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新能源市場的發展壯大,和本土品牌的不斷轉型升級,以往在中國車市占盡優勢的跨國車企們面臨着尴尬的境地。
# 本土品牌華麗轉身 #
一方面如雨後春筍般冒頭的新勢力更迎合時代,更會營銷,且越來越高端化,價格已經上探至五六十萬。另一方面,市場政策的轉變下,本土品牌也憑借對市場風向變化的敏銳嗅覺,接連在全新的市場大展拳腳。
本土品牌在新能源市場的布局逐漸擴大,覆蓋越來越多的細分市場,乘變革之風,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打了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2023 年 7 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完成 80.5 萬輛和 78 萬輛,同比分别增長 30.6% 和 31.6%,市場占有率達 32.7%。1 至 7 月,新能源汽車産銷分别完成 459.1 萬輛和 452.6 萬輛,同比分别增長 40% 和 41.7%,市場占有率達 29%。
從車企公布的銷量成績來看,以比亞迪、吉利汽車、長城汽車爲代表的傳統車企,7 月迎來了大幅增長。以理想、蔚來爲代表的造車新勢力,月交付量也在逐步突破,1 萬、2 萬、3 萬輛,甚至更多。
而這時反應慢一拍的跨國車企或被迫調整産品布局,或重視起新能源轉型,大多在雙重壓力下艱難前行。
就拿福特電馬來說,2022 年在華全年累計銷量僅幾千輛,還不及新勢力的單月銷量。今年 3 月至 5 月,福特電馬在中國的月銷量更是銳減到 300 輛左右,最終被取消獨立直營權,加入長安福特的産品陣營和銷售渠道體系。
# 标志性合作 #
在早年間,自主品牌向海外車企尋求技術支持,而在新能源時代,很多海外車企開始布局本土化研發,甚至尋求本土化合作,爲在中國市場引入更多的電動車型打基礎。
不可否認,在産業變革下,我國占有政策先發、市場先發、車企先發和産業鏈先發的部分優勢,但在對外政策上,我們的态度也很開放,不僅對合資家數以及股比都不再限制,甚至對獨資外企也持積極開放的态度,比如說在我國産銷已取得不錯成績的特斯拉。
所以,越來越多的海外車企在中國做本土化布局,尋求新的合作機會,大衆,奔馳、寶馬等跨國車企也是如此。
近期,大衆汽車及奧迪品牌分别與中國本土汽車制造商達成戰略合作;豐田對常熟的汽車研發中心進行改名,選擇與中國公司再度新建合資公司;寶馬集團新上海研發中心啓用。這些海外車企以行動認可了在新時代中國技術的崛起,也認命了自身在智能電動車領域落後的事實。
小鵬與大衆的合作,在意料之外,是跨國車企首次入股中國造車新勢力,是标志性的新型中外合資路線。
根據協議,在合作的初期階段,雙方将基于小鵬汽車的 G9 車型平台、智能座艙以及高階輔助駕駛系統軟件,共同開發兩款 B 級電動汽車車型,以大衆汽車品牌在中國市場銷售。這兩款專屬于中國市場的新車将補充基于 MEB 平台的産品組合,并計劃于 2026 年走向市場。此外,雙方還将在多個領域探索其他潛在的戰略合作,包括未來電動車平台、軟件技術和供應鏈方面的合作。
大衆汽車集團負責中國區業務的管理董事貝瑞德表示:" 與本土夥伴的合作是我們‘在中國,爲中國’戰略的重要基石。我們正在加速拓展本土電動汽車産品組合,同時爲下一步的創新變革做好準備。與小鵬汽車的攜手,讓我們在中國的關鍵技術領域有了另一個強有力的合作夥伴。"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在微博表示,将最好的技術,最好的産品,最好的品牌帶到全球。這也預示着這次合作的最終目标,不僅僅隻局限于中國市場,更有望在産品或技術上輸出全球。
