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觀點:
1. 政策頻出,無論是地産還是消費,似都希冀于居民加杠杆。但更爲現實的挑戰是,大疫三年之後居民會加杠杆嗎?這究竟是居民的能力問題,還是意願?當下地産政策放松能否像過往那般遂如人意?到底是靠地産來拉經濟,還是得靠經濟才能穩住地産?
2. 直覺上,居民收入決定了其住房等購買力。但反直覺的是,曆史上商品房銷售的回升大都是在居民收入的低迷時期,當期收入并非制約購房的決定性變量。無論是剛性還是改善性需求,都屬于居民的長期行爲,其決策取決于對長期利率及預期收入的判斷。
3. 過去一年尤其是疫情結束後,包括房貸利率在内的各類地産政策放松層出不窮,但效果似乎并沒有過往那樣立竿見影,本輪商品房銷售更與居民信心指數高度關聯。過去靠地産政策往往能拉動經濟,而本輪地産企穩更倚賴宏觀經濟尤其微觀主體預期的改善。
4. 展望未來,地産新政之下商品房銷售的同比降幅有望收窄,近期看房熱度超季節性擡升對此已有預示。但從今年較爲審慎的經濟增速目标來看,逆周期調節政策未必激進,加之微觀主體預期修複的漸進性,居民加杠杆行爲及其引緻的地産 " 脈沖 " 可能較溫和。
正文:
政策頻出,無論是地産還是消費,似都希冀于居民加杠杆。但更爲現實的挑戰是,大疫三年之後居民會加杠杆嗎?這究竟是居民的能力還是意願問題?當下地産政策放松能否像過往那般遂如人意?到底是靠地産來拉經濟,還是得靠經濟才能穩住地産?
一、 誰在主導居民加杠杆?
直覺上,居民收入決定了其住房等購買力。但反直覺的是,曆史上商品房銷售的回升大都是在居民收入的低迷時期。無論是剛性還是改善性需求,都屬于居民的長期行爲,其決策取決于對長期利率及預期收入的判斷。
圖 1. 當期收入并非購房的決定性變量
來源:WIND,筆者測算
過往,地産政策放松都會引緻商品房銷售回升。然而去年以來,政策雖持續放松,但銷售依然趨弱,且與居民信心等非地産政策指标高度關聯。
圖 2. 居民信心更能解釋本輪購房行爲
來源:WIND,政府官網,筆者測算
二、 這次居民會加杠杆嗎?
地産新政以來,居民購房意願确實在擡升,看房熱度明顯高于季節性規律," 金九銀十 " 可能值得期待。" 認房不認貸 " 等政策或需要部分居民 " 先賣一,後買一 ",意味着需求釋放有個過程。
圖 3. 地産短期 " 脈沖 " 可期
來源:安居客,貝殼,筆者測算
一般情形下,地産對名義利率反應敏感;但若物價陷入低位時,實際利率高企,則會弱化名義利率下降對地産的拉動作用,美、日等都有類似曆史經驗。過去靠簡單的行業政策就能拉動地産,而本輪可能更倚賴整體宏觀經濟及微觀主體信心的改善。
圖 4. 預期如何改善?
初步預計,房地産政策仍處放松通道,目前放松程度已處曆史上較大水平(僅次于 2014-2015 年)。房地産銷售、投資當月同比降幅有望于三季度開始收窄,全年銷售額、投資累計同比約爲 -6% 至 -8%。
三、 基本結論
一是政策頻出,無論地産還是消費,似都希冀于居民加杠杆。直覺上,居民收入決定了住房等購買力。但反直覺的是,曆史上商品房銷售的回升大都是在居民收入的低迷時期。無論是剛性還是改善性需求,都取決于居民對于長期的預期,而不僅僅是短期收入。
二是過去一年尤其疫情結束後,包括房貸利率在内的各類地産政策放松層出不窮,但效果似乎并沒有過往那樣立竿見影,本輪商品房銷售更與居民信心指數高度關聯。過去靠地産政策往往能拉動經濟,而本輪地産企穩更倚賴宏觀經濟尤其微觀主體預期的改善。
三是展望未來,地産新政之下商品房銷售的同比降幅有望收窄,近期看房熱度超季節性擡升對此已有預示。但從今年較爲審慎的經濟增速目标來看,逆周期調節政策未必激進,加之微觀主體預期修複的漸進性,居民加杠杆行爲及其引緻的地産 " 脈沖 " 可能較溫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