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不斷優化組合的股債配置,混合類基金産品理論上可以更好地平衡風險與收益,在市場震蕩中有望實現對投資者更有吸引力的投資成果。
——馨金融
洪偌馨、伊蕾 / 文
風雲變幻的資本市場,時刻在影響中國居民的财富管理策略。
一方面,金融資産的比重或正持續攀升。但随着低利率時代來臨,單純依靠銀行存款和貨币基金等産品顯然無法滿足投資者在資産保值和增值上的需求。
但另一方面,資本市場的持續波動大大提高了投資理财的難度。
2024 年,A 股經曆調整與反彈,市場輪動加速、闆塊切換令人應接不暇。與此同時,債市也出現頻繁的收益震蕩,股債「跷跷闆」效應愈發明顯。
面對當下的市場環境,通過多元資産配置,平滑單一市場波動帶來的沖擊,并且把握機會提高勝率,可能是最适合普通投資者的選擇。
而相較于手動配置,市場也提供了更便捷的選擇。比如股債搭配的混合基金,以債券爲基礎資産,爲組合提供穩定的票息收益;同時,通過優選個股等權益投資,力争爲組合提供超額收益。
從業績來看,一些混合基金确實沒有辜負投資者的期待。
比如工銀聚豐混合基金,自 2023 年 1 月 13 日劉婷、盛震山兩位基金經理上任以來,該基金 A 類份額收益率達 20.7%,超越其同期基準(8.68%)。(數據來源:托管行複核,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
基金經理的能力與經驗是影響業績的原因之一,但在他們背後,公司投研能力的深厚積累與持續進化也提供了強大的驅動力。
作爲業内領先的平台型基金公司,工銀瑞信一直秉持着「團隊化、平台化、一體化、多策略」的投研體系建設理念,緻力于打造一個專業、高效、協同的投研平台。
這是基金經理得以穩定發揮的基礎,也是一家老牌公募的基座。
基于橫向投研信息分享機制,基金經理在進行投資決策時,可以共享工銀瑞信整個投研團隊的集體智慧,進而實現投研的良性循環、促進業績提升,在充滿不确定性的時代,力争更大概率地抓住确定性機會。
「多面手」出擊:進可攻、退可守
股票和債券代表着不同的資産類别和風險收益特征,前者的波動更大,風險和長期增長潛力都更高;後者的波動較小,風險和回報一般也相對平穩。
無論是在海外還是國内市場,過往的經驗和數據都證明,通過不斷優化調整組合的股債配置,混合類基金産品理論上可以更好地平衡風險與收益,在市場震蕩中有望實現對投資者更有吸引力的投資成果。
以工銀聚豐爲例,公開信息顯示,在該産品投資組合中,股票資産占基金資産的比例爲 0-40%;投資于同業存單的比例不超過基金資産的 20%;投資于可轉換債券、可交換債券的比例不超過基金資産淨值的 20%。
并且,買入信用債的債項評級不得低于 AA,投資 AAA 的信用債券占信用債券資産的比例不低于 50%。
作爲一隻偏債混合型基金,「以債爲底」或可以打造一個較厚的「安全墊」,争取讓投資者即便是面對市場波動也能「拿得住」,進而力争在更長周期裏積累更高的收益回報。
在此基礎上,基金管理人又能夠根據行情變化主動出擊,力争不錯過權益類資産的機構性機會,真正實現進可攻、退可守。
比如,在 2024 年上半年,伴随長期國債利率逐步下行,國内債券市場走出超出預期上漲行情。A 股上市公司盡管整體業績增速放緩,但仍有部分行業實現了不錯的市場表現。
基于這樣的複雜市場環境,工銀聚豐 2024 半年報顯示,在債券投資方面,該産品通過「啞鈴型」配置提升了組合久期。
而在權益投資方面,維持對公用事業、上遊能源等領域的重點配置的同時,調整個股持倉,進一步增加了貴金屬資源股持倉占比。
在這樣的配置策略下,組合在 2024 年上半年爲投資者實現了超過 10% 的投資回報。(數據來源:基金 2024 年中期報告)
到 2024 年四季度,随着一系列宏觀政策落地,股票市場風格切換,A 股投資生态迎來巨大變化,工銀聚豐的投資組合也随之調整。
四季報顯示,該組合在權益方面做了積極的結構性調整,配置結構與前一個季度末相比更均衡,配置重心從産業鏈的上、下遊兩端,向中遊的運營和制造環節做了再平衡。
此外,部分個股從潛在收益和風險綜合評估的吸引力較三季度有所下降,因此組合的權益比例也相應有所降低。
數據顯示,工銀聚豐 A 類份額在近三年、近一年的收益率業分别達到 13.43%、11.95%,均超越同期業績比較基準(5.07%、10.21%)和萬得偏債混合型基金指數(0.6%、5.34%)。(數據來源:基金淨值増長率及基準收益率來自基金 2024 年四季報,指數數據來源于 wind,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
