爲什麽高層的經,往往會被下面的人念 " 歪 "?領導的決策,爲什麽總是搞不下去?《資治通鑒》這個故事,或許會給我們帶來一些啓發。
《資治通鑒》記載,公元前 334 年的一天,韓昭侯宣布要興建一座高門。
有一個叫屈宜臼的人,對韓昭侯說:" 我覺得您不可能走出這個門。"
韓昭侯很是不解,就問他:" 爲什麽你會這麽說?"
屈宜臼畢竟不是韓昭侯的大臣,他是楚國的外交官,正好在韓國出差,所以對韓昭侯說話,也很是不客氣:" 爲什麽這麽說呢?因爲您現在建這個門不是時候,爲什麽不是時候呢?并不是說,您沒有選良辰吉日,而是人有走運的時候,也有倒黴的時候。以前您順利的時候,沒有建這個高門,現在您不順利了,您卻要建這個高門,所以,我說您走不出這個高門,爲什麽不是時候呢?"
" 去年(前 335 年),秦國攻打宜陽,宜陽縣給丢了。今年(前 334 年),韓國大旱,國内欠收,很多百姓都餓着肚子,您這個時候,宣布要建這麽一座高大的門樓。不僅不節約、體恤民衆的困難,反而鋪張浪費、豪華奢侈,這就是不合時宜,簡單來說就是手頭很窘迫,但是,出手很大方。所以說,建這個這不是時候。"
《資治通鑒》的原話很有意思,"此所謂時诎舉赢者也",意思就是越窮越擺架子!
屈宜臼說得對不對呢?說得很對。
韓昭侯建這個高門,是一個很無聊的工程、形象工程,形式主義。
他就不應該修這麽個玩意兒,尤其是當時的韓國,先丢了城池,接着又大旱,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偏偏韓昭侯還不體恤百姓的疾苦,而是要鋪張浪費、大搞工程建設。這很明顯,不是一個好的兆頭。
屈宜臼的勸解真得很對,後來的事實也證明,韓國這個門是建起來了,但是韓昭侯卻死了,他終于還是沒有走出那個門。
做事要合時宜,這就是這個故事給我們帶來的啓示。
所以,領導做事兒一定要合時宜,順勢而爲,不能逆勢而來。
這也給我們領導提了個醒。我們在管理團隊,在搞公司決策的時候,一定要做到合時宜、順勢而爲,需要我們做到 3 點。
一、順勢而爲。
站在風口上,豬都能飛起來。
但是,你如果非要逆着風來,可能一下子就被吹到地上了。
就像目前的地球形勢,你能保住企業、能讓企業賺錢,能保證企業的業務不萎縮,就不要再擴大經營了,這個時候要擴大經營,那可能就是自己在找死。
爲什麽很多人不創業了?沒人支持你,給你兜底,你創業就是找死!
爲什麽很多人都縮緊腰包、收緊錢袋不消費了?
大家的行爲,告訴了你我,應該怎麽做,千萬不要逆勢而來。
二、學會聽取那些反對的意見。
屈宜臼的意見很重要,也很對,但是韓昭侯最終還是沒有聽。
而他建成了這個門,最後也沒有走出這個門,白建了一個毫無意義的工程,甚至還把韓國的綜合國力往下拉了一點,引起了民衆的怨恨。
碰到重大情況,沒準可能就四處起火,到時候他可能要四處撲火了。
三、領導千萬不要逆勢而爲。
這裏的勢,分爲大勢和人心,你不順勢而來、還逆着人心,很容易給自己招來巨大的麻煩,不用外人來消耗你,你自己人就把團隊的精氣神和戰鬥力給消耗掉了。
所以,對領導來說,一定要明白一個道理:千萬千萬不要内耗,而是要把精力用在對外上,這樣才能拓展團隊和企業的生存空間。
你覺得是這樣嗎?
這是專欄的第 31 節,更多專欄内容,歡迎訂閱我的專欄,爲你解讀《資治通鑒》中的領導智慧和成事之道。
煮酒論英雄,讀史通謀略。
關注我,每天爲你分享讀史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