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日,一條熱搜引起了網友們的爆笑圍觀:
# 娃哈哈董事長女兒評論區 #
接過娃哈哈話事權的女繼承人:宗馥莉,成爲各大男網友趨之若鹜的 " 國民未婚妻 "。他們蜂擁着在宗馥莉的社交賬号評論區留言,掐着點刷屏式地打卡。
有人素未謀面喊她 " 老婆 ",花樣百出地寫着看似求愛,實質臆想症發作堪稱性騷擾的評論;有人拉橫幅、前胸後背挂紅版黃字自我介紹,把示愛搞成行爲藝術;
有人譴責她近 40 歲還不結婚最好立刻嫁給自己;有人表白像寫求職信,大放厥詞要替她管理企業讓娃哈哈更上一層樓;還有人直接列出了電話号碼和銀行賬戶讓她打錢 ……
宗馥莉評論區俨然成了全網 " 不想努力男人 " 的集中地。其他網友捏着鼻子看完這場賽博求偶奇觀:爲跪求富婆包養,他們臉都不要了?
這種對錢權在握的女性毫不遮掩的觊觎,敲算盤的響聲我在廣東都聽到了。
圖源網絡:宗慶後與宗馥莉
作爲國内知名度較高的 " 女繼承者 ",宗馥莉得到如此多的關注并不奇怪。
事實上,在未被留意到的領域,随着國内上一代家族企業的 " 大換血 ",越來越多的女兒們打破 " 傳男不傳女 " 的傳統陋俗,從父輩接過企業管理的權杖,正式走上公衆舞台。
戴其冠承其重,
女繼承者時代來臨。
延續了數千年的傳統,乃至當下仍然在明面上貫徹的習俗中,一個家庭裏 " 兒子 " 的重要程度是空前的。
不能生育的兒子被寄予傳宗接代的厚望,幾乎全盤接管了姓氏延續、農村宅基地、家庭家産、父輩家業的分配。
而女性在曆史中的大部分時候,都是圍繞男性而服務的客體和附庸:少時從父,嫁後從夫,老了從子。
圖源:@一席
" 你家有皇位要繼承啊?"
成了一句面對男方過分的擇偶要求時,大家不忿的調侃。雖然在調侃的背後,其實也在習以爲常中,默認了家族權勢傳兒不傳女的邏輯謬論。
但幸好的是——
随着女性受教育和能力提高,那些家财萬貫,真 · 有商業帝國可以繼承的豪門家族,越來越多開明的創始人開始将家族企業的掌控權移交到女兒、孫女們的手上。
僅僅今年,就有多位女繼承人先後接管家族企業。
比如近期最受矚目的新聞,莫過于在 6 月份時,香港首富李嘉誠攜年僅 27 歲的孫女李思德公開亮相。早在其他領域中曆練過的她,正式在最重要的家族企業長和集團擔任發展部經理,負責收購項目;
圖源:港媒
同在 6 月,國内化纖民營巨頭桐昆股份,創始人陳士良卸任上市公司桐昆股份董事長,把這個千億家族企業正式移交到女兒陳蕾手上。
在家族企業面臨嚴峻的經營危機之際,輪崗曆練了整整 13 年的陳蕾臨危受命,從幕後走上台前,扛起了振興公司的重擔;
而千億行業巨頭光伏龍頭的通威股份也在今年 3 月順利換帥,公司實控人同時也是四川首富劉漢元把公司的掌控權交給 34 歲的女兒劉舒琪,全力支持她接任千億光伏龍頭通威股份董事長之位。
圖源:網絡
不止她們三人,許多大家耳熟能詳的:新希望集團、碧桂園地産、利君股份、達利集團、合生創展、立白集團、香飄飄等等,要麽欽定了女繼承人進行接班,要麽由女二代分管企業重要營業闆塊 ……
事實上,若要提起打破大衆對 " 繼承人 " 性别偏見的典範,首屈一指的必須要提賭王何鴻燊二房長女何超瓊;與華爲任正非長女孟晚舟。
圖源:網絡
她們之所以能大權在握,不是憑借家族獨苗的特殊時代背景,更不靠親緣關系的父輩恩賜,而是——
十年如一日在家族邊緣崗位或分公司中曆練,靠一點又一點實績拿到父親和董事面前,證明自己能堪此任;
更在衆多兄弟姐妹的激烈競争之下,經過暗流洶湧的家産争奪,在優勝劣汰後一步一步走到權力中心。
誰說女子不如男?
