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車百智庫
第二十屆上海國際汽車工業展覽會正在進行。
如果說往年車展着重于展示創意和潮流,那麽 2023 年的上海車展則多了幾分應對變化與挑戰的果敢和勇氣。
在技術端,激光雷達進入成熟期、自動駕駛卷向 " 城市 NOA"、800V 高壓平台風口已來、智能座艙創新求變、凝聚态電池迎來首發……汽車黑科技競相亮相,并向量産落地笃定前行。
我們在參加了多場車企發布會後,來解讀插電混動技術的發展和市場趨勢。
如果把 2022 年稱爲插混市場規模化崛起之年,今年,插電混動真正确立了新能源汽車支柱之一的市場地位。
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數據,今年第一季度,國内插電混動車産銷分别完成 45.1 萬輛和 43.3 萬輛,同比分别增長 76.1% 和 74.1%。其中,3 月,國内插電混動車産銷均完成 16.3 萬輛,同比分别增長 83.4% 和 84.3%,插電混動也成爲增長最快的汽車細分市場之一。
對于在存量競争中苦苦内卷的車企來說,快速增長的插混市場像一塊磁石,充滿了吸引力。在本屆上海車展上,自主品牌比亞迪、奇瑞、長城、吉利、廣汽等都争相發布了插混車型或公布了相關産品計劃。同時,合資品牌廣汽本田、東風日産等也發布了插混車型,進軍插混市場。
從比亞迪的一枝獨秀到如今的百花齊放,從自主品牌牢牢把控到合資品牌入局試水,插混正進入全面競争時代。
當下:自主、合資皆下場
業内普遍認爲,今年,插混車型有望延續高速增長态勢,加速替代傳統燃油車。面對這一藍海市場,上海車展上,自主品牌、合資品牌紛紛秀出插混肌肉。
據車百智庫(EV100_Plus)了解,本屆上海車展上,自主品牌比亞迪、奇瑞、長城、吉利、廣汽等不斷加碼插混車型或相關技術,築牢插混護城河。
插混市場 " 扛旗者 " 比亞迪展台依舊頗具看點。上海車展上,比亞迪旗下海洋系列首款 B+ 級超混轎車驅逐艦 07 在車展首次亮相,售價 20 萬 -25 萬元。
據悉,驅逐艦 07 搭載骁雲 - 插混專用 1.5L 高效發動機及骁雲 - 插混專用渦輪增壓 1.5Ti 發動機兩套動力總成,實現以電驅動爲主、發動機高效充電、适時輔助驅動的全工況高效率。值得一提的是,驅逐艦 07 提供 121km 和 200km 兩種 NEDC 純電續航裏程,是同級别唯一提供 200km 純電續航裏程的插混轎車。
上海車展上,哈弗展示枭龍 MAX 車型
長城哈弗也不甘示弱,帶來了枭龍 MAX 車型。枭龍 MAX 是首款搭載長城 Hi4 智能四驅電混技術的車型,實現了 " 前後軸雙電機、串并聯電四驅 "。
據悉,枭龍 MAX 動力系統由全新 1.5T 高熱效率混動專用發動機、兩檔混動專用變速器、150kW 後橋電機、19.27kWh 三元锂電池包組成。哈弗枭龍 MAX 虧電油耗 5.5L/100km,NEDC 純電續航裏程 105km。
有分析認爲,Hi4 智能四驅電混技術首選搭載在哈弗品牌上,而非旗下其他高端品牌,長城在插混市場 " 走量 " 的意圖可見一斑。用長城汽車總裁穆峰的話說," 插混産品要走主品類,主價格,主級别,影響主流大衆消費者。"
上海車展上,吉利銀河首款智能電混産品銀河 L7 也完成亮相。吉利銀河 L7 标配雷神電混 8848" 三擋變頻電驅 ",百公裏加速 6.9 秒,虧電油耗 5.23L/100km,CLTC 綜合續航裏程 1370 公裏。
值得一提的是,除了插混産品,上海車展前夕,自主品牌一系列插混平台、技術已經接連落地。從紅旗混動平台 HMP,到長城 Hi4 智能四驅電混技術,再到奇瑞鲲鵬超性能電混 C-DM 等,自主插混技術不斷創新,而且越來越堅定于 " 多電少油 " 的發展方向。
自主品牌的插混市場高歌猛進,一些醒過神來的合資品牌也終于開始推出插混産品,試水插混市場。
上海車展上,廣汽本田就在其拳頭産品——雅閣上做起了插混文章。上海車展上,全新雅閣 e:PHEV 亮相,其搭載了最新的第四代 i-MMD 雙電機混合動力系統,純電續航達到 82km。
除了推出插混産品,廣汽本田也宣布,将插電混動作爲電動化轉型的重要方向。據悉,廣汽本田 2027 年之後将不再投放新的純燃油車型,其電動化産品将覆蓋每一個細分市場,分别布局在 e:PHEV 插電混動、e:HEV 油電混動、e:NP 純電動三大動力領域。
" 雅閣作爲廣汽本田的銷量與技術支柱車型,首次引入 e:PHEV 插電式混動系統,是我們加速推進電動化的重大舉措之一。" 廣汽本田執行副總經理李進表示,全新雅閣 e:PHEV 進一步強化了雅閣品牌的智能化、電動化形象,也會有助于加快推進廣汽本田的電動化事業進程。
