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林健
理想汽車給自己做了個生日蛋糕。
7 月第一天,理想汽車照例早早公布了 6 月份汽車交付數據。"32575" 的數字讓理想再次成爲當之無愧的第一造車新勢力,也使得其二季度累計交付量達到 86533 輛,打破了李想在一季度财報會議上提到的 7.6 萬 -8.1 萬輛預期。
理想的交付增長超出了李想本人的預料,也讓不少人大吃一驚,甚至一度有觀點認爲理想汽車全年交付量有望突破 40 萬輛,遠超年初定下的目标。李想也在此前坦言,自己因在年初強硬定下 30.6 萬輛的目标,已成了公司的 " 罪人 "。
不過,9.4 萬輛的銷量差距對新勢力車企而言是個巨大鴻溝—— 2022 年全年銷量超過 9.4 萬輛的新勢力車企也僅有個位數。對于理想汽車而言,盡管今年上半年其累計交付量已達到 139117 輛,超過去年全年水平,今年很可能突破全年 30.6 萬輛的交付目标,但額外提高 9.4 萬輛銷量難度極高。
李想是個實誠人,他對此直言:"(理想汽車)沒有任何能力在全年完成 40 萬輛(目标)。産品、銷售、産能、組織等能力都不支撐今年 40 萬輛,且差距還是巨大的。汽車産業的能力鏈是一步一個腳印建立的,沒啥特别的捷徑。 "
實際上,無論是單月交付量突破 3.2 萬輛、還是上半年累計交付量達到 139117 輛,理想汽車已經遙遙領先于國内其他造車新勢力品牌。不僅如此,憑借着 30 萬元 + 的産品均價,理想汽車 6 月的交付量已大幅超過雷克薩斯、沃爾沃、凱迪拉克等二線豪華品牌,站在了一線豪華品牌陣營。
巧合的是,7 月 1 号也是理想汽車成立 8 周年的日子,月交付量突破 3.2 萬輛成爲了它最好的生日禮物。但正如李想在 8 周年全員信中所言,理想汽車還将成長。在成立 10 周年時,理想還将完成更高的目标。
與 BBA 掰腕子
"7 月 1 号快點來。" 在 6 月底,這或許是衆多理想汽車員工的心聲。
在剛剛過去的 6 月,理想汽車創下了新的交付量記錄:全月交付 32575 輛,單日銷量站穩 1000 輛 / 天;此前,理想汽車月交付量達到 1 萬輛、2 萬輛分别用時 23 個月、13 個月,而從 2 萬輛到 3 萬輛,理想汽車隻用了 6 個月。
6 月份交付量突破 3.2 萬輛讓理想汽車二季度和上半年的累計交付量分别達到 8.7 萬輛、13.9 萬輛,同比分别增長 201.6%、130.3%。去年全年,理想汽車交付量爲 13.3 萬輛。也就是說,理想汽車今年僅用半年時間就超過了去年全年的交付量。
月交付量突破 3.2 萬輛還意味着什麽?
在 6 月份,理想汽車交付量超過了極氪、岚圖等衆多新勢力品牌,以斷崖式優勢名列前茅;甚至每款 L 系列車型單獨列出來,其交付量都能超越大部分新勢力品牌。與此同時,理想汽車第 40 萬輛産品也在 6 月正式下線,成爲 " 蔚小理 " 中最先突破 40 萬輛汽車下線的品牌。
交付量長期超越一衆新勢力車企,但理想其實志不在此。正如李想所言," 我們核心關注的一直都是 BBA(奔馳、寶馬、奧迪)的盤子 "。
但剛滿 8 歲的理想汽車,能和三家百年一線豪華品牌掰腕子嗎?
