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第一次降準來了!3 月 17 日,據央行官網披露,爲推動經濟實現質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長,打好宏觀政策組合拳,提高服務實體經濟水平,保持銀行體系流動性合理充裕,央行決定于 2023 年 3 月 27 日降低金融機構存款準備金率 0.25 個百分點,其中不包括已執行 5% 存款準備金率的金融機構。
降準突至,本月 LPR 下調有了可能。另在分析人士看來,央行在加大 MLF 超額續作的同時,繼續通過降準來釋放中長期流動性、提振信心,以鞏固經濟回穩向上态勢和銀行業平穩運行。同時,有助于更好地激發實體融資需求,穩經濟、降成本,并有效緩解銀行負債和經營壓力,增強經營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
釋放中長期流動性
按照央行披露的信息,本次下調後,金融機構加權平均存款準備金率約爲 7.6%。不過,本次降準消息中,央行并未披露具體釋放長期資金量等信息。按照市場機構估算,本次降準預計釋放約 5500 億 -6000 億元中長期流動性。
北京商報記者了解到,存款準備金是指金融機構爲保證客戶提取存款和資金清算需要而準備的資金,存款準備金率下調後,金融機構向中央銀行繳納的存款準備金占比下降,可自由支配的資金增加。
而這也是央行年内首次降準。與過往通過國務院常務會議提前 " 預告 " 降準有所不同,本次降準時間節點略超市場預期。
談及本次降準的原因,民生銀行首席經濟學家溫彬指出,當前海外銀行業風險加大,全球流動性承壓,外部發展環境日趨複雜;今年前兩個月主要經濟指标呈現回升向好走勢,但整體複蘇基礎尚不穩固,需要貨币、财政等政策繼續協同發力。
" 因此,爲更好地引導金融機構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緩解年初以來銀行缺長錢的壓力、配合财政前置發力,以及穩定市場預期等,央行在加大 MLF 超額續作的同時,繼續通過降準來釋放中長期流動性、提振信心,以鞏固經濟回穩向上态勢和銀行業平穩運行。" 溫彬補充道。
此外,溫彬提到,降準對于降低金融機構資金成本更爲有效。近幾個月來,MLF 雖然延續加量投放,但是價格偏高,不利于降低融資成本。在當前銀行業負債成本承壓、淨息差持續收窄至曆史低位的情況下,央行适時降準,有助于更好地激發實體融資需求,穩經濟、降成本,并有效緩解銀行負債和經營壓力,增強經營穩定性和抗風險能力。
本月 LPR 有望下調
就在兩天前(3 月 15 日),央行如期開展本月中期借貸便利(MLF)操作,規模爲 4810 億元,同日還開展了 1040 億元 7 天期逆回購操作。
3 月 15 日 MLF 利率維持不變,錨定作用下,市場分析普遍預測本月 LPR 将繼續維持不變。而在降準突至後,不排除本月 LPR 變動下調可能。
植信投資研究院高級研究員王運金指出,近期在央行公開市場操作增量的情況下貨币市場短期利率小幅上行,央行小幅降準利于緩解資金面緊張情況。二季度及以後季度,經濟恢複預期較好,消費、房地産、科技創新、基建等領域屆時将會産生更大的資金需求,此時央行貨币政策需要前瞻性布局,提前投放流動性更好地爲下一階段需求擴張做好準備。
中原地産首席分析師張大偉指出,降準釋放中長期流動性,對于房地産市場而言屬于利好信号。目前市場看,整體降準政策主要目的依然是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别是中小微企業的支持力度。當下房地産市場最核心的問題是信心問題,降準對寬信貸、穩信心有比較大的作用。傳遞明确的政策信号,有利于穩定市場信心和預期,促進房地産市場進一步恢複。
北京商報記者梳理發現,2022 年 5 年期以上 LPR 下調 3 次,累計下降 35 個基點,而圍繞房地産市場,2023 年各種利好政策延續升級。張大偉指出,降準必然帶來整體社會資金面的變化,對于當下樓市來說,穩定将成爲趨勢。傳遞明确的政策信号。不排除 LPR 在 3 月 20 日調降的可能,如果能迎來年内首次降息,對于樓市而言将是更大的利好。
易居研究院研究總監嚴躍進同樣表示,降準本身有助于進一步提振商業銀行的資金運籌能力,當前積極降準,進一步促進了商業銀行可貸資金規模的增加,所以本質上和過去的幾次降準類似,都有助于進一步促進銀行對于房地産等領域的支持。
" 持續的降準和降息政策,已經爲當前各産業經濟的健康發展創造了非常寬松的環境,也體現了今年政策繼續放松的導向。房地産業當前正步入複蘇的初步階段,還需要更多的資金支持。降準政策後,對于落實金融 16 條政策尤其是信貸政策等都有積極的作用,對于房企獲得更多的開發貸款支持和個人按揭貸款政策等都具有積極的作用。" 嚴躍進提到。
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則分析稱,此次降準實施後,銀行資金成本得以降低,銀行減少加點的動力增強,預計本月或下月 LPR 特别是 5 年期以上 LPR 有望下降。這将有助于降低存量和新增房貸利率,減輕居民住房消費負擔,助力房地産市場平穩健康發展。
繼續降準可能性仍在
近年來,降準成爲央行調控市場流動性的主要手段之一。早前 3 月 3 日,在 " 權威部門話開局 " 新聞發布會上,央行行長易綱指出,過去五年,通過 14 次降準,法定存款準備金率降至 8% 以下。下一階段,貨币信貸的總量要适度,節奏要平穩,用降準的辦法來提供長期的流動性、支持實體經濟,綜合考慮還是一種比較有效的方式,使整個流動性在合理充裕的水平上。
在本次降準信息中,央行同樣提到,将堅決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和全國兩會精神,按照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精準有力實施好穩健貨币政策,更好發揮貨币政策工具的總量和結構雙重功能,保持貨币信貸總量适度、節奏平穩,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保持貨币供應量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同名義經濟增速基本匹配,更好地支持重點領域和薄弱環節,不搞大水漫灌,兼顧内外平衡,着力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嚴躍進認爲,此次降準下調了 0.25 個百分點,總體上有助于促進銀行體系流動性的合理充裕,也說明金融部門積極落實了兩會的政策精神,體現了新一屆政府對于降低資金成本、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的導向,爲開好局創造了更好的條件。
2022 年央行開展了兩次降準操作。談及年内是否仍有降準可能,王運金指出,此次降準仍然延續去年兩次降準的 0.25 個百分點調整幅度,主要是考慮當前存款準備金率已降至相對較低位置,貨币政策仍應堅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的基調,保持市場流動性合理充裕。今年随着經濟企穩回升,資金需求會繼續上升,繼續降準的可能性仍在。
在董希淼看來,我國貨币政策近年來雖然加大對實體經濟的支持力度,但一直保持穩健的基調不變,并未超發貨币,未實施大水漫灌等寬松手段。而且我國物價水平保持基本穩定,2 月 CPI 同比僅上漲 1%,通脹形勢溫和可控,未來通脹壓力并不大。未來降準仍有一定空間。
北京商報記者 廖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