卓操作系統,有哪些新特點?
除了安全、對照片和視頻的 Ultra HDR 式的支持、更強的健康功能、自動取景、一鍵訪問 Google Home 控件等功能,最重要的亮點是對 AI 能力的整合。這也是谷歌應對微軟沖擊的最新舉措。
這種能力被整合在同日發布的 Pixel 8 系列智能手機上。Pixel 8 系列作爲最先搭載 Android 14 系統的手機,在全場被提及次數最多的單詞就是 AI。
據谷歌産品管理副總裁 Brian Rakowski 現場表示, Pixel 8 系列手機 " 均以人工智能爲中心 ",由谷歌自研的 Tensor G3 芯片提供動力支持。
Tensor G3 芯片基于三星 4nm 工藝制程,CPU 架構是 1+4+4 結構,即 1 × Cortex-X3(3.0GHz)、4 × Cortex-A715(2.45GHz)、4 × Cortex-A510(2.15GHz)。
簡單而言,在 Tensor G3 芯片的 CPU 各模塊中,Cortex-X3 是高性能核心,主要負責處理高負載任務,如遊戲和多媒體應用等;Cortex-A715 是中性能核心,負責處理日常應用;Cortex-A510 主要作配合,負責處理後台任務。
從 Geekbench 6 跑分情況看,Tensor G3 表現一般,不如高通骁龍 8 Gen2。這與谷歌的 " 傳統 " 有關,谷歌自研的 Tensor G 系列芯片,向來核心性能都不強,AI 才是超過芯片性能更核心的存在。因此,Tensor G3 芯片最大的技術亮點也在于 AI 能力。
谷歌稱,Tensor G3 有能力運行更複雜的 ML(機器學習)模型,爲 Pixel 8 和 8 Pro 的幾乎所有部分帶來了 AI 增強功能。
通過 Tensor G3,谷歌進一步拉近了手機與 AI 的距離,使手機不再僅僅是一個通訊工具,更進一步使之成爲用戶個性化服務助手的角色得以強化。
這顆芯片的 AI 能力在 Pixel 8 和 Pixel 8 Pro 如何體現?
在 Pixel 8 上運行的機器學習(ML)模型數量是 Pixel 6(Tensor 初代芯片)的 2 倍;Pixel 8 Pro 是首款直接在個人智能終端運行谷歌 AI 模型的手機,計算量是 Pixel 7 最大的 ML 模型的 150 倍。
就實際應用來看,Tensor G3 能翻譯 49 種語言的面對面對話、實時轉錄消息以及翻譯符号,這個功能非常實用,而這也是 Tensor G3 強悍 AI 能力的體現。
這是在智能手機端側落地 AI 模型的最新終端。在高通骁龍 8 Gen3 發布之前,隻有華爲量産了實現端側 AI 模型的智能終端——華爲 Mate 60 Pro/Pro+ 和 Mate X5(折疊屏)。但是華爲終端的端側 AI 整合的是盤古大模型,這是雲端網側模型,而非本地化部署的端側模型。
高通骁龍 8 Gen3 能助力智能手機商實現端側 AI 模型,谷歌 Tensor G3 同樣如此。
谷歌對 PIxel 整合的 AI 能力應當很有信心,其硬件主管 Rick Osterloh 強調,"PIxel 要将硬件和軟件結合在一起,以 AI 爲中心,爲用戶提供更簡單、快速和智能的體驗。"
Osterloh 的這番表态雖然涉嫌 " 抄襲 " 蘋果的 " 軟硬一體 " 策略,但其強調 " 以 AI 爲中心 ",也算是做了部分推陳出新。
那麽除了源自 Tensor G3 對 AI 的動力支撐,谷歌此次更新的 Android 14,又有哪些 AI 能力?