誠然,近年來随着國内汽車産業的升級發展,想和豪華品牌 " 掰腕子 " 的新勢力車企有很多。但截至目前,隻有理想汽車一家在銷量上完成了對 BBA 旗下 SUV 産品的逆襲。
理想汽車方面的數據顯示,在今年 6 月 1-25 日,理想隻憑借 L7 一款車型的銷量就超過寶馬 X3、奔馳 GLC 等多款豪華品牌熱銷車型。理想汽車整體銷量也超過 BBA 三大一線豪華品牌的 SUV 産品合計銷量,實現了李想所說的 " 僅通過三款 SUV,超過了 BBA 任何一個品牌在中國市場全部 SUV 産品的銷量之和 "。
值得注意的是,無論是奔馳 GLC 還是寶馬 X3,這些 SUV 産品長期以來在國内豪華汽車市場都擁有統治級别的表現,更是 30 萬 -50 萬元級别的熱門選擇,同樣也是理想 L 系列最大的競争對手。
在很大程度上,理想汽車實現了國産品牌對海外豪華品牌的反超,并且其領先還将進一步擴大。
在今年第一季度财報電話會議上,李想曾對第二季度汽車交付量作出預測。據他估計,随着理想 L7 Air 和理想 L8 Air 于 4 月份開始交付,預計今年第二季度理想汽車在 20 萬元以上新能源的市占率将進一步環比提高,交付量有望達到 7.6 萬輛至 8.1 萬輛。
顯然,這一預測還是過于保守。随着 6 月交付量數據的發布,理想汽車在今年第二季度交付量已經接近 8.7 萬輛,超出了 5533 輛的交付量。令人感歎的是,理想汽車還是今年極少數不降價、但汽車銷量大幅提升的車企。
同樣保守的,或許還有理想汽車全年交付量目标。随着理想汽車交付量超預期式的增長,業内對其全年交付量有了新的預估,有觀點認爲其全年可能交付超 40 萬輛汽車。
針對這一說法,李想在微博上演了在線 " 辟謠 ",直言有這一說法是錯誤的、沒有依據的。不過他也提出了最新的交付量目标:在今年四季度挑戰 4 萬輛的月交付量。
此外李想也坦言稱,産能已經成爲了理想汽車交付量最大的瓶頸,而不是需求。因此," 催産能 " 成了李想近期的一大任務。
" 理想 L7 今年十月份做到 2 萬輛 / 月 ······ 供應商的夥伴們,請相信我們,一定要把産能跟上。" 就在 5 月 24 日,李想如是說。
于強敵環伺中一馬當先
理想汽車的熱銷帶動了增程電動和插電混動汽車市場的發展,也迎來了越來越多的競争 " 對手 "。
在理想 L 系列車型所在的領域,當下國内已有多家車企發力,與理想直面競争。如今年 4 月上市的魏牌藍山 DHT-PHEV,該車型售價 27.38 萬元起,與理想 L8 同樣定位中大型新能源 SUV;此外,AITO 問界品牌首款全尺寸 SUV 問界 M9 也在先前亮相,含增程版與純電版車型。
對于 AITO 問界 M9,餘承東如此評價:"500 萬以内的車不是我們的目标,M9 上市我們要重新定義 1000 萬以内最好的豪華 SUV。" 此前,李想曾對外宣稱理想 L9 是 500 萬以内最好的家用旗艦 SUV。
不過,餘承東口中的 "1000 萬以内最好的豪華 SUV" —— AITO 問界 M9 在今年四季度才能上市;而魏牌藍山 DHT-PHEV 在銷量方面并未對理想汽車當前市場表現造成顯著影響,李想甚至直言 " 藍山什麽的随便搞,我們根本就不在意 "。
在李想看來,産品力是決定産品銷量的核心因素:産品力越強,産品銷量就會越高。理想汽車的優勢是其強大的産品力。在同等價位區間,理想汽車的第二代産品明顯領先于其他同類型産品。
在衆多車主眼裏,花 30 萬 -50 萬元買一輛理想汽車,就能滿足其對空間、智能化、性能和續航的多重需求,這是一個極具性價比的選擇。而除了理想的 L 系列,很少有其他産品能在此價格區間滿足車主的上述需求。
将理想汽車産品視爲對比對象的車企産品還有很多,不過李想對此毫不緊張,甚至有些 " 凡爾賽 "。
" 不用太在意别人怎麽黑你、對比你,那都是别人重視你、在意你,這都是幸福的小煩惱而已,站出來看結果一定是幸福的。" 李想在微博上表示:" 同行投入幾千萬營銷費用推新車挑戰理想 L8,帶來的結果是把理想 L8 從低迷的每個月六七千輛,瞬間拉升到一萬輛以上的月銷量,和這樣的幸福對比,煩惱都是微不足道的。一個産品沒有關注,才是真正的生不如死!"
