寵愛媽媽,尊重爸爸,接納孩子。
女作家入江之鲸,曾講過這樣一則溫暖的片段:
地鐵到站的時候,我旁邊空出來一個位置,有個大概三歲的小男孩蹭蹭蹭地跑過來,坐下,然後對着車門口說:" 媽媽快過來,這裏有位置坐!"
沒多久上來了一對年輕的夫妻,妻子挽着丈夫的手,笑盈盈地和兒子說:" 隻有一個位置,你坐就好了,我和你爸爸站着。"
小男孩說:" 我是男孩不用坐,媽媽你坐吧。"
熬不過小男孩的請求,媽媽坐下了,爸爸則獎勵般地揉了揉兒子的小腦袋。
從他們的聊天中,大概明白了,這一家三口是媽媽帶兒子出門玩,順便送爸爸去上班。兒子一直嘟嘟嚷嚷地和爸爸說:" 能不能和媽媽一起陪我玩。"
爸爸安慰兒子說:" 你要乖點,等我下班了,馬上去接你和媽媽,帶你去吃你最喜歡的香蕉船。"
小男孩還是不太高興,一直在蹭爸爸的手,卻也沒再說什麽。
後來爸爸到站,臨下車的時候,突然很嚴肅地對兒子說:" 你一定要照顧好我媳婦,不許哭不許鬧不許惹她,那是我媳婦,懂嗎?我去給你們掙錢!"
我看到整車的人都笑了,善意地看着小男孩像個大人般地做着保證。
媽媽被寵愛,是家庭幸福的基本法則。
在英國,流傳着一個 " 女王敲門 " 的故事。
一次,維多利亞女王與丈夫吵了架,丈夫獨自回到卧室,閉門不出。女王回卧室時,隻好敲門。
丈夫在裏邊問:" 誰?"
維多利亞傲然回答:" 女王。"
沒想到裏邊既不開門,又無聲息。她隻好再次敲門。
裏邊又問:" 誰?"
" 維多利亞。" 女王回答。
裏邊還是沒有動靜。女王隻得再次敲門。
裏邊再問:" 誰?"
女王學乖了,柔聲回答:" 你的妻子。"
這一次,門開了。
女人需要寵愛,男人則需要尊重。
愛默生 · 艾格裏奇博士是著名的婚姻問題專家,在 30 多年的婚姻咨詢工作中,愛默生發現了經營家庭和婚姻的真谛——愛與尊重。如果一個丈夫不愛妻子,妻子則不會尊重他,反過來,如果一個妻子不尊重丈夫,丈夫則不會愛妻子,于是婚姻就會陷入一個 " 瘋狂怪圈 "。
不能無條件地愛和接納孩子,這是很多父母的通病。可是在孩子眼中,幸福家庭的标準恰恰是能否接納他。
有一個心理機構做了份專題調查,讓幼兒園到大學的不同年齡段的孩子在一起暢所欲言,說出他們對幸福家庭的定義。前三項分别是:父母恩愛、父母充分尊重自己的意願、父母真正關心和欣賞自己。
其實我們每個人對家的定義都是如此,我們常常把家比作母親的臂彎,因爲家可以給人無條件的愛和接納,就像母親的懷抱那麽溫暖。
家是唯一不需要理由就可以回去的地方;是讓你覺得不管變成什麽樣,那都是能接納我的地方;是就算你已經爲人父母,在人生走到低谷時,還想回去父母身邊重新獲取力量的地方。
一個好的家庭應該是每個人都可以從中獲得慰藉,如果一個家可以讓媽媽獲得寵愛,讓爸爸獲得尊重,卻不能讓孩子獲得接納,那家就不是完美幸福的家。
家庭是母親的世界,父親的王國,兒童的樂園。
這就是幸福家庭應有的模樣。
本文内容來自網絡版權原創所有。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将予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