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某汽車博主在微博上發文,質疑飛凡營銷 " 碰瓷 "。在圖片中文案寫道:" 某迪、某氪、某鵬開不爽,不如換一輛,不爽來換,0 元開走 F7。" 值得一提的是,在海報下方列出了三個品牌車主換 F7 的人數和占比。
不過,該營銷海報并沒有出現在飛凡汽車的官方微博、官網甚至小程序中,因此是官方行爲還是經銷商行爲還有待确認。
不少網友表示這次營銷事件,讓其聯想起飛凡此前與蔚來的 " 擦槍走火 "。
具體來看,在飛凡 F7 發布之後,不少網友表示其與蔚來 ET5 外觀神似。不久之後,飛凡官方就發起了一則調查問卷,而其中一個問題則是:" 以下哪個事件引起了你對飛凡 F7 的興趣?其中有一個選項爲蔚來 ET5 外觀抄襲 F7"。
若按照發布順序,的确是蔚來 ET5 先于飛凡 F7。但如果對飛凡汽車關注已久,就會發現飛凡早在 2020 年便發布了飛凡 Aura 概念車,并且從還原度上看十分貼近現款的飛凡 F7。相反,蔚來 ET5 以及 ET7,并不像其概念車 ET Preview,卻撞臉飛凡 Aura 概念車。
這件事情最後的 " 反轉 ",也讓當初責怪飛凡碰瓷的網友不見蹤影。
而這次 "0 元開走 F7" 事件會否也會迎來進一步的反轉,則有待進一步觀察。
事實上,在線上向其他汽車廠商進行 " 口水戰 ",并不是什麽新鮮事。
如岚圖官方微博賬号 4 月 6 日發布了博文,稱 " 岚圖追光 1V4 開火!駕控挑戰,正面硬剛,不允許我們再低調了 ",并艾特了它的四個 " 競争對手 "。
不久之後,奧迪當日便發布了 " 你隻能看見我的車尾燈 " 的文字,隐晦地回應了岚圖的 " 挑釁 "。
不得不說的是,岚圖的 "1V4" 微博确實引起了熱議,當天過後評論數過 500,點贊數過 3000,是岚圖置頂微博評論和點贊數的數倍。
而這種與競争對手線上 " 口水戰 " 的營銷手法由來已久,此前寶馬與奔馳的互動更是讓網友記憶猶新。隻要不是在産品上作假,或者惡意攻擊對手,那麽都應該得到尊重。
畢竟,車企之間通過相互良性競争,最終受益的還是消費者。在産品競争力足夠之時,通過宣傳,借力打力也是無可厚非。而隻要營銷注意 " 尺度 ",新時代的消費者也更願意看到車企的積極求變。
但需注意的是,營銷還是需要實事求是,若消費者購買後發現 " 貨不對闆 ",最終反噬的還是車企本身。
俗話說,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汽車産業也是如此。
剛剛定下的《汽車行業維護公平競争市場秩序承諾書》,也對汽車行業的營銷做了進一步的 " 引導 "。在其第二條中提到,車企需注重營銷宣傳方式方法,不誇大宣傳、不虛假宣傳,不爲吸引眼球、增加獲客而對消費者進行誤導性宣傳。
可事實上,如何辨别誤導性宣傳并沒有很準确的界定,并且要知道的是,這份 " 君子協定 " 的第一條,在發布後兩天就被删掉。
原因在于第一條 " 不以非正常價格擾亂市場公平競争秩序 " 明顯違反了《反壟斷法》。
而現在看來,對于第二條營銷的規範,也有不少可以斟酌的地方。并且這份協議并沒有相關的懲罰性規定,即便車企日後虛假宣傳,也隻會換來 " 不疼不癢 " 的警告性懲罰,而這對于一家車企來說無足輕重。
若想對行業營銷進行 " 規範化管理 ",那麽在不少細節化的地方還要多加管理,甚至要出台重罰機制,才能維護營銷上的公平競争。
此前,理想汽車 CEO 李想在微博發文表示:" 我們品牌市場費用率是 0.6%,包含了品牌所有的公關、活動、廣告、車展、發布會、車主運營等,幾萬元的費用我都要審批,避免亂花錢。"
無可否認,在營銷上以小博大,細水長流,成爲了理想上半年成功的關鍵因素之一。
今年以來,李想在微博上憑借多次的行業 " 爆料 " 以及每周上險量更新,讓理想汽車充分得到業内業外人士關注。
不得不說的是,這種宣發能夠在合法合規的情況下被消費者留意轉發,并形成 " 滾雪球 " 效應,讓更多人關注到事件,進而促進品牌的關注度。
而作爲前汽車之家的 CEO,李想最高明之處就在于其在微博中的言論并沒有點名對手,引起不必要的争端。而是通過借業内人士的轉發與評論,達到其想要設定的效果。
随着汽車銷量增速逐漸放緩 , 汽車行業已然從高歌猛進的增量市場轉化爲寸土必争的存量市場。而消費習慣和偏好不斷變遷 , 購車決策因素的複雜 , 也使得汽車營銷成本、難度斷上升。
因此,一些略微誇張的營銷背後,隻不過是車企因時而變的積極進取态度。在這個任何事件都會被放大的環境中,對于車企的營銷,消費者需要抱有更寬容的态度看待。
往期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