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今年上海車展開始," 中國已成爲世界第一汽車出口大國 " 就成爲各種論壇上一種引以自豪的聲音。
确實挺值得自豪的,繼中國成爲世界第一汽車生産大國和消費大國之後,我們又赢得了一個更有含金量的第一,這說明我們中國制造汽車的性價比已經具備了一定的國際競争力。
但是,我以爲 " 汽車出口第一 " 這件事以後盡量少提。爲什麽呢?有兩個原因:
第一,容易導緻别的國家提高有形或無形的貿易壁壘。我們換位思考一下,上個世紀八、九十年代,當外國車蜂擁而入進入中國市場時,我們是什麽樣的心态、我們是怎麽辦的?今天,當我們的車進入到别的國家時,特别是想發展自己工業體系的國家時,别人的心态也會跟我們當初是一樣的。你低調一點,少吹一點,别人采取的措施就會少一點,至少時間上也會晚一點。
第二,不能簡單地将出口第一與世界汽車強國劃等号。世界汽車強國,像德國、日本、美國、韓國等,其中相當一部分曾吃過 " 汽車貿易大國 " 的虧,像日美汽車貿易大戰,以後這些國家的車企逐步改爲本地化生産,其出口量降下來就變成了自然的事。像世界汽車銷量第一的日本豐田,去年總銷量 956.7 萬輛,海外産量占到 2/3;銷量第二的德國大衆,去年總銷量 828.3 萬輛,僅中國的産銷量就達到 38%;銷量第三的韓國現代集團,去年總銷量 684.8 萬輛,海外産量占到 45%。
我認爲,衡量一個國家是不是汽車強國,最後要看其自主品牌在全球的總産量與總銷量排名是多少。按照這個标準,我們才起步,我們自主品牌剛在國内乘用車市場取得市場占有率過半的優勢,遠沒有到驕傲的時候。
中國汽車大踏步走向世界,是應有之事,也是必須之事。一方面,我們通過持續不斷的努力,已經具備了一定的競争力,特别是抓住百年一遇汽車技術變革的機遇,換道超車,有些方面還走在了前頭;另一方面,國内市場增長空間有限。有些專家最近又提出,未來中國汽車市場銷量将在去年 2700 萬輛的基礎上增至 4000 萬輛甚至更高,他們的理由也很簡單,中國汽車保有量将來會超過 4 億輛,靠更新市場就可以了。
這種爲大家樹立信心的願望是好的,但是沒有看到一個嚴峻的事實,中國老齡化程度越來越快,人口數量在減少。去年我們國家 60 歲及以上人口新增 1268 萬人;出生人口 956 萬人,死亡 1041 萬人,人口減少 85 萬,是 61 年來第一次出現人口負增長。這樣會導緻一個結果,現在家裏有兩三輛車的人,到時候不一定必然會更新,留一輛車就夠了。就像家裏雙方父母有幾套房的人,按照 "4-2-1" 的結構,下一輩的人還需要這麽多的房子嗎?不可能。總體上看,房地産行業的好日子結束了,汽車這種大宗消費品也擺脫不了這個命運!現在汽車市場的繁榮是 " 虛假 " 的繁榮,是結構更新的繁榮,一旦到 2027 年左右新能源汽車對燃油汽車的滲透基本結束,再接下來的日子會更難過!
怎麽辦呢?走向海外市場是必然的選擇。而像前面所說,走向海外市場單靠貿易不會持久,必須實現本地化生産,所以我建議,自主品牌從現在開始,要多做在海外建廠的準備。
怎麽做呢?也很好辦,照着當初跨國汽車公司進入中國市場時,别人一步步怎麽走過來的,我們重新再來一遍。
這需要在充分進行政策調研、市場調研的基礎上,制定 " 在他國、爲他國 " 的長遠發展規劃,包括産品規劃、産能建設規劃、銷售服務體系規劃、人才規劃等等,隻有從整體上考慮,照顧各方利益,才有可能成爲别人歡迎的對象。
" 到别人的花園裏種菜 ",這是絕大多數自主品牌的新課題,但它又是要上的一門必修課。現在,是需要我們開始認真準備的時候了。對此,我們别無選擇。
願自主品牌能在這門大課上考出一個好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