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論 2022 年古裝劇圈大事件,有一個詞是繞不過去的:以倭代華。
前幾年零零散散的批評與指責,在 2022 年暑期檔集中爆發:引起軒然大波的,是《我叫劉金鳳》的下架
此外,還有《夢華錄》的和果子争議
《星漢燦爛》的播前火線後期修改
《說英雄》的倭風重災區
和《蒼蘭訣》的人間造型等。
這場大風波的影響甚為深遠,古裝劇領域愈發 " 談倭色變 ",監管與民間輿論的雙重壓力下,不少本應在年内與觀衆見面的劇集仍在瘋狂後期修改,不得不延後播出。
截圖引自 @文化産業評論 《100 多張圖!國産劇「倭風化」有多嚴重》?
其實近兩三年來,幾乎每一部古裝劇在播出或新物料釋出時,都會迎來一輪 " 以倭代華 " 的争議與罵聲,沒被罵可能隻是因為糊,這早已成為内娛影視劇領域的新雷區。
但被觀衆罵了這麼久,這個問題為什麼還無法規避?它的根源到底在哪裡?究竟哪些群體應該為 " 以倭代華 " 的業界亂象負責?
一句 " 劇組不做人 " 并不能解答疑問。
在年終盤點季,我企圖弄清楚這一年的古裝圈最大事件,于是拉着一個朋友聊了很久,讓我們稱呼這位影視制作公司的資深業内人士為小 S吧。她的工作讓她從影視項目的籌備到播出均全程深度參與,從業至今經曆了多部 S+ 古裝劇,在這個問題上被觀衆誇過也罵過,頗有發言權。
我們試圖把這個問題在制作的角度聊到透徹。
1
輿論倒逼,層層追責?
談話的開始,小 S 先繪聲繪色給我講述了一遍劇集被罵 " 以倭代華 " 時,整個鍊條是如何應對的。
當罵聲起,輿情會很快被監測到,劇宣會迅速反應,查看網友的辱罵是否" 看上去 "言之成理。
" 大部分情況下,人家網友提出的問題有理有據,但也确實遇見過‘蹭流量’的情況,拿着 B 劇的截圖罵 A 劇不還原,你說一般觀衆也不可能逐一核對吧,這時候就有口難辯了。"
但隻要不是無中生有,項目負責人會緊急聯系劇集的制片人,商讨對策,而道歉聲明在這個時候就已經開始撰寫了。
被問詢的制片人基本隻有一種途徑來應對問題:給負責人和劇組的美術老師、曆史顧問(如果有的話)拉群溝通,因為 ta 也回答不了網友批評的點到底存不存在問題。
(以下為論述方便,提到的美術均為大美術概念,包含造型團隊)
而幾乎每一次,美術部門和顧問的應對都如出一轍:咱們這個沒問題的!都是杠精黑子不懂的人瞎挑刺。然後甩出幾張在網絡上現找的圖,來證明自己的正确。
我問小 S:" 你怎麼知道圖是他們現找的呢?"
" 嗐,那上面經常還帶着 X 度和 X 圖網的水印呢,更離譜的你知道是什麼嗎?我們拿圖一搜,甚至還能搜到它是被一些文章舉例批評‘以倭代華’的例圖,到他們手裡變證明自己的正面例子了!"
在這種明顯推卸責任的舉動裡,片方肯定是非常被動。
" 你說,一邊是有理有據動辄引用論文的批評,一邊是網上現找的圖和肯定沒問題的空泛保證,我們又能咋辦?隻能把已經寫好的道歉聲明趕緊發了,自己背鍋呗。"
" 就是發生太多次了,我們現在隻要一聽個話音就知道對方又開始甩鍋了,這次追問也不會有啥不同結果了,還不如及早道歉。"
" 你要說哪家片方純心‘以倭代華’,那真不可能!劇出這種問題,後期要花多少錢?公關要花多少錢?說難聽點那洗廣場的錢都比給美術團隊的高,但又真的很難從根源解決問題。"
2
追本溯源,嚴謹制作?
既然每一次網友批評都确實能引起片方的重視,那為什麼不從制作階段就嚴格把關呢?
