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聞旅派,作者 | 郭鴻雲,編輯 | 藍蘭
日前,聞旅《一家八口住一間房," 超住 " 頻現的酒店反被客人割韭菜》一文引發了很多酒店業者的共鳴。
其中一位加盟了某中高端品牌的業者朋友找到聞旅 " 抱怨 ",相比一家八口超住這樣小概率事件,住店客人 " 薅羊毛 " 以及跟随加盟品牌越來越卷的服務标準升級帶來的客房易耗品供給成本增加,才更讓人遭不住。
他提到,現在很多客人住店,包括年輕人,都喜歡帶走客房内的一次性用品,比如洗護套裝、拖鞋、咖啡茶包等等,對于酒店來說本着一客一換不浪費原則,也十分鼓勵客人帶走。但架不住很多客人不僅會帶走自用的,還會跟前台或保潔阿姨多要一份,一天的客房易耗品補充就得補兩次。
最離譜的,是有客人退房時把備用卷紙也打包,客房遙控器電池都摳下來帶走了。
爲了住客體驗,給客人留個好印象,一般工作人員不會特别提醒客人什麽,但長此以往,确實是一筆不小的支出。更别說爲了符合現在越來越卷的品牌服務标準,額外增加的礦泉水、零食包等贈品,所花成本甚至已經超過了原有一次性用品的消耗額度。總之是生意越來越難做,利潤越來越壓縮。
而這位業者朋友最後也問了聞旅一個不太好回答的問題,基于品牌标準、維護品牌美譽度而增加的經營成本,全部由加盟商來承擔,同時還要再給酒管公司支付一筆品牌使用費,這公平嗎?帶着他的疑問,聞旅又找了其他加盟業者聊了聊。
在易耗品上合理省錢已經成爲酒店人必學 " 秘籍 "
" 旺季單房運營成本增加是不可避免的,旺季拖家帶口住宿的情況比較多,我們就把客房礦泉水數量從兩瓶增加到四瓶,大堂公區也增設了咖啡、礦泉水擺放區,有需要的客人可以免費自取,都是爲了提供給客人更好的入住體驗。"
在南京、徐州經營經濟型連鎖品牌酒店的張總向聞旅講述了她的門店暑期運營情況,并表示在改進住客體驗方面還做了很多其他升級。
比如她的門店客房内也标配了兩組不同軟硬程度的枕頭可供客人選擇,浴室門口增加毛巾地墊,增加獨立包裝的一次性面巾以及挂耳咖啡等等,平均到每一位客人身上的成本,增加了約 5 塊錢左右。
在經濟型酒店的運營邏輯中,有一個關于成本控制的公式,就是除房租外的運營成本維持在 60 元 ~70 元錢之間是比較合理的,在此基礎上的增值服務哪些需要哪些沒必要,就要靠經營者自己衡量,把賬算清楚。
張總表示,她做客耗服務升級的衡量标準就是以自己出門在外住酒店時切身感受,哪些是客人真的會去用的,再結合成本預算篩選出來的。
比如一次性面巾,很多女性客人入住酒店的時候會擔心毛巾不幹淨,一次性面巾就很實用;再比如咖啡,她選用的是藍山咖啡豆現磨,一袋豆子成本三四十塊錢也在可承受範圍内,均攤到一杯美式上也就 1 塊左右,很多差旅客人包括她自己都是咖啡 " 重度患者 ",現磨咖啡和速溶咖啡的體感差異一下就拉開了,這些細節确實讓門店收到了很多住客的好評。
而她做這些服務改進跟所加盟品牌也沒直接關系,更多是基于自己對當下經濟型酒店客群需求變化的主動抉擇。門店服務品質跟中端酒店沒有太大區别,即便是旺季價格也占很大優勢,這些細節能極大提升自己門店的好評和複購率。
僅以 7、8 月份暑期爲例,她的門店客人複購率可以做到 18%,而同行隻有 14% 左右,這個結果就證明她的附加成本支出是值得的。
但她也提到,做酒店其實不怕客人吃喝,但就怕浪費。比如就咖啡來說,一些不喝咖啡的客人也會因爲好奇湊熱鬧去磨一杯,但又接受不了美式的甘苦,往往是抿一口就扔一邊了,這也使得原本計算好的每日咖啡豆數量不夠用。