上海車展上,東風日産也宣布了将堅持純電、e-POWER、插電混動三線并行的電驅化技術路線,旗下啓辰品牌則帶來了 " 啓辰大 V DD-i 超混動 " 車型,實現了 1132km 的綜合續航裏程、18.4kWh 電池容量、110km 純電續航裏程。
但綜合來看,大多數合資品牌在插混上僅是初步布局,淺嘗辄止,其主要混動路線還是以油電混動爲主。如果想要在插混市場逆襲自主品牌,合資品牌必須敢于去革自家燃油車的命,把資源全面投向以電爲主的插電混動車型上。
過往:從邊緣技術到市場主流
插混的命運轉折點,在 2021 年。
那一年,比亞迪 DM-i 超級混動、長城汽車 " 檸檬混動 DHT"、長安藍鲸 iDD 混合動力系統、雷神智擎 Hi · X 等爲代表的自主插電混動技術集中亮相,并逐步搭載産品上市。
得益于以雙電機串并聯架構爲核心的 DHT(Dedicated Hybrid Transmission)架構,插混車型普遍擁有了 100-200 公裏的純電續航裏程,虧電油耗也能達到 4L-5L/ 百公裏左右。
車百智庫(EV100_Plus)發布的文章《沒了免費的綠牌,新能源汽車還香嗎?》指出,在消費者眼裏,插混車型油耗不及 1.0 排量燃油車,價格相當于 1.5 排量燃油車,動力超過 3.0 升 V6 燃油車,日常通勤的話,用電省油錢,跑長途則燒油無裏程焦慮。
特别是在國内成品油的零售價大幅上漲,傳統燃油車的使用成本增加的大背景下,插混車型逐步形成了對燃油車的 " 替代優勢 ",一舉完成市場逆襲。
2021 年,國内插電混動車型銷量達 54.5 萬輛,同比增長 171.2%,增速略高于純電動汽車,市場份額不斷提升;2022 年,插電式混動汽車繼續高舉高打,銷量 151.8 萬輛,同比增長 1.5 倍。
值得一提的是,高速增長的插混市場基本被自主品牌占領。2022 年,僅比亞迪一家的插混車型就賣出了 94.6 萬輛,占據 62.32% 的市場份額。
更爲重要的是,自主品牌插混車型主要集中在 10 萬 -20 萬元的價格區間,這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合資品牌燃油車時代在這一市場的壟斷,爲自主品牌産品向上打開了突破口。
上海車展上,比亞迪展示了宋 Pro DM-i 車型
此前,10 萬 -20 萬元的價格區間,合資品牌的燃油車占據優勢,自主品牌在這一細分市場的産品鮮有爆款。但自主插混車型憑借技術、産品和價格的優勢,滿足了這一價格段用戶裏程長、性能好、成本低的用車需求。同時,自主品牌插混車型的價格,與同級别外資燃油車購置落地價相當,重塑了插電混動車與燃油車之間的競争格局。
從被認爲是一項隻能在傳統燃油車與純電動汽車之間夾縫求存的過渡性技術,到如今成爲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火車頭之一,在消費者硬剛需的推動下,插混成功完成了市場逆襲。
未來:純電和插混 " 雙輪驅動 "
插電混動市場的爆發會是昙花一現嗎?幾年前人們對這個問題争議頗多。但如今,随着消費者接受度的不斷提升,插混的未來已然明朗。
在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看來,目前電動車價格成本偏高、電池成本也偏高、補貼又在下降,所以未來 5-10 年插電混動和增程電動的占比會從去年的 22% 逐步提升到 30%-40%,甚至接近 50%。其中,占比最高的就是中級主流轎車,還有大型 SUV。
歐陽明高認爲,要深化汽車行業的電動化轉型,可以實行純電 / 插混 " 雙輪驅動 " 的戰略。他認爲,純電 / 插混 " 雙輪戰略 " 有利于汽車全産業鏈平穩過渡,緩解汽車行業電動車和燃油車之間的結構性矛盾;" 雙輪戰略 " 還有利于降低平均電池裝機量,平抑價格波動,緩解電池産業與整車産業的結構性矛盾。
上海車展上,比亞迪展示三合一驅動總成
特别是對傳統汽車企業來說,插電混動或将成爲傳統車企向電動化轉型過程中的重要選擇。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秘書長兼首席專家張永偉指出,插電車型的帶電量不再受補貼門檻的局限,大電池車型會越來越多。今年新車型的帶電量相比于幾年前有了大幅度提高。所以插電混合動力也在不斷創新,而且越來越堅定于多電少油的發展方向和發展要求。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