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年汽車主機廠對芯片的需求并沒有增長,全部都在下滑,而且比較嚴重。" 身爲車用半導體行業的一級經銷商,張峰主要代理華潤微、ST、DIOdes、中電科十三所等芯片業務。常年在外跑市場的他,對行業的需求變化非常敏感。日前,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張峰對今年的芯片市場走勢憂心忡忡。
據張峰介紹,在他代理的業務中,去年僅賽力斯的半導體業務就能做到 9800 萬元左右的業績,但今年到目前爲止,才隻做到了 1400 萬元。" 全年賽力斯半導體業務的業績大概在 6000 萬元左右吧。" 張峰悲觀地預期。
感到郁悶的不隻是張峰。" 現在主機廠要求越來越多,進入後疫情時代,芯片廠商之間也開始打‘價格戰’,整個芯片行業都在跟着降價,變得跟新能源汽車市場一樣卷。" 來自芯納微芯片公司的應用工程師王剛在接受《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采訪時說。
芯片降價,已經讓部分廠商開始考慮調整生産線。芯馳市場部經理高齊向記者表示:" 今年芯片市場确實存在砍單情況,國産芯片的壓力很大,包括 MCU 等處理器等,此前公司還有消息說,也可能(會)考慮多生産些工業級的芯片。"
" 芯片市場從‘一芯難求、價格高漲’,到‘紛紛砍單、降價促銷’,其實才花了不到半年時間。" 有業内人士如此感歎。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摩根士丹利近期的報告也指出,當前車企的降價潮已經影響到車用芯片産業,部分車廠在針對電源管理 IC、金氧半場效電晶體(MOSFET)、微控制器(MCU)等芯片進行砍單,并要求供應商降價。
不過,部分功率器件依然維持緊缺狀态。" 雖然車用半導體今年的毛利率基本會被壓縮,車用電源管理 IC 廠商也已面臨降價壓力,但功率器件 IGBT(絕緣栅雙極電晶體)仍維持着景氣度。" 摩根士丹利在報告中稱。
芯片需求 " 退熱 "
3 月由湖北車市引發的 " 降價潮 " 已逐漸蔓延至車規芯片領域。
據《經濟日報》報道,近期由于包括吉利等在内的主機廠針對電源管理 IC、MOSFET、微控制器(MCU)等原本火熱的芯片大砍單并要求供應商降價,使得部分車規芯片的供應商出貨動能受阻。
摩根士丹利在最新的調查報告中披露,由于主要汽車品牌廠開始削減訂單,造成汽車半導體供應商承受價格壓力,車用半導體、車用零件、電池、鋁件等相關領域都開始面臨價格下探的情況。
" 現在,車廠的設計方案在不停地調整優化,我不認爲這是壞事,這也是回歸理性的過程。就像 MCU 的性能強大之後,就不需要其他一些不那麽強大的芯片來補充了。" 英飛淩市場部經理陳秀表示,此前,整車廠在配置方面,以及對整個駕駛合理性的考慮并不是很充分,這也間接導緻了芯片的成本變得極高。
事實上,包括特斯拉在内的部分主機廠已經在調整對車規級芯片的使用方案。在今年 3 月份的特斯拉投資者日上,特斯拉 CEO 馬斯克表示,其下一代汽車平台将削減 75% 的碳化矽(SiC)用量,此言論一出随即引發關注。
據悉,碳化矽作爲第三代半導體材料,适合制作高溫、高頻、抗輻射及大功率器件,一度被視爲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理想材料。2018 年,特斯拉開始在 Model 3 的主驅逆變器裏,使用基于碳化矽材料的碳化矽 MOSFET(金氧半場效晶體管),以替代傳統的矽基 IGBT(絕緣栅雙極型晶體管)。