在制片角度,整個劇組的美術部分,都由美術指導來整體把關,無論置景團隊、道具團隊還是現場團隊,不太重視造型的劇組,造型也由美術指導統一把關。
具體到 " 以倭代華 " 這個問題,這幾年劇組也不可謂不重視。但無論是置景、道具還是造型,當一張一張的設計圖呈現在制片人和導演的眼前時,誰又能判斷它到底有沒有 " 倭風元素 " 呢?
還是要聽美術指導的。
于是事情就又回到我們上面第一部分的循環中,隻不過由網友監督變為片方自查。
" 每一張設計稿,美術老師都信誓旦旦說絕對沒問題,那除非真是太離譜,不然我們也看不出來啊!隻能信任他們的專業判斷,但真出了問題他們也真不負責。"
" 我倒不是說美術老師主觀上不專業不負責,但他們無法親力親為每一件事,團隊成員負責的東西是否涉及抄襲,有沒有倭風元素,他們自己也未必清楚,項目多了就更沒有那個精力去一一把關了。"
可見,問題的核心在于,劇組一般無人能在 " 曆史還原 " 這種專業問題上對美術部門的判斷做判斷,于是格外被動。
所以,這兩年,有能力的劇組開始引入能夠協助判斷的 " 曆史顧問 "。
早些年,古裝劇劇組請曆史顧問主要是來把關劇情,避免在重大曆史問題上犯錯。而這兩年的曆史顧問,主要是在 " 曆史還原度 " 這方面發揮作用。
"《長安十二時辰》被誇獎複原度高,也是因為人家導演曹盾特别看重和鑽研這個部分,他自己就挺專業的,還請了各個細分領域專家來共同把關,說實話挺難複制的,而且就算《長安》也依然有倭風争議。"
所以小 S 說,請來了專業的曆史顧問,也不是萬事大吉。
首先,古裝劇必然是在那幾個著名的影視城拍攝。在這些影視城的古裝建築搭建時期,不僅 " 以倭代華 " 在影視界蔚然成風,就連學術界也有不少人接受了所謂 " 正宗唐風在日本 "" 日本是盛唐文化的冰箱 " 等日本文化輸出觀點,而缺乏文化自信。
2021 年還有廣州南漢二陵博物館引發倭風争議
這就導緻橫店等影視基地的古裝建築,不知道哪裡就有遺留的倭風元素。
圖源見水印
曾有曆史顧問曾經對着堪景團隊遞上來的圖大皺眉頭,但這就是古裝劇的拍攝條件," 橫店也不可能在幾天内推倒重建吧?"
其次,行業标準也一直在變動。曾經有個階段,非曆史正劇的古裝劇是不建議明确落在具體曆史朝代的,劇組隻好在美術風格上主仿某個朝代,于此基礎上增增減減、拼湊元素,這個過程哪怕是在曆史專家指導下完全排除 " 倭風元素 ",也極容易在播出後被曆史愛好者批評 " 不倫不類 "。
好在目前這個标準已尊重觀衆意見與市場反饋做了改進,如今古裝劇即使架空,也必須在美術風格上足夠考究、有史可依。但以影視生産周期,庫存古裝劇還有不少尚未播出,屆時觀衆罵起來一定不會留情。
最後,曆史顧問的專業水平和判斷尺度,也存在嚴重的良莠不齊。術業有專攻,除了主攻 " 複原 " 的從業者和學者外,很多曆史顧問在自己的精專外,于具體曆史朝代的建築、園林、服飾和器物方面的造詣,可能還不如特定小衆圈層的愛好者。
" 而且你可能不相信,專家對還原的較真程度,反而遠遠低于一些曆史愛好者。就像‘放量’這個事,專家的尺度就比漢服愛好者更寬松。"
永泰公主墓壁畫
所以,哪怕有曆史顧問把關,哪怕美術部門拍胸脯保證絕無問題,問題還是一個接一個出現。
3
專業的團隊在哪?不能更專業?
經過前兩部分的介紹,大家一定會與我有同樣的疑問:
既然 " 以倭代華 " 這件事對影視項目的影響如此之大,為什麼這件事始終沒有權責到人呢?
美術團隊和曆史顧問,為什麼不需要對自己把關過卻仍然出問題的工作成果負責呢?