體系化支撐:投研「艦隊」乘風破浪
想要在跌宕起伏的市場中保持穩定的業績回報從來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盡管股票 + 債券的産品結構具有一定優勢,但也提高了操盤的難度。比如,如何調整配置比例、如何擇時、如何選擇個股 ……
這些不僅需要基金經理具備豐富的經驗和成熟的配置策略,也很考驗團隊的配合度與執行力,以及整個公司在多元資産方面的投研能力。
以工銀聚豐混合基金的基金經理爲例,劉婷與盛震山兩位基金經理都具有 14 年的從業經驗。其中,劉婷在 2010 年加入工銀瑞信,有着 4 年投資管理經驗。
值得注意的是,在擔任工銀聚豐基金經理的同時,劉婷還擔任養老金投資中心投資總監。
從這個角度來看,其養老金管理經驗與固收投資能力有可能形成了戰略協同。長期的深耕下,她形成了「穩中求進」的鮮明風格:
一方面通過深度宏觀研判把握大類資産配置機遇獲取市場 β 機會,并基于利差比價模型和機構行爲跟蹤,優選債券類屬,靈活擺布組合久期,提升組合收益彈性;
另一方面将養老金投資中培育的審慎基因注入固收投資,注重風險收益比,在純債和轉債倉位間做再平衡,構建起攻守兼備的風險管理體系。
而盛震山更是一位有着 9 年投資管理經驗的老将,他在投資過程中主要以價值判斷爲基礎,結合宏觀經濟和産業的周期變化,面向中長期進行布局。
數據顯示,他獨自管理的工銀精選回報混合 A 自 2023 年 9 月 26 日成立以來的回報達 18.12%,大幅超越同期業績基準(7.55%)。(數據來源:基金四季報,截至 2024 年 12 月 31 日)
不同的職業經曆和能力圈爲他們提供了不同視角,而通過分工協同,兩位基金經理能夠充分做到優勢互補,兼顧宏觀與微觀、長期與短期、市場趨勢與個股選擇,實現了 1+1>2 的表現。
與此同時,随着公募基金行業的發展步入新階段,平台投研能力對于基金經理的能力提升和業績表現有着更深層次的影響。
過去幾年,工銀瑞信大力推動投研平台化和投研一體化建設,設立了針對權益類、固收類、FOF、指數及量化四大研究闆塊和 15 個能力中心,通過建立完善的投研體系,不斷加強資源共享,彙聚集體智慧,進一步提升了投資決策的科學性,力争實現長期、穩健、可靠的投資回報。
工銀瑞信能夠打造工銀聚豐混合這類績優産品,這也與其「團隊化、平台化、一體化、多策略」路線和橫向信息分享機制密不可分。
比如,基于「全員研究、投研一體」的模式,工銀瑞信在養老投資這一縱深賽道的領先優勢可以外溢到其他領域,不同闆塊和團隊可以共享一個「智慧大腦」。
獨行者疾,衆行者遠。
相信随着工銀瑞信投研體系不斷進化和完善,以及整個公募基金生産流程與模式的進一步優化,未來更多投資者将受益于此。
滑動查看完整數據來源及風險提示
數據說明:
1、工銀聚豐混合 A 成立于 2021 年 05 月 28 日,該基金 2022 年 -2024 年度淨值增長率分别爲 -6.83%、8.76%、11.95%,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分别爲 -4.50%、-0.17%、 10.21%,基金淨值增長率及基準收益率來自基金各定期報告。
2、工銀精選回報混合 A 成立于 2023 年 09 月 26 日,該基金 2024 年度淨值增長率爲 18.73%,同期業績比較基準收益率爲 13.54%,基金淨值増長率及基準收益率來自基金各定期報告。
風險提示:基金管理人依照恪盡職守、誠實信用、謹慎勤勉的原則管理和運用基金财産,但不保證基金一定盈利,也不保證最低收益。基金過往業績不預示未來表現,基金管理人管理的其他基金的業績并不構成基金業績表現的保證。工銀聚豐混合爲混合型基金,預期收益和風險水平低于股票型基金,高于債券型基金與貨币市場基金。工銀精選回報混合爲混合型基金,預期收益和風險水平低于股票型基金,高于債券型基金與貨币市場基金;本基金如果投資港股通投資标的股票,還需承擔港股通機制下因投資環境、投資标的、市場制度以及交易規則等差異帶來的特有風險。基金有風險,投資者投資基金前應認真閱讀《基金合同》、《招募說明書》、《基金産品資料概要》及更新等法律文件,在全面了解産品情況、費率結構、各銷售渠道收費标準及聽取銷售機構适當性意見的基礎上,選擇适合自身風險承受能力的投資品種進行投資,投資須謹慎。
友情提示,設置星标不迷路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