還有店裏用的大瓶洗護産品也會被客人拿走,小米吹風機被帶走三四個,這些損耗是無法完全避免的,隻能盡可能優化服務管理流程。帶着純粹的 " 占便宜 " 心理來住店的客人畢竟是少數。
且她認爲不論是經濟型還是中高端酒店,運營的基本邏輯都是一緻的,如果按照此前經濟型酒店的計算公式來套中高端酒店,結合她所在城市中高端酒店價位,除房租成本外分攤到單房運營成本在 130 元 ~150 元左右,基于這個标準就可以衡量自己的門店服務運營成本是不是過高。
最近張總也正準備加盟一家中高端品牌,市場上主流的品牌也都基本去住過、考察過。她的感受是,客人感受服務周到與否的關鍵點在于客人的需求是否得到滿足,客人遇到的問題是否是第一時間被解決被關懷,酒店的服務是否是有用的,是不是客人所需要的,不是爲了标準去硬性對标。
" 基于成本考慮在酒店做出的增值服務中要考慮清楚,哪些服務是客人必要的,成本可以覆蓋的,那就可以做。哪些服務是能夠給酒店帶來口碑和溢價的,隻要成本合理賬能算過來也是可以做的。畢竟開酒店是要賺錢的,做服務也要在自己門店力所能及的範圍内去做。"
爲提升住宿體驗增加的運營成本品牌方該共擔嗎?
從消費需求變化看,精細化服務的确是當下大勢所趨,客人住酒店從簡單的睡覺變得越來越個性化,酒店的每個細分品類下也都有多個品牌在競争,服務越來越 " 卷 " 的本質也是希望增強競争力和溢價能力。
而絕大部分的酒店經營者在算的清成本賬前提下對于提升服務标準和流程這件事都是十分認可的。但也有業者表示,有些服務标準特别高的酒店品牌在向下沉市場擴張的時候并沒有結合所在區域城市的實際情況做調整,還是一套标準一刀切,這時候對于投資人來說,就會覺得有壓力。
就比如此前與聞旅抱怨的投資人提到的,他加盟的中高端品牌爲了保證門店标準的一緻性,會要求在大堂設置休閑區,但這個功能放在一個五線小城,多少有點浪費了。自己經營的畢竟不是一家五星酒店,來入住的客人對于這部分區域的使用率也比較低,實際運營中沒有帶來太多額外收益,其實可以根據具體城市具體項目再優化的。
還有投資人邱女士向聞旅提到的她目前正在跟品牌方溝通的一個成本支出問題,就是日常用于品牌美譽度的宣傳推廣費用是不是可以由品牌方來分擔一部分。
比如店招,原本一個店招就夠用了,現在增設了品牌店招,增加到三四個,這個耗電成本讓投資人自己承擔就有點不公平。因爲這确實是爲品牌曝光、品牌美譽度做了貢獻。但實際溝通結果并不理想,品牌方的觀點是認爲店招是門店的需求,甯可她撤掉品牌店招,也不願共同分擔這個成本。
這雖然讓邱女士有點不開心,但是她還是覺得,既然選擇加盟一個品牌,前提肯定是對品牌價值認可的,如果酒管公司對品牌美譽度在持續投入,帶給門店的背書和溢價對生意确實有幫助,也不會計較那麽多了,但如果品牌與門店一樣正處于成長期,影響力沒那麽大,基于品牌營銷宣傳的成本就不該投資人自己全部承擔,有點不公平。
所以邱女士的下一家投資門店已經再找更大的品牌方尋求加盟合作,想看看知名連鎖品牌的溢價與穩定獲客的效果會不會更好一些。她也建議其他投資人,在選擇品牌的時候一定要想清楚自己要的結果是什麽,先算成本賬再做決定。所謂服務标準提升,多送水、提升早餐品質,生意好的情況下成本并不會增加太多,感受到這方面成本壓力,核心問題還是因爲生意不太行了。
對此盈蝶咨詢 CEO 胡升陽也表示,酒店正常經營就是會産生成本,不能把所有成本壓力都歸結到加盟品牌提升服務标準才産生的問題。站在品牌方角度,也隻有保證品牌門店服務标準的一緻性,才能被更多消費者認可,也才能有溢價能力。