古有穆桂英出征,木蘭代父從軍;今有女企業繼承人獨挑大梁,救公司于水火,身體力行地扛起傳統企業轉型的使命。
戴其冠承其重,這是一個《女繼承者們》打破陳規陋俗,用實力和魄力自我證明的時代。
被客體化的女性困境,
仍然積重難返。
看似前景一片大好,但也先别太樂觀。
在這樣一個全球局勢複雜多變,各國經濟普遍疲軟,不同行業大概率緊縮的環境下,社會文化思潮進入了一種狀态——
既先鋒又保守、看似開明的同時,傳統的陰影又如影随形、互相膠着又前後矛盾。
這從當下的流行趨勢和文化熱詞的變遷中可見一斑。
今年年初,不婚小姨給小輩發紅包的視頻風靡全網,小姨文學開始流行,大家像是仰慕白月光似的表達對成爲這種先鋒獨立女性的向往;
但沒過多久,全職兒女又成爲熱議話題,雖然能理解年輕人擇業困難的無奈,和渴望得到退路的安全感。但這個詞能廣泛刷屏,也足以說明大衆陷入了進取心和意志力的疲軟期;
無獨有偶:放棄優渥家境和物質條件,爲了自由和遠方敢于出走的" 成爲宛瑜 "潮流剛剛在上個月刷屏;
這個月又冒出了新的熱門詞彙 "江浙滬獨生女",形容一種被全網吹捧的:一生都被父母安排妥當,有車有房,衣食無憂,守在家門,不遠走不遠嫁,終身活在父母羽翼之下的優渥生活——
巧了不是?剛好就是宛瑜主動放棄的那種富家千金、豪門媳婦的 " 金絲雀生活模闆 "。
江浙滬度富家女爹媽 be like↑
當下的年輕人正陷入一種自相矛盾,左右互搏的混亂思緒裏,在承受風險遠走闖蕩 & 回歸家庭得到庇護的十字路口來回拉扯搖擺。
而書影音等大衆流行文化,也在悄無聲息地左右着女性的自我定位。
創作者會在字裏行間暴露了立場和價值取向,而價值觀尚未确定的小女孩,極其容易被攝取的信息傳染。
比如熒幕上的所謂大女主,隻是一個獨立宣言的金句複讀機。身份再高貴的上神和帝姬,都隻是在戀愛時候擡咖,一切本領都用來給兄弟或愛人打輔助;
又比如前陣《我的人間煙火》因爲劇情和主演争議成了當之無愧的年度爆款,網友怒罵許沁戀愛腦不識好歹,看起來義憤填膺是爲她着想。
圖源《我的人間煙火》
但從另一個角度看,大衆對她的期待,不是利用養父母家的資源創立一番事業,而是摁頭勸她擦亮眼睛不要下嫁,最好找個門當戶對的富二代,過衣食無憂的名媛富太生活。
瞧,又回到了 " 女人幹得好不如嫁得好 " 的範疇。
如何判斷自己是 " 性緣腦 ",還是 " 女本位 "?
關于《我的人間煙火》的衍生二創中,大緻出現了兩類同人文本,一是描述孟宴臣被别的女孩救贖,擁有了适合他的甜心豪門嬌妻;二是幻想搞事業的大女主蘇明玉魂穿成許沁,在孟氏集團大展拳腳,讓天上掉下來的每個鋼镚都得姓孟。
每個讀者代入的角度不同,某種程度上印證了自己的價值取向。
我們一邊大喊着 " 女性擁有一切可能 ",卻出于慣性地,懷念并美化另一條傳統的道路。
再比如,最近某小說暴雷,引起訂閱者大範圍脫粉。
原本是堪稱離經叛道的 " 女帝登基 " 題材小說,作者卻刻意地在其中添加了:女帝下嫁、居住夫家、跪拜公婆、屈于夫後、孩随父姓等相當 " 三從四德、夫爲妻綱、恪守婦道 " 的元素,讓無數讀者被當場創飛。
被吐槽此舉形同:曹操入贅、皇帝跪拜國丈、打下的江山拱手相讓一樣的迷惑操作。
某讀者銳評:對于這種作者來說,女主不是閨女,而是兒媳。女主的一切功勳成就不過是嫁給她親兒子(男主)的盛大嫁妝罷了。
這種習以爲常的思維,不僅滲透在藝術創作中,更深藏在爲人父母對女兒的教育裏。
市面上廣爲流傳的 " 窮養兒富養女 ",其實一直被誤讀了。對女兒僅有物質寵愛,是對她們生存能力的剝奪,是另類的馴化。
爲何兒子需要敲打 / 曆練 / 受苦 / 逼着勤學本領,女兒隻需要如同寵物一樣乖乖的美美的就夠了?
用這種理念培養女兒的根本目的,到底是爲了讓她獨立生存,還是爲了讓她更 " 宜人好嫁 "?
試想在适者生存的動物世界,有哪個兇禽猛獸根據後代的公母來作區别教育?
雄鷹要羽翼豐厚翺翔天際,雌鷹的話,意思意思能飛到樹梢就得了;公獅得學會捕獵和厮殺,母獅子隻需要把毛發梳理幹淨,等着異性銜獵物來求偶就行。
這種差異化教育,不荒謬嗎?!
培養 " 家族繼承人 " 和培養 " 聯姻外嫁女 " 顯然是截然不同的教育思路。
不妨看看化纖民營巨頭桐昆股份的 " 太子女 " 陳蕾是怎麽培養的?
對女兒真正的愛,不是把她們困在溫室裏,養成十指不沾陽春水的金絲雀;
而是甘願作爲墊腳石,扶她上馬送她遠行,讓她站在自己的肩膀上攀登新的高峰,走向更廣闊的天地。
張桂梅女校長給凝聚了自己畢生心血才籌辦起來的華坪女子高中,揮筆寫下的誓言中,寄托了她對每一個曾經無力自保的女孩兒們的深切厚望:
我生來就是高山而非溪流,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視平庸的溝壑。我生來就是人傑而非草芥,我站在偉人之肩藐視卑微的懦夫。
如果有幸能遇到這樣,笃定你絕非庸才,傾盡心力栽培你的父母和師長,實在是人生之幸;
如果沒有這種好運氣,那作爲每個女孩兒自己,也要有這樣的自覺——
把自己當做高山和人傑來栽培,把自己當成家族繼承人來養育。
争奪屬于自己的權益,也扛起屬于自己的責任。
不做附庸和客體,不當娘家潑出去的水,成爲自己人生的船長,在風高浪急中緊握命運的方向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