聊到這個,小 S 也是一臉苦笑。
她說,業界早在 " 以倭代華 " 成為輿情關注點時,就已經完善了與美術團隊及相關顧問的合同,明确約定了若乙方工作出現纰漏導緻負面輿情、影響項目效果,要承擔賠償責任。
但在實際操作中,真想向美術團隊或曆史顧問追責,卻千難萬難。
一是真正走上法庭,要對 " 以倭代華 " 做真正專業的論證,要肯定比網友們的批評更嚴謹——但凡劇組有這個水平或找得到靠譜的專家,早就在拍攝期從根上杜絕這個風險了。
二是除非遭遇下架,這種纰漏對影視項目的影響很難論證,賠償金額的量化就更是難上加難。
三是頭部的美術領域其實是供不應求的賣方市場,雖然越是 S+ 項目越容易被網友挑毛病,但片方選擇過于有限,追責也就束手束腳。真追究下去,美術團隊轉身還能繼續接到 S+,片方卻會被業内批評不好搞。
" 有個美術團隊,一周三個項目集中出負面,有倭風有抄襲,但人家依然是 S+ 首選,接項目接到手軟。"
所以,目前無論輿論上的口碑、罵名還是經濟利益上真金白銀的損失,幾乎都是片方和明星在背。
這固然有合理性:前者作為影視劇的生産者,是最直接的責任單位;後者作為一個項目裡最吸睛、可能也是拿錢最多的群體,确實應該承受項目的連帶責任。
但由于專業壁壘的存在,在網友的謾罵無法透過片方和明星令真正不專業的人承擔聲譽或經濟損失時,問題就無法得到真正的解決。
據小 S 介紹,往前數個五年十年,古裝劇美術領域的大拿,幾乎均為 " 倭風愛好者 ":要麼幹脆就是日本人,要麼是受 " 倭風審美 " 影響嚴重的港台從業者,要麼師承于前兩者。
若以當下的标準去審視彼時的古裝劇,恐怕是部部下架的水平。
但随着大陸市場越來越重要,内地觀衆的文化自信也越來越強,承襲自日本和港台的美術班底雖然仍有其江湖地位,但新的派系也已出現。
" 有一派是現場美術團隊發展起來的,我們叫‘橫店派’,實操性強,專業有點糙,但片方拼命給壓力,他也可以改進。"
" 還有一派是學術出身,體制内的‘複原派’,在專業性上非常讓人放心,也能讓絕大多數曆史愛好者信服,但數量太稀少了,能帶對接項目的,滿打滿算就那麼三四位。"
也就是說,在 " 以倭代華 " 這個問題上,當劇組秉承" 請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 "時,卻隻有真正的複原派,才能确保項目不被大規模批判。
而餘下兩派,要麼早把倭風融入個人審美,要麼不太講究啥都可以拿來用,隻要闆子沒打到自己身上,是沒有動力去自我叠代的。
而吃過虧的片方卻常常因為沒有更好的選擇,不得不在預算、檔期和平台要求的綜合衡量下,繼續合作繼續吃虧。
4
觀衆的監督,令業界生态向好?
這麼說來,對 " 以倭代華 " 等影視劇亂象,網友的嚴苛要求和輿論監督無濟于事?
