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編輯 | 烏蠅歌
小風小浪原創出品
爲了慶祝鄭秀文拿到金像獎影後,我剪掉了留了快兩年的長頭發。
拿着鄭秀文在《孤男寡女》裏的照片去找 Tony。
Tony 告訴我,時尚的完成得靠臉。
他很專業,從太陽穴到鼻尖再到下颌骨,一一比對分析,我和鄭秀文之間的差距。
末了還不忘勉勵我:要剪成鄭秀文的效果,我得先瘦上 10 斤。
假如我隻有 20 歲,我可能會爲這番打量和指指點點,受傷、自卑或大發雷霆。
鄭秀文自己就在最美好的雙十年華裏,吃夠了身材焦慮的苦。
有次跟另一個小花周慧敏同框表演,穿同款演出服,扮成一對娃娃。
鄭秀文自覺塊頭是周慧敏的一個半大。
服裝師給她倆量尺寸的時候,還特地大聲念出鄭秀文的數字,也不知道是不是成心膈應她。
鄭秀文自己也覺得,她和周慧敏站一塊兒的畫面,簡直沒法看。
她下定決心,知恥後勇,要瘦、要瘦、一定要瘦。
這是她後來過了 35 歲自己在《魯豫有約》上,笑着說的。
沒有如今流行的清醒大女主式金句,跟另一個知名柴火棒系女明星魯豫,臉對臉、棒對棒,三句不離瘦和胖。
特别指出:柴火棒是鄭姐對魯姐的評價,我隻是轉述而已。
我還找到她跟周慧敏那場演出的視頻資料,并不覺得她有她自己說得那麽難看。
同期拍的電影和電視劇裏,她都是圓臉、圓肩、圓胳膊。配長發大波浪,加大片金屬耳飾點綴。
非但不醜,還充滿嬌憨和調皮感,又飽滿又有精氣神。
和她後來的尖下巴、微駝的薄背相比,是另一種美。
這是她第一部電影,《飛虎精英之人間有情》裏的劇照。
鄭秀文靠這部片拿到金像獎最佳新演員提名。
那屆金像獎影後是張曼玉,獲獎電影《阮玲玉》。
曼神比鄭秀文大 8 歲,屬于更早一輩的演員。她拿那個獎時,即将 30 歲。
30 歲的曼姐,已經不像 20 歲的小鄭,還爲别人的眼光,難受得睡不着覺。
曼姐在領獎台上得意地說:
" 我每回拿獎都有人叽歪,憑什麽是她。我以前可在意了,現在終于想通,獎在我手,笑看酸狗。"
曼姐已經走向人生下一個階段,而小鄭還得再走好多年,才能走到這裏。
其間種種和自己肉搏的悲壯時刻,都不必細說。
總之糊過、紅過、頂流過、摔過再爬起來過,曆經了幾輪人間世了。
假如你和她一樣,哪怕先天條件不是第一名,也不自甘命運。
還是要成功,要當天後,要做到最好、最完美。
假如你也是這樣的人,你應該可以想象其中的艱難。
全力以赴拼到了一個高度,背靠港娛最後的餘輝,她當了王菲之後的頂流天後,幾乎也是港圈最有一個女頂流。
但成也商業,敗也商業。
幾十年前的頂流偶像,也一樣被當成偶像明星,在演技上不被認可。
29 歲到 48 歲,她拿到 9 次金像獎提名,一次都不中。
目送張曼玉又一次靠《花樣年華》封神,目送周迅在領獎台上示愛她的大齊。
目送章子怡走出三重門,再站起來。
目送 " 小鄭秀文 " 楊千嬅都拿了獎。
再後來,在她入圍新人獎那年出生的周冬雨,也捧回了獎杯。
還是沒輪到她。
氣得杜琪峰替她罵:" 他媽的金像獎怎麽長的。"
可鄭秀文不見得那麽需要鳴不平。
她不像那些男演員、男導演,得不到獎、賣不出票房,就大罵評委會、對手或觀衆不長眼。
