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時期,秦穆公看到自己用五張羊皮換來的 " 大才 ",已經白發蒼蒼,走起路來顫顫巍巍的,不由感歎說:" 可惜已經老成這樣了!"
這個時候的百裏奚多大歲數了?七十歲。35 歲乘以 2,按照咱們的職場文化,正好符合延遲退休的标準,不過他好像沒交過社保,也不是大秦戶口,估計也就一個月發點錢,回鄉下養老還湊合。
秦穆公臉上失望的表情,根本掩飾不住,百裏奚已經 70 歲了,早已經見慣了人生百态,看透了世态炎涼,對秦穆公的心理,他自然也看得一清二楚。
秦穆公說:" 你能幫我做什麽!" 這可不是問句,而是反問,而是感歎句。意外之意,你還能有點什麽用呢?
百裏奚問秦穆公:" 您打算讓我給您沖鋒陷陣、摧城拔寨嗎?"
秦穆公聽了,手裏端着酒杯,微微搖頭。
心裏估計想,想什麽呢,我大秦七歲孩童都能上陣殺敵,你算哪棵蔥?想騙保嗎?沒門啊!
百裏奚看秦穆公不說話,沒有制止他,于是繼續說:" 爲您沖鋒陷陣,我肯定不行的,人得服老,我老了啊。"(使臣逐飛鳥,搏猛獸,臣則老矣。)
翻譯的直接一點:你想讓我給你賣命,肯定不行的,我不做那種廉價的韭菜,那是啥也不懂的人,才做的事。
秦穆公聽了,很是沒好氣,耐着性子問:" 好吧,那你能爲我做什麽?"
雖然秦國朝堂很不講究,一點禮儀規範也沒有,百裏奚穿着破爛就面見國君了,但是,他老人家精神振作,比哥這 30 多歲的人都有朝氣。
百裏奚自信地說:" 如果您讓我幫助您出謀劃策,管理國家,那我還算年輕呢。早年姜子牙八十歲還在渭水釣魚,文王把他請回去拜相,這才有了大周的天下。我現在才 70 歲,比姜子牙當年還小十歲,這還不算年輕嗎?"(若使臣坐而論興衰,策國事,臣尚少也。昔呂尚年八十釣于渭水,文王載而歸之,拜爲尚父,卒定周鼎;臣今日遇君較呂尚不更早十年乎!)
言外之意,我現在比當年的姜子牙都年輕十歲,正是爲國出力年富力強的時候,你遇到我,真是賺大了!
秦穆公聽了,拍手叫好道:" 說得好,敢與先輩試比高,我大秦男兒當有此志氣!"
百裏奚不是秦人,但是,毫無疑問,秦穆公認可了百裏奚的精神。
于是,秦穆公大擺筵席,跟百裏奚邊吃邊聊,一連三天,越聊越欣喜,随後做出一個決定:任命百裏奚爲上卿,幫助他處理大秦事務。(遂拜爲上卿,委以國政。)
其實吧,嫌你老的,主要還是格局不夠,都想壓榨你的勞動價值,他們的利潤本身就是剝削、壓榨、強取獲得,而不是創造價值。比如某類企業,不過是吸血蟲罷了。
當然,别人怎麽做,那是别人的事,無可厚非,但是,吾輩當自強啊!
或許,我們從那些開創者身上,可以得到某些啓示,我們可以從曆史的長河中,列出一串長長的名單:
姜子牙:纣王這混不下去,就換一個地方混,在哪兒不一樣
蘇秦:此處不留爺,自有留爺處,處處不留爺,爺去開新路。
陳勝吳廣:老子就該這麽貧賤嗎?爺這一生就要證明一下富貴不是天生的。
劉邦:大丈夫就該活成嬴政這樣啊!流氓無賴也有夢想啊!
……
他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挖牆腳,既然無法加入他們,那就挖掉他們的牆角。
我沒有别的意思,如果你在這個行業混不到一口飯吃,不一定是你能力差,而是你年紀大。
你可以做一些颠覆行業的創新,比如說,挖行業的牆角,讓這個行業卷起來,《天道》中說了,資源就那麽點,怎麽辦?劫富!
舉個例子,小米怎麽做起來的?你别管行業以後還有沒有未來,要說長遠點,地球都沒有未來。
沒必要操那心,先成功謀身再說,不然你說得多有道理都沒人聽。等你謀身成功了,成了 " 專家 ",你可以重新制定行業 " 标準 " 嘛 !
很多人都出身貧賤,深遭磨難,但是,立志進取,百折不回,終是青史留名,根本原因在于他們看得透,循規蹈矩沒自己什麽事,哪兒涼快拿兒呆着去,與其被掃進曆史長河之中,不如索性拼一把,去做颠覆性的事。
像秦穆公,他但凡迂腐一點,百裏奚這種大才就會失之交臂,他不是秦人啊,他年齡太大了啊……談什麽霸業!
大凡那些闖出一番事業的,有幾個循規蹈矩之輩?
你覺得是這樣嗎?
關注我,每天爲你分享讀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