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次她姐寫網友沉迷于毒枭小說,幻想 " 霸道毒販愛上我 ",這就已經夠離譜了。
沒想到更離譜的已經超越小說,降臨現實生活——
刑滿釋放的強奸犯開直播帶貨,做勵志網紅,吸粉十幾萬。
還有不少人出來支持、打賞:
" 人都會犯錯,為什麼不能做網紅?"
" 放出來拍視頻的都變好了。"
圖源:抖音
" 純獄風 " 成了網絡熱梗,打着 " 刑滿釋放 " 旗号博眼球的網紅,不是一個兩個。
罪犯走紅,路人叫好,這又是什麼新的三觀洗禮?
刑滿釋放,重新做人
" 純獄風 " 網紅紮堆,可以從一張釋放證明書說起。
她姐見過在網上曬結婚證、資格證的,但曬釋放證明書的,最近還是第一次見。
這個人叫天郎哥哥,被判了五年十個月,去年年底出獄。
圖源:小紅書
他開通了小紅書賬号,慶祝 " 刑滿釋放,重獲自由 ",更新自己的日常生活。
姿态也很正能量,立志 " 不接受别人的施舍 ",要靠自己的雙手和能力撐起一個家。
圖源:小紅書
一個剛出獄的男孩揮别過去,重獲新生當博主,聽起來是一個浪子回頭的勵志故事。
自然有不少人給他加油:
" 不要在意世俗的眼光,做好自己。"
" 年少輕狂犯了錯,不要灰心。"
網友們的善心大發可以理解,但如果知道他當初為何入獄,就不可能用 " 年少輕狂 " 四個字輕輕帶過。
有人扒出天郎哥哥被判五年十個月,犯的并不是小錯,而是強迫賣淫罪。
他與同夥毆打未成年少女,用菜刀抵着受害者人的脖子強迫其賣淫,且是主犯。
圖源:網絡
可就是這樣一個罪犯,卻可以光明正大地曬釋放證明書,絕口不提自己的罪行,隻說要從頭開始。
将犯罪模糊成 " 年輕時犯的錯 ",純獄風網紅大多如此。
另一個叫 " 尋親男孩今晚有沒有哭 " 的博主,也是同樣的套路。
他自述過往的坎坷命運,幾次被拐賣,輾轉流落多個家庭,所以才誤入歧途犯了錯,現在他要改過自新,找到自己的家人。
靠着悲慘的經曆,他吸了 12 萬粉絲,收獲了大波同情。
網友們給他加油、打賞," 誰都會犯錯,能改就是好孩子 ",還要幫他尋親。
他收割女粉絲,直播帶貨賣衛生巾,價格并不便宜也依然有人願意買單。
圖源:網絡
粉絲為他叫屈:" 他已經改了,難道讓他永不翻身嗎?"
但他犯的罪,實際是強奸罪,被他用刀脅迫的受害人還不滿 15 歲。
可他是如何描述這一段過去的?
把性侵犯說成 " 噩夢的開始 "," 青春的代價 ",入獄服刑,也模糊成 " 到‘特殊大學’深造 "。
受害者的傷疤被他輕輕帶過,可見并沒有多少忏悔之心。
走紅後被人扒出罪行,說他不适合當網紅,他還試圖狡辯:
" 誰過去沒犯過錯,犯錯不能被原諒嗎?憑什麼我不适合在網絡出現,我吃你們的用你們的了嗎?"
他和天郎哥哥走紅的邏輯如出一轍。
靠離奇的過去博眼球,但絕口不提自己不光彩的犯罪經曆,隻強調以後重新做人,卻不見他們反省罪行。
" 刑滿釋放 " 之于他們,隻是一個掙快錢的流量标簽。
受害者也許還活在陰影裡走不出來,強奸犯卻打着 " 坐牢 " 的招牌,得名得利,收割同情,成了被追捧的網紅。
悲哀的是,純獄風網紅這一行業,競争還很激烈。
監獄裡走出來的網紅們
在流量為上的互聯網土壤,一些規則早已變了。
以前的罪犯,出獄了都要拼命掩蓋劣迹身份,擔心自己無法融入社會。
現在不同,他們摸到了 " 出獄即網紅,網紅掙大錢 " 的捷徑,隻要有人關注,他們就有源源不斷的商機。
打開某音,你随時都能在線觀看真正的 " 監獄風雲 "。
浪子回頭的大哥大姐們動辄就是萬粉,定期直播,親自科普監獄生活日常,還很懂短視頻生态:
" 監獄十年,刑滿釋放,不介意坐過牢的給句鼓勵。"
為了引流,他們的視頻标題一定要夠聳動獵奇,還有固定格式:
xx 歲被捕,xx 歲釋放。
服刑 xx 年,出獄第 x 天。
坐牢似乎是了不得的輝煌事迹。
最好還能充滿故事感。
比如一位 " 年少輕狂 " 入獄的大哥,"800 多天鐵窗鐵門 ",他 " 發誓這些年所有的失去,一定要拿回來 "。
勵志的氛圍拉滿,刑滿釋放還燃起來了。
在他們身上,犯罪坐牢不是什麼恥辱的标記,反而像一塊能迅速被人看見的功勳章。
問他們犯了什麼罪,他們也大多不提,一句 " 打架把人打銷戶了 ",輕飄飄掩蓋的是一條人命。
在某音上,這些講述服刑經曆的大哥大姐,都是勵志典範,金盆洗手、浪子回頭的叙事永不過時,永遠令人着迷。
粉絲們力挺:
" 犯的錯已經懲罰了,當網紅怎麼了?"