AI First:不争氣的硬件掣肘
若要觀察 AI 在谷歌未來業務中的作用,就有必要了解谷歌的業務版圖。
根據谷歌年報,谷歌業務可分兩大類:谷歌服務和谷歌雲。
其中,谷歌服務又分軟件、硬件和網絡服務三大闆塊。谷歌軟件包括 Chrome 浏覽器和 Android 操作系統等;谷歌網絡服務以搜索引擎爲代表;谷歌硬件包括 Pixel 終端和 Fitbit 穿戴設備等;谷歌雲包括谷歌雲平台和谷歌 Work Space,提供雲服務和辦公服務協助。
縱覽谷歌的曆史,谷歌與 AI 的連接戰略并非始于今日。
2014 年,谷歌收購 AI 公司 DeepMind。2015 年,該公司成爲谷歌母公司 Alphabet Inc. 全資子公司。2016 年,谷歌推出 Pixel 首代智能手機,并宣布從 "Mobile First"(移動優先)轉向 "AI First"(AI 優先)戰略,AI 逐步成爲谷歌戰略版圖中最重要的模塊。
谷歌之所以推出 Pixel 終端品牌,也是因爲谷歌認爲硬件能承載 AI 的落地。2023 年,DeepMind 與 Google Brain 合并,共同探索 AI 的發展邊界。
目前,谷歌在深度學習框架、算法模型、算力等多方面做了布局,并已構建了較高的技術壁壘。
在 AI First 戰略目标的指引下,谷歌也要和蘋果一樣,通過硬件和軟件的結合,搭建軟硬件一體化生态。
可惜谷歌智能手機雖已推進 8 年,進展卻不值一提。作爲推進 "AI-first" 另一極的軟件,卻是谷歌的傳統強項。
因此,Android 14 就成爲谷歌擁抱 AI 的關鍵。
雖然谷歌在發布會上多次強調 AI,但對 Android 14 正式版的 AI 新描述卻不多。
所以有必要回望今年 5 月 12 日的谷歌 I/O 2023 開發者大會,會發現更多相關信息,雖然 Android 14 在那次大會上僅被提及一次,但透露了關鍵的三項生成式 AI 特性,包括 Cinematic Wallpapers(電影壁紙)和 Magic Compose(魔法撰寫)和 Generative AI Wallpapers(生成式 AI 壁紙)。
這是 Android 14 的 AI 應用重點。
但是這些 AI 能力有點 " 浮于表面 ",并不驚豔。之所以如此,可能是因爲安卓作爲全球應用最廣泛的智能終端底層系統,巨量深度的 AI 應用很可能會壓垮服務器。
因此,在更高性能、更大規模的服務器集群投入運行前,谷歌即使想在 Android 系統中添加高級的生成式 AI 功能,也會力不從心。
華爾街見聞注意到,谷歌實際上已不再将 Android 系統視爲核心。這不僅表現在 I/O 2023 開發者大會上僅提到一次 Android,也在 10 月 4 日谷歌最新發布會上提到 AI 一詞的頻次遠超 Android 可以窺見。
因此,谷歌擁抱 AI 的決心看上去不可逆轉。相對于技術成熟、生态固化的 Android 體系,AI 才是谷歌未來業績的想象空間之源。
目前看,谷歌的 AI 應用仍專注于起家的搜索業務。
谷歌 CEO Sundar Pichai 在今年 7 月 25 日(美國時間)谷歌發布二季度财報的電話會議上說,新版搜索引擎 " 搜索生成體驗(SGE)" 的進展超出預期,該産品目前正在進行小規模測試。谷歌将繼續在新搜索引擎中改進廣告格式,并爲廣告商提供利用生成式 AI 的工具。
就眼下的現狀看,谷歌的 AI 布局,前景仍未明朗:被視作 AI 落地不可或缺的硬件——智能終端難以打開局面,靠端側 AI 能力,能否成功破局,顯然答案尚未浮出水面;軟件 Android 系統在這場逆襲戰中,到底能發揮怎樣至關重要的作用,目前也沒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