她遇事總是先反省她自己。
拼了半條命演的《長恨歌》口碑翻車,票房更别提。
上映前,電影宣傳都還在拿她跟張曼玉比,看好她拿國際影後,再創輝煌。
上映後,她成了衆矢之的,甚至一個笑柄。
電影滑鐵盧,也成了她人生的滑鐵盧,抑郁症嚴重,兩年沒再出來工作。
再上訪談節目,魯豫還在幫她找補,說她冤,明明演挺好。
鄭秀文可比她實在多了,另起話茬:" 這個事情告訴我,我距離一個好演員,還有很長的距離。"
到了 2016 年,魯豫又采訪她,已經 40 多的鄭姐,還是說演砸《長恨歌》都怪自己。
還反思得更具體了,直說大家批評得對:" 我國語太爛,當年應該用配音的。"
魯豫:" 可是我覺得演得很好啊。"
鄭秀文:" 是觀衆對我太寬容。"
也許這就是她演不好王琦瑤的原因。
原著作者王安憶評價王琦瑤的原話:" 典型的上海女子,愛自己、小氣,秀氣、而且世俗氣。"
再看鄭秀文幹的事——
拍戲中途,爆發抑郁症、腮腺炎各種問題,電影拍拍停停。
鄭秀文内疚拖累了進度,主動提出抹去片酬尾款,補償制作費。
她是後梅豔芳時代的港女代表,更平民、更都市化,但還保留了那身古早的江湖兒女氣。
有港女的精瘦、精幹、硬頸,但沒那麽多精明算計。
《長恨歌》之後,她消失了 2 年,重回娛樂圈,已經 35 歲。
戰勝了至暗時刻,再不是随便誰說她胖,就憂郁幾天幾夜的小女孩了。
變成了哪怕哭成淚人,也還是咬着牙說:我有勇氣面對過去和未來,我崇拜我自己。
總會在不同的人生階段,重新愛上鄭秀文。
小時候看她拍的小妞片,愛她的紅發、高領毛衣、她背的包、開的車。
幻想長大後也要做她這樣的時髦都市女郎。
真的長大了,發現都市女郎不隻是精緻好看而已。
不服、較勁、挫敗、戰勝挫敗,最後看淡挫敗,才是現代女人的終身課題。
我當然沒和發型師說這些。
隻是微笑告訴他:" 我長什麽樣跟你沒關系。"
也許到我 40 多歲時,再遇到這種事,我還可以學鄭姐的口吻說:
" 我已經不需要鄭秀文很瘦這幾個字,來照見我的人生。"
我還要再把頭發留長,留到她宣傳《長恨歌》時的長度。
一身大紅,面帶笑容,沒人知道,那時的她其實一直在跟自己打架。
她說是後來她戰勝了心魔,勇氣又回到她身上,她才願意和人分享這些經曆。
否則絕不給人看見她軟弱的樣子。我也一樣。
再看一眼她昨晚得獎時的畫面:
強人鄭姐說,她要把這個畫面,送給所有有夢想的人。
告訴大家,追夢的路很難,但夢想不會抛棄每一個堅持不放棄的人。
我愛看所有長期主義者夢想成真的故事,哪怕會被風口上的生物嘲笑。
二十來歲的小鄭,能當天後,還可以說是搭上港圈末班車,吃到最後一波時代紅利。
但 50 歲的鄭姐,站上金像獎領獎台,靠的就是她和她的雙開門大肌肉。
風口上的生物可以飄一會兒,但鄭秀文們可以走更遠,更紮實。
我不知道現在的年輕人,是否還相信鄭姐在台上說的,夢想成真的感言。
不相信了也不要緊,可以換個夢想。
不是成功、拿獎、當第一的夢想。
是可以在生命每一個關口,都迎難而上的夢想。
鄭姐說得對,夢想不會抛棄每一個堅持下去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