但有一個問題可能就是新老投資人在不同時間段加盟不同品牌版本,面臨的服務标準要求可能會不太一樣,比如投資了某品牌 3.0 版本卻按照 4.0 去要求升級服務,那肯定會有壓力或異議,在保證品牌服務标準一緻性的前提下,投資人根據自己的預算去跟品牌協商好,一般就能避免出現這樣的問題,如果真的超預期,就要跟品牌方及時溝通,現階段品牌力能強到 " 一言堂 " 的酒管公司,很少會有。
加盟商與品牌方的賬越算越清本質還是錢難賺了
在與業者們溝通的過程中,他們幾乎都提到的一個問題就是生意好的時候不會存在成本壓力問題,而當下酒店經營大環境确實遭遇挑戰,不論是投資人、業主還是品牌方,都希望能通過降本增效、築高 " 護城河 " 來維持更長久的運營。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今年二季度國内 6 家酒店企業的 RevPAR 均出現同比下滑,其中君亭酒店降幅最大,達到 10.5%;國際品牌萬豪、凱悅、洲際和溫德姆等二季度中國區酒店的 RevPAR 均錄得同比也呈現下降趨勢,其中溫德姆中國區酒店的 RevPAR 同比減少 17%。
更爲關鍵的,導緻酒店經營數據出現下滑趨勢的原因并不是短時問題造成的,補償性出行需求快速釋放後的消費力疲軟,在加之經濟大環境使得消費出現降級趨勢,酒店生意 " 遇冷 " 的情況恐怕會持續一段時間。
在這樣背景下,各方都開始算細賬也就在情理之中。不僅是針對運營成本,還有核心客源和渠道,都希望能牢牢握在自己手中。此前聞旅報道的華住集團又開始嚴抓會員權益外漏,強調會員價格優勢及可享權益必須在品牌自有渠道,也是基于此原因。
作爲酒店投資人的邱女士對于品牌與渠道之間的博弈并不是那麽在意,但她确實感受到,來自 OTA 的渠道費用增加成本要比運營費用多得多,這部分确實讓她感受到壓力。平台方的這種節點營銷活動層出不窮還必須得參加,不參加訂單量下滑的就十分明顯。
她曾經做過測試,沒參加平台活動的情況下坐在自家店裏搜周邊酒店,自家門店根本搜索不到,被隐藏了。目前花在這些活動中的成本支出,至少已經增加了 2~3 個點,這還得是在店長真懂平台投放玩法的前提下,如果人不對,花在這上面的 " 冤枉錢 " 還得成倍增加。
胡升陽則表示,酒店投資人、品牌方以及平台之間都在求變做調整,一起尋求到一種更舒适的共生方式。從酒店經營者視角來看,也不見得希望品牌會員渠道占絕對優勢,反而是渠道布局越多越安全,一旦品牌會員貢獻占比超 80% 或者更多,品牌把控力就會越強勢,比較健康的狀态是門店能保持一定的協議客戶及散客渠道銷售比例,品牌會員占比 40% 到 50%,再加上 OTA 渠道訂單,這樣才能保持長期穩定。很多品牌會員的積累其實也是從 OTA 或者門店到店客人轉化而來的。
同時他還提到,對于品牌方來說最好也要把控好度,作風不要太強勢,不論是裝修改造還是後期運營服務标準,保持在合理範圍内,适當聽取加盟商的意見和想法,如果把加盟商的利潤空間壓縮的太狠,強調一些不切實際的要求,那加盟商一定會是反抗的。
可以看到,目前許多品牌方已經把降本增效作爲了吸引投資人的一大優勢在宣傳,不論是前期改造還是後續系統助力、機器人送物,更有實力的公司已經開始把人工智能數字人技術、大數據模型等引入到酒店運營管理之中,借助技術來提升效率。
從酒店投資趨勢看,完全不了解酒店行業的 " 小白 " 投資人幾乎是沒有了,反而是越來越專業、越來越清醒,這些新概念、新技術又有多少投資加盟商會認可,願意再多花錢 " 買單 ",又會如何計算投資回報率問題,更值得品牌方認真去了解和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