在競争激烈、充滿活力的市場環境中,大衆和小鵬将核心競争力結合在一起,從而創造協同效應,或将更快地向市場推出符合中國客戶獨特需求的新産品。同時,還能優化合作各方的開發和采購成本。
# 認可中國技術 #
再看豐田的動作,正充分發揮中國團隊力量,聯合中國本土企業,實現從 " 在中國爲中國 " 到 " 在中國爲全球 " 的變化。
其實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上,豐田就宣布将實現決策本土化,未來關于智能電動車的研發和決策将由豐田中國區的最高負責人豐田中國本部長上田達郎直接拍闆,無需經過日本總部的批準。
豐田還有一個更長遠的布局,就是人才本土化,以前豐田是派駐日本工程師到中國進行技術指導與開發,現在則是直接培養中國工程師,以中國人的眼光和認知來爲中國市場開發新技術和新産品。亮相上海車展的 bZ 系列兩款概念車的核心設計,都有中國本土設計師參與。
8 月 1 日豐田在華最大研發基地 " 豐田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 " 正式更名爲 " 豐田智能電動汽車研發中心(中國)有限公司(簡稱 IEM by TOYOTA)"。
同時,豐田在華三家合資公司(一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比亞迪豐田電動車科技有限公司)的研發中心工程師都将加入 IEM by TOYOTA 主導的研發項目中,電裝(DENSO)和愛信(AISIN)公司也将參與到 IEM by TOYOTA 的研發活動中,加快電動化動力總成的研發。
8 月 4 日,豐田汽車(中國)投資有限公司、小馬智行、廣汽豐田汽車有限公司舉辦簽約儀式,三方宣布共同設立合資公司,以此推動 L4 級自動駕駛前裝量産。
合資公司将于年内成立,投資額超 10 億元人民币,将提供由廣汽豐田生産的用于 Robotaxi 的豐田純電動車輛平台。這些車輛裝配有豐田提供的可滿足全無人自動駕駛的車輛冗餘系統,搭載小馬智行的自動駕駛系統,并通過小馬智行 Robotaxi 運營平台投入使用。
通過近期的一系列行動不難看出,豐田認可了中國技術,也下定決心要加快在純電和智能化兩個領域的轉型步伐。
# 技術輸出時代來了 #
不可否認,主動擁抱中國技術是近期汽車行業的新趨勢,也讓中國汽車産業開始向世界汽車産業變革注入更多力量。上個月,寶馬集團新上海研發中心啓用。随着寶馬在北京、上海、沈陽、南京研發機構的持續拓展和升級,寶馬集團已在中國建立起德國總部之外最大最完備的研發體系。
奔馳同樣在中國已建成德國本土以外最全面的研發體系,通過在技術創新領域的持續投入,先後啓用了北京和上海兩個全新技術研發中心,預計至今年年底,奔馳在華研發團隊規模将較三年前增長近一倍,達到 2000 人。同時,奔馳還積極與中國本土科技公司和知名大學開展合作,加強研發和創新能力。
此外,類似小鵬和大衆的雙向技術合作将越來越多,近期同爲造車新勢力的零跑汽車也傳出了要對外輸出電動車技術的消息。零跑汽車創始人、董事長、CEO 朱江明在接受采訪時透露,零跑基本确定和外國企業簽署諒解備忘錄,向外國企業授權技術。
與此同時,又有傳聞 " 蔚來和奔馳達成合作将向奔馳開放換電平台,開啓新的盈利模式 ",雖然很快被蔚來方面回應是不實消息,但蔚來 CEO 李斌表示,已經有車企與蔚來在談共用換電站,并使用蔚來的換電模式來研發新車。蔚來能源高級副總裁沈斐也在不久前的公開場合提到,正在與一些同行洽談合作共用換電站。
大衆入股小鵬、奧迪牽手上汽、零跑确認向外國企業授權技術、豐田加速電動化、豐田與小馬智行成立合資公司、蔚來與其他車企洽談換電平台的合作……這是中國汽車工業史上又一個具有重大意義的時刻,也直接印證着中國車企憑借電動化、智能化技術的積累在國際上實現了換道超車。
中國汽車技術輸出時代,真的到來了!【iDailyca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