小 S 覺得改善效果還是明顯的。在她切身感覺裡,片方雖然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專業判斷問題,但已盡力在各方面提升标準、規避風險。
建築太日式,影視基地這幾年已經在逐漸做相應的叠代,但确實需要時間。有能力的片方幹脆按項目需求在基地做重新搭建或改造,建好後自己用着放心,未來也可以惠及其他劇組,搭建的支出也能通過與影視基地分享後續租金而回本。
道具上,無論是影視基地的道具庫還是視頻平台的道具庫,也都在這方面逐漸更新換代。
明星本人也越來越重視,畢竟誰也不想讓自己的臉與 " 以倭代華 " 挂上鈎,無論是試妝過程、拍攝過程還是後期看片,明星及團隊都對造型越來越敏感," 哪怕接過一把傘也會問一句是中式的嗎 ",但他們也缺乏專業判斷能力,隻能把問題抛給片方。
早幾年明星遠沒有這樣謹慎,甚至還會在造型上給劇組增加額外風險。小 S 說過往那些以流量明星作為最大賣點的古裝 A 級劇和分賬劇,明星進組堅持帶自己的造型師,以愛豆妝容 + 空氣劉海演完全劇,片方也隻能放任。" 沒辦法,若你沒有内容判斷力就隻能以流量明星為賣點,人家提什麼要求都隻能忍。"
在網友盯着罵的當下,這一切得以收斂。
而片方,也一直努力在能力範圍内降低風險。
" 大家現在都知道‘貓砂盆’萬萬不可,‘金鸱吻’和‘唐破風’也萬萬不可,能解決掉的咱們在前期就解決掉,比如園林重新規劃呗;解決不掉的就盡量規避,比如不俯拍建築群,不給建築全景,盡量取自己可以控制的内景。"
" 初剪後到處找專家看片挑刺,有前期沒發現的問題還能後期解決,但真有大纰漏,要一幀一幀擦改,這塊成本就上來了。"
但缺乏專業系統的研究,片方這些努力就隻能被動防範網友過往的重點批評,無法真正預防。
"X 知名制片人不惜成本直接綁定最無風險的複原派來整體設計把關,就算真有小纰漏,業内大拿的名頭最起碼可以堵博主的嘴。但複原至上的情況下,美感上就差點意思。"
" 也有讨巧的做法,就是制作時刻意采用一些非遺啊傳統文化類的元素,若其他部分出纰漏,靠宣傳‘繼承與弘揚’去轉移注意力,做口碑上的找補。"
" 除此之外,我們真的也隻能不停給責任部門施壓,逼他們負責一點。"
讓我們來總結一下如今 " 以倭代華 " 問題難以根治的業内痼疾:
大多數片方有意願也有切身利益去解決問題,但他們無能力對美術部門的成果做出專業判斷。而美術部門水平參差不齊,且不需要為自己的不專業不負責承擔任何實際後果,所以迄今改善有效。
其實不光美術部門,在動作指導和海報設計等領域,不專業不負責的狀況也大量存在。
" 動作指導說天下動作就那麼幾種,怎麼就倭了怎麼就抄襲了?海報團隊說海報布局統共就那麼幾種,怎麼就算抄襲了呢 ",小 S 說他們連甩鍋的話術都一模一樣。
她所在的影視公司是業内頭部,所參與的項目裡片方大多有較強的主動權與話語權,但依然無法把類似風險降低到可控範圍。
而腰部公司隻有更被動:他們沒有預算自己搭建改造,甚至租不到影視基地新建的去倭風建築,他們也沒有預算自己制作或二改道具,隻能在影視基地和平台租借現成的,造型就更是聽天由命。
硬着頭皮拍下來,播出時就隻能祈禱自己 " 樹不大 " 招不來 " 腥風血雨 "。
這種生态,顯然是不健康的。
小 S 最困惑的就在于此:" 大家花錢請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為什麼成果卻是這麼的不專業?"
會不會是待遇不夠好,人家隻想為賣白菜的錢操賣白菜的心呢?
小 S 說美術團隊的整體待遇其實不低,而且大家很願意為 " 真正的靠譜 " 支付溢價,畢竟後期和公關哪個都不便宜,但關鍵是 " 真正的靠譜 " 過于稀少。
這确實暴露了我們工業水平的低下、行業标準的混亂和責權的含糊不清。
最後,已被罵麻木的小 S 袒露了一點私心:" 你覺得現在這個狀況下,如果網友多多關注影視項目裡的美術團隊,改善會不會快一些?"
" 幫你們分擔一點罵聲嗎 ",我倆一起大笑。
" 不光是罵。要是一個劇的美術出彩,那大家就多誇誇人家啊,這樣能直接拉高身價和地位,人家也有動力去提升自己。當然如果美術出了大問題,也别讓他們美美隐身,市場反饋要真能讓他們聲名受損到影響接活兒的程度,他們總能去改進吧?"
面對這樣的期盼,我想了很久,也隻能說:
也許吧,希望吧。
2022 古裝劇這場以倭代華的大風波,你怎麼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