相比傳統的矽基 IGBT,碳化矽更加耐高溫、耐高壓,還擁有更高的熱導率。所以,碳化矽器件的體積隻需要做到矽器件體積的 1/10,就可以實現同樣的功率轉化需求。同時,搭載碳化矽 MOSFET 的電動車,續航可比搭載矽基 IGBT 的延長 5%~10%,損耗降低 75%。所以除了特斯拉,比亞迪、蔚來、小鵬等車企也開始用碳化矽功率器件部分替代 IGBT。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張建 攝(資料圖)
從率先應用到喊話降低用量,特斯拉對碳化矽的态度可謂是 "180° 大轉彎 "。在張峰看來,碳化矽 MOSFET 的性價比不高,是特斯拉做出調整的主要原因。" 特斯拉采用的 MOSFET 是 ST 的單顆料芯片,每顆 200 到 300 塊錢,主機用 48 顆的話,就在 1 萬多塊錢,還不是封裝的模塊。此外,它還需要搭配 Drive 芯片去驅動,成本非常高。" 張峰認爲。
" 雖然 MOSFET 一直都很緊缺,但現在緊缺的程度會有所降低,主機廠也會逐步将 MOSFET 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内。因爲一直去追求 400 千瓦、500 千瓦的電機,其實意義不大。MOSFET 雖然在續航及轉化效率上相對于 IGBT 會優化,但價格卻能高出 IGBT 3 到 5 倍。" 陳秀也表示。
除 MOSFET 外,國内對自動駕駛的芯片需求也在下降。" 今年在整車廠成本壓力下,大家砍掉的都是高階輔助駕駛一類以上的配置,比如激光雷達和所謂的 L3 級以上的智駕産品。砍單的原因主要是用戶粘性不強,多一兩萬元的配置,性能提升帶來的性價比是不成比例的。所以,車廠最先砍的配置一定是自動駕駛相關的。" 高齊告訴記者。
在陳秀看來,國産芯片廠商做 MCU、模拟芯片、電動機驅動以及一些專門的接口芯片的比較多,芯片性能相對不高,受到砍單潮的影響會更大。
國産車用芯片産能過剩
探究芯片砍單降價的原因,其中之一在于國産芯片産能的過快擴充。陳秀認爲,近兩年國産芯片隻要一拿到融資,基本上就會去擴充産能,産能不斷上升後,市場需求就會變得不再那麽強勢,這就導緻了大量的産能過剩及巨額消耗,也會加劇行業 " 内卷 ",價格也會随之下探。
" 許多國産芯片公司并沒有太長遠的規劃,基本都在爲了上升去卷産能、卷招人、卷銷售額等,這就必然會導緻行業分工的不合理,以及巨大的資源浪費。" 基金經理熊天恩對記者說。
據了解,國産芯片曾因消費電子低迷,出現了大量閑置産能。爲了求生存,這些産能部分轉移至車用芯片領域。" 消費電子類至少有 30% 的産能被釋放出來,汽車行業相對消費電子來說還是比較穩健的,國産芯片廠商那時也需要一些新的訂單。" 陳秀表示。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但轉移過來的産能多是生産通用的芯片物料,其納米數較高,基本都在 60 納米以上。" 消費電子和工業半導體的需求下降後,其實汽車上用的通用物料,小峰值的 IC 等産品的供應緊張程度,就已經基本緩解了,現在已經是去庫存的狀态。" 中電科十三所業務經理張峰告訴記者。
本認爲汽車行業能夠成爲國産芯片在消費性電子行情低潮時的避風港,但沒想到汽車行業也開始回調。據乘聯會數據,今年 1~3 月,國内狹義乘用車市場銷量爲 426.2 萬輛,同比下降 13.4%。一路高歌猛進的新能源汽車市場也正面臨補貼政策退坡、庫存高企、降價潮、綠牌政策或将取消等壓力。業内對汽車市場預期在逐漸下行。
"2023 年年初以來,我國汽車銷量遠沒有達到預期,第一季度有超過九成的經銷商汽車銷量沒完成目标,緻使企業終端庫存急劇上升,經營壓力加大。"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數據顯示,2023 年 3 月中國汽車經銷商庫存預警指數高達 62.4%,環比上升 4.3 個百分點,位于榮枯線之上,汽車流通行業處于不景氣區間。此外,2023 年 3 月的汽車消費指數及需求分指數也均低于上月水平。
