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内卷嚴重的緊湊型 SUV 市場,自主、合資品牌都鉚足了勁發力,畢竟稍有松懈就有可能被排除在榜單之外。
撰文丨希文
責編丨 MANGO
設計丨 PinZow
最近相信大家也沒少聽說奧迪将與上汽集團合作純電平台的消息。可以說,在新能源平台技術上,自主品牌在純電和混動方面的優勢已經領先于大多數傳統汽車品牌,也吸引一衆合資品牌前來合作。
繼傳出奔馳使用了吉利的 2.0T 發動機之後,近日在海外媒體的采訪中,奔馳的高管也透露了未來的奔馳 GLA 除了保留傳統燃油引擎,還将采用來自吉利最新的 GHS 2.0 混合動力系統。這一連串的好消息,難道預示着自主品牌真的擺脫了 " 隻會堆配料 " 的固有印象了嗎?今天轱辘哥就來分析一下,奔馳爲何會看上吉利的這套混動系統。
奔馳全身心投入純電,混動謀求合作
先來說說大的背景。相比于中國車企和日本車企對于混動技術的熱衷,更多歐洲車企更加青睐于從内燃機直接過渡到純電動,最直接的例子就是大衆集團。首先大衆在前兩年就宣布不再研發全新的發動機系列,未來将在現款的發動機序列當中優化和升級,直到 2035 年停售内燃機車型。
停售内燃機的消息公布之後,大衆給出的方案是全力投入新能源領域,目前大衆集團同時擁有 MEB、PPE、SSP 三個純電平台,是所有車企中最多的。
奔馳目前一共有定位一高一低兩個純電平台,分别爲量産在 EQS、EQE 上的 EVA 平台,和 9 月份即将在慕尼黑車展上發布的 MMA 平台。其中主要基于 MMA 平台生産的車型爲 EQA 轎車(慕尼黑車展發布)和新款的 GLA、GLB 等緊湊型車。但由于目前國内外市場都對混合動力車型仍有需求,所以奔馳也同時考慮往新開發的 MMA 平台上安裝一套混合動力系統。
吉利的這套混動符合奔馳和歐洲市場的需求
可能有小夥伴會問,爲什麽國内有很多出色的混合動力系統,爲什麽偏偏選擇了吉利的混動呢?首先歐洲人的用車環境需要經常穿梭在鄉村與城市之間,并且路況多爲丘陵山地和高速路況,所以車輛的動力表現非常重要。這也從側面印證了爲什麽歐洲品牌車型早期的混動都選擇了 p2/p3 電機的串聯式混動路線,目的就是爲了更大程度的疊加發動機的動力,達到一個更強的扭矩爆發效果。
像是日系的豐田 THS、本田 i-MMD 和比亞迪的 DM-i 混動,從技術上來看都是以節能爲取向,發動機更多的是以高效發電爲主。但吉利的混動發動機除了能夠支持發電以外,本身的最大扭矩就能達到 225 牛米,加上有三個檔位的變速箱,能夠在多個速域的直驅時也能有更好的提速能力。
結合使用場景,以吉利爲代表的多檔 DHT 混動系統顯然是更容易獲得以奔馳爲主的歐洲車企和市場的青睐的。
吉利與奔馳有合作的先例
早在 2018 年 2 月份,吉利控股集團旗下的海外子公司以 90 億美元的價格收購了戴姆勒公司 9.69% 且具有表決權的股份,成爲了時下第二大的單一股東(第一大股東爲北汽,持股 9.88%)。戴姆勒接受了吉利的入股,明顯是看中了吉利能夠爲其自身帶來發展的正面影響。
在吉利入股戴姆勒奔馳之後,第一個成果就是 smart 品牌的煥新。在吉利與奔馳合資之前,smart 連年虧損,從産品上看,糟糕的 NVH、頓挫的變速箱,以及在市場高質量發展的情況下卻以越來越廉價的形象示人,讓 smart 失去了一部分市場。在吉利和奔馳合資了新 smart 之後,使其重回精緻小車的品牌序列。并且這種精緻不僅是徒有虛表的,是采用了極氪的浩瀚平台,保證了行駛的質感。這一次的合作不管是在外在還是内裏都卓有成效。
采用吉利的混動系統之後,奔馳将有三個優勢和獲利點,分别是:一、節省研發的時間,節省研發資金;二、學習中國車企的新能源技術,提升自身在電氣化時代的競争力;三、利用現有的技術,消化現有的市場,争取更多的紅利。
這其實也與明明有自己純電技術的,卻仍想與中國車企合作造新能源車型的奧迪,在想法上有異曲同工之處。
奔馳和吉利的合作,轱辘哥認爲目前的節奏是非常合拍的,同樣或相似的動力總成,奔馳主打高端精品,吉利極氪負責年輕和實用的市場。像是豐田與比亞迪合作推出 bZ3,寶馬和長城合資光束汽車,大衆入股國軒高科,越來越多的國外品牌與自主品牌或供應商合作是我們努力 " 超車 " 的結果。同時可以借助技術的出口,改變大家對于自主品牌 " 隻會堆配置,沒有核心技術 " 的老舊想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