而理想汽車的銷量走勢也出乎意料,面對一衆競品車型的 " 圍堵 " 之下,理想汽車今年以來月交付量接連創造新的紀錄。對于理想汽車而言,在國内 30 萬級新能源 SUV 市場中,可能除了特斯拉 Model Y,一個能打的也沒有。
憑借交付量的大幅提升,理想汽車一季度營收接近翻番,達到 187.9 億元;其毛利率也再度超過 20%,達到 20.4%,超過了新能源汽車巨頭特斯拉,後者一季度毛利率爲 19.3%。同時,憑借着 9.3 億元的一季度淨利潤,理想汽車再度實現季度盈利,也是國内造車新勢力上市公司中唯一一家實現盈利的品牌。
這還不算完:在今年 5 月,理想汽車的單月營收已開始突破 100 億元。
而在美股 6 月最後一個交易日,理想汽車收盤報 35.1 美元 / 股,與年初相比增幅高達 67%。同時,其市值達到 365.8 億美元(約合人民币 2652.9 億元),在國内上市車企中排名第二,僅次于比亞迪,超過包含長城汽車、上汽集團、長安汽車等在内的主流汽車制造商。
兵馬尚未動,糧草又先行
在 L 系列産品銷量不斷實現突破的同時,理想汽車還在暗中做大事。
在今年上海車展期間,理想汽車對外發布了 " 雙能戰略 ",即智能和電能兩大戰略。簡而言之,理想汽車要在智能駕駛和純電汽車兩個方向 " 放大招 "。
理想汽車 " 雙能戰略 " 的智能方面主要聚焦于智能駕駛技術。在今年第二季度,理想 AD Max 3.0 版本的城市 NOA 導航輔助駕駛已然開啓推送内測。到年末,這套高階城市輔助駕駛系統将 " 駛入 "100 個城市。
如何理解這一套城市 NOA?
簡單來說,有了城市 NOA,車輛就能在複雜的城市場景中實現點到點的導航輔助駕駛功能。相較于高速 NOA,城市 NOA 由于道路多樣性、路況複雜度以及不可控因素更多,其實現難度也更高。當前,國内外可實現城市 NOA 功能的車企可謂鳳毛麟角。
不過就在日前,理想汽車已率先在北京開啓媒體體驗活動。在三十餘公裏的城區道路、國道上,開啓通勤 NOA 的理想汽車能夠識别絕大部分的行駛場景以及場景内的信号燈、行人、車輛等元素,并及時作出合理判斷。同時,車輛在變道、轉向、會車時也能穩定行駛。令人驚訝的是,在遇到較窄路段時,理想汽車還能進行與人類司機高度類似的試探性操作,俨然像一位人類司機。
而這,還是在不依賴高精地圖的基礎上:理想汽車通過雲端模型與車端實時 BEV 特征融合,增強了車輛實時感知能力,并大量學習人類司機在真實路口應對信号燈變化的行爲,做到無需高精地圖也能快速執行合理判斷。
另一方面,理想汽車備受關注的純電産品也呼之欲出。但令很多人不解的是,在純電汽車開賣之前,理想汽車先搞起了充電站。
秉着要做就做好的理念,理想汽車的純電車型将搭載 800V 高壓快充技術,搭配其超充網絡,可實現充電 9 分 30 秒、續航 400 公裏的目标,接近燃油車的出行效率。而在正式推出純電車型之前,理想汽車正在快速搭建 5C 超級充電站及超充網絡:今年建成 300 座,到 2025 年建成 3000 座。
"(相比燃油車)消費者沒有任何義務,在買一輛電動車以後,降低自己的出行體驗、行駛半徑。所以,我們思考從完全替代燃油車的角度來看充電挑戰。" 對于高壓快充和超前布局充電網絡,李想如此解釋。
在李想看來,超充網絡對理想汽車的純電汽車布局而言是産品,不是服務,充電樁就是産品本身。理想汽車未來在爲消費者提供純電汽車的同時,必須同時提供高效、必要的充電設施。
而現在,已有數十座理想 5C 超充站投入使用。這也意味着,年底理想汽車的超級旗艦 MEGA 上市即有超充網絡,快充不必慢人一步。
如果将目光放到 2025 年,理想汽車将形成 "1 款旗艦車型 +5 款增程電動車型 +5 款高壓純電車型 " 的産品布局,面向 20 萬以上的市場,全面滿足家庭用戶的需求。" 增程電動 " 與 " 高壓純電 " 布局完成,理想汽車 " 兩條腿走路 ",奔跑的速度可能再次颠覆行業認知。
理想汽車沒有明說,但其實這一年正是它成立的第 10 年。在這一年,李想許了一個很大的 " 生日願望 ":"160 萬輛 / 年,5000 億營收,2026 年初驗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