而 3 月打響的車企價格戰讓消費者對車價下降的期望值越來越高,很多消費者進入持币待購狀态,購車需求不增反降。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方面預計:"4 月的購車需求還會有所下滑。"
在此情形下,部分主力車企對汽車産銷規劃開始變得十分謹慎,并持續維持降低渠道庫存的策略,受此影響,芯片廠商也遭遇到了砍單的苦惱。
主機廠 AB 方案催生不必要訂單
此外,芯片廠商遭遇大量砍單的第二個原因,還與整車廠一直以來的 AB 訂單機制有關。
AB 方案是指在産品設計階段,工程師會在單塊 Pcb 闆上設計兩款類型芯片的走線方案,但實際使用時隻貼一種。AB 方案并不稀奇,工業上也有許多産品會采用這些訂購方式,當 A 缺貨時,B 方案就能夠頂上用場,主要也是爲了防止缺貨或漲價對産品生産造成影響,
一般情況下,車廠會考慮多下 A 芯片的訂單,B 芯片訂單留個安全庫存就行。" 有時會視行業情況,去做 AB 适配的一些方案,這主要與整體的供應策略有關。" 理想汽車硬件産品經理王傑對記者說。
事實上,早在 1 年多前,芯片行業的重複訂單(Double Booking)就形成了,當時的車廠受芯片稀缺的影響,往往會選擇 " 訂單過定 "。但當供應的整體形式有所緩解以後,就會保留性能質量較優的,并進行相應的砍單操作。" 比如一些豪華車廠商之前可能是救急應急,被迫導入了一些并不會涉及到安全,質量稍微次一點點的芯片,保證性能還 OK 就可以用,但當局勢恢複後,他們還是會考慮更高質量的芯片。" 高齊對記者說。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除了保證供應鏈安全,也有很多車廠客戶,是爲了追求成本的極緻優化而導緻 " 訂單過定 "。據記者了解,有些主機廠在設計方案時,并不會統一采取模塊化或整體的解決方案,而是會向不同廠商分别訂購相應的産品,并通過将其組裝到一個 PCB 闆上來優化成本。
" 但當好幾家産品放在不同的 EMS 工廠時,就會出現各個 EMS 工廠對不同供應商的訂單把控度不一樣的問題,爲了供應的整體安全,就隻能兩邊都下同樣數量的訂單,看哪家供應商先拿到貨生産,這就意味着訂單的重複,在最後供應環節才發現訂單多了,至少要砍掉一半左右。" 高齊解釋道。
" 其實車廠本來也用不了這麽多的訂單,但當時很多芯片供應商會爽快地答應訂單。主機廠砍單後,芯片廠爲了保住訂單也會做一些降價處理,這也像是車廠在造的一種勢。" 張峰對記者說。
英飛淩就存在過重複訂單的情況。" 目前英飛淩的絕大部分主機廠客戶并沒有大批量進行砍單的,但有個别的客戶有小小的動作。" 高齊說。
此前,英飛淩曾公開表示,2023 年的産能已經被全部訂滿。" 截止目前,公司的訂單更是超出了産能的 2-3 倍,顯然是存在重複訂單的情況。" 高齊說。
但相對于訂單較爲緊缺的頭部芯片大廠,三四線的芯片廠商其實更容易遭遇砍單。" 此前,原材料、晶圓價格高漲且稀缺的時候,一供二供的芯片廠商都不願意通過高價去拿現貨,或頂着虧損去履行生産,但是許多三供四供的國産芯片廠商會這樣做,車廠的 AB 方案也推動了三供四供的芯片供應商拿到了更多訂單。" 芯片行業投資人張磊解釋道。
如今,原材料價格回落,頭部芯片廠商的生産逐漸恢複後,車廠訂單還是會逐漸向一供二供傾斜,并對三供四供芯片供應商進行砍單。" 主機廠抛棄三供四供,回歸頭部供應商是基本的趨勢,這也将給國内芯片廠商帶來許多壓力。" 高齊對記者說,随着車廠回歸理性,原材料價格下降以及芯片緊缺程度的緩解,國産芯片二三線的廠商,或将迎來更大的 " 内卷 "。
(應受訪者要求,張峰、陳秀、郭宇、高齊、王剛、王傑、張磊均爲化名)
每日經濟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