更有甚者,沉迷 " 大佬文化 ",已經黑白不分:
" 坐過牢的都是有本事的人。"
" 在裡面的不一定是壞人,在外面的不一定是好人。"
從監獄裡走出來的網紅,自帶大批擁趸,他們不必為過錯悔恨,出獄已是民間傳奇。
還記得那個 " 打工是不可能打工 " 的熱梗嗎?
一個偷電瓶車的賊,江湖人稱 " 竊瓦拉格 ",已然成了自由和反叛的化身,堪稱純獄風鼻祖。
他出獄那天,數家網紅經紀公司等在監獄外,在此之前,已經有 30 多家經紀公司接觸過他的家人。
200 萬、300 萬簽約,直播提成,豪車迎接 ...... 這是一朝被逮捕,出獄即巅峰。
網友也不遺餘力地玩梗,讓他抓緊機會賺快錢:
" 出來不用去偷車了,買台手機開直播保證你變土豪。"
這些法律邊緣的熱梗,我們太熟悉了。
娛樂至死的溶液無差别地浸泡着每一個人,一切都是可以拿來玩笑的梗,炫耀服刑,包裝浪子回頭。
但在這股追捧罪犯的潮流裡,我無法忽視一個反常的事實:
大搖大擺賺得盆滿缽滿,還粉絲無數的,是犯罪的施暴者。
相反,受害者卻不敢出來發言,活得戰戰兢兢。
這違背了我們對于正義的認知,卻是當下的真實圖景。
到底是誰在推動這扭曲的風潮?
被制造的奇觀
由于總是身處割裂的輿論場,有時我都不得不低頭重新審視自己的三觀。
可放眼一看,與追捧罪犯類似的跌碎三觀的事件,真的太多太多。
素不相識的網友可以站隊抱團,慷慨地支持強奸犯出鏡、出名。
你看,連劉鑫都有忠誠又雞血的粉絲團,她發起網絡募捐,能在一天之内收到 700 多次打賞,入賬 2.56 萬。
我們都無法理解,是誰在支持罪犯,又是誰在共情劉鑫?
為何總有人可以不知疲倦地揣着一顆大度又純潔的聖人心,慷他人之慨,原諒一切,對棄暗投明的叙事莫名迷戀?
似乎作惡的人肯定有不得已的苦衷。
殺妻的都是逼不得已的老實人,強奸犯是一時沖動。
人販子是生活所迫,報複社會的是原生家庭太凄慘。
所以這些出獄的人蹭流量賺錢可以被理解。
畢竟他們沒再違法了," 浪子回頭金不換,總要給人一個機會,憑本事吃飯為什麼不行 "。
反觀受害者,卻沒這個待遇。
受害者要麼識相地主動消失不發聲,一旦出現了就要被處處挑刺,被苛責為不完美受害人。
比如那個被 " 尋親男孩 " 強奸的 15 歲女孩,還要被素不相識的網友揣則:
一個女孩子不潔身自好跟男人喝酒,她自己沒有原因嗎?
而強奸犯 " 一定是被陷害了 "。
如此看來,這些網友既是烏合之衆,又是閃着聖光的 " 聖人 "。
他們聚集在匿名的網絡空間,共情罪惡背後違背道德的爽感,卻在審判無辜者之後編織各項罪名。
最後,高高在上的 " 聖人 " 們和追逐流量的罪犯合流,造就一個又一個互聯網奇觀:
施暴者激起盲目的狂歡,受害者要麼沉默不語,要麼就得自證清白。
太荒唐了,這就是和我們的常識相悖的現實。
但這顯然不是我們想看到的世界。
圖源:《3 年 A 班:從現在起大家都是人質》
試想,當受害者在屏幕上看到當初傷害自己的人,變成了輕松賺大錢的網紅,他們該如何自處?
當青少年看到一個個坐牢出獄的人還能走捷徑大賺,又會如何心存僥幸?
好在,罪犯網紅已無法再繼續成為被追逐的流量。
不久前,全網 222 個炫耀服刑的賬号已經被處置,相關作品和話題也都被下架,部門也已表态:
堅決抵制刑滿釋放人員通過短視頻和網絡直播博取流量。
無論披上任何娛樂的外衣,法律和公序良俗的意義都不能被消解。
給一個重新再來的 " 機會 ",不意味着投機,犯罪也不能模糊成 " 年少輕狂 "" 誰能無過 "。
衆所周知,偷稅漏稅的公衆人物都已經被全網抵制、查無此人,那網紅也應該有底線。
而每一個生活在這片網絡上的人,也該守住自己的底線。
因為,你的每一次表态,每一次留言、點贊,都是在為自己想要的明天投票。
監制 - 她姐
作者 - 粒粒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