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0 月 10 日,話題 " 奪命菜鳥驿站 " 登上微博熱搜。微博認證爲 " 山西青年作家 " 的 " 張象 " 宣稱,自己的妻子于 8 月 25 日在太原富力城一菜鳥驿站二樓取件時,從驿站的一個洞中墜落下樓,摔成重傷," 可能面臨高位截癱 "。
" 張象 " 除了向公衆揭示菜鳥驿站存在極大的安全隐患,還從根本上質疑了菜鳥驿站作爲 " 中間商 " 存在的意義," 時間再往前幾年,我們全家人也不會陷入無盡的黑暗之中,因爲那個時候,我們在網上購物,快遞都會直接送到家裏,根本就沒有菜鳥驿站這種中間商存在!"
看到了 " 張象 " 的經曆後,諸多網友也紛紛指責,菜鳥驿站給自己帶來的諸多不快,主要集中于不送貨上門、收寄快遞價格不透明、服務态度不佳等方面。
頗爲諷刺的是,菜鳥驿站誕生之初,本是爲了給消費者提供多元化的最後一公裏服務,提高末端運作效率。成長過程中,菜鳥驿站屢屢陷入争議,或許是因爲諸多現實性因素制約之下,定位和目标出現較大偏差,一方面,阿裏不希望承擔驿站高昂的運營成本,另一方面,物流企業又需要驿站分擔額外的運營成本。諸多因素影響,菜鳥驿站淪爲了一個平台 " 甩包袱 " 的陣地,自然難以爲消費者提供高品質的服務。
盡管菜鳥将成爲阿裏 "1+6+N" 之後首個正式進入 IPO 進程的業務集團,但考慮到其沒有給消費者提供持續性的優質服務,即使成功登陸資本市場,其或許也難以獲得投資者的認可。
01
菜鳥本爲提高服務質量而生
官方資料顯示,菜鳥網絡誕生于 2013 年 5 月,由阿裏牽頭,聯合零售、地産、物流等企業," 計劃在 8-10 年内建立一張能支撐日均 300 億網絡零售額的智能物流骨幹網絡 "。
阿裏之所以在彼時打造菜鳥網絡,主要是因爲其正趁着電商行業正如火如荼的發展熱潮,布局 B2C 業務。易觀披露的數據顯示,2011 年 Q1,天貓市占率爲 31.4%,領先第二名京東 21.2 個百分點。
盡管天貓的市占率更高,但伴随着市場需求急速爆發,當時衆多第三方快遞企業的服務并沒有同步提升,存在諸多問題。這對于缺乏直營物流業務的阿裏來說,如鲠在喉。
圖源:興業證券
興業證券披露的數據顯示,2008 年 -2017 年,規模以上異地件快遞量複合增速 39.5%。2011 年,國家郵政局披露的快遞服務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快遞服務總體滿意度僅爲 68.9 分," 公衆對快件不能在承諾時間内送達、不能主動反饋投遞結果、快遞寄遞速度較慢不滿意 "。
爲了彌補物流短闆,阿裏于 2013 年聯合零售、地産、物流等企業,推出了菜鳥網絡,後又于 2015 年在安徽蕪湖推出了首個提供快遞代收服務的 " 菜鳥驿站 "。
圖源:興業證券
與京東物流全鏈條自營的 " 重 " 模式不同,阿裏最初并不希望深度介入物流的方方面面,僅僅希望 " 輕資産 " 運營菜鳥。這也是爲什麽阿裏選擇讓零售、地産、物流等企業持股菜鳥的首要原因。
簡而言之,菜鳥最核心的定位是物流體系體系中的 " 數據中樞 ",商家在菜鳥發貨後,菜鳥打出電子面單,然後讓 " 通達系 " 從菜鳥雲倉送到物流網點,再由 " 通達系 " 快遞員送至菜鳥驿站。
此模式下,菜鳥既有阿裏電商提供的流量,又具備物流企業的 " 配送基因 ",在兩個層面都擁有深厚的商業護城河。
事實證明,融合阿裏和物流企業雙重優勢的菜鳥網絡确實展現了極佳的商業想象力。胡潤研究院發布的《2023 全球獨角獸榜》顯示,菜鳥網絡估值 1850 億元,排名第十。
02
菜鳥驿站幫助物流企業轉嫁成本
菜鳥網絡選擇輕資産的運營模式,固然可以提高經營效率,但由于缺乏對上下遊産業鏈的有效約束,也難以爲消費者提供優質的服務。
圖源:菜鳥
比如,菜鳥驿站的誕生,本是爲了方便白天不在家的消費者及時收取快遞,提高快遞公司的投放效率。但受限于價格戰、加盟制等多重因素影響,菜鳥驿站在一定程度上已經成爲了快遞員和物流公司轉嫁成本的業務。
雖然諸多物流公司都持有菜鳥網絡的股份,但由于後者并沒有在物流全鏈條上占據絕對意義上的統治地位,随着行業競争加劇,快遞行業價格戰愈演愈烈。
中泰證券披露的數據顯示,2021 年初,順豐、圓通、申通和韻達快遞業務單票收入分别爲 17.26 元 / 件、2.38 元 / 件、2.51 元 / 件和 2.23 元 / 件,同比分别下降 12.4%、19.3%、23.9% 和 22%。
一般而言,快遞配送有攬件、分揀、配送三大環節,前兩個環節都能實現規模效益,唯有配送環節,極度碎片化,成本極高。調研數據顯示,中國末端配送成本占物流行業總成本的 30% 以上。
比如,如果一個小區有 30 棟樓,每個樓每天平均都有一個快遞包裹,那麽快遞員每天都需要在這 30 棟樓走一遍。如果遇到家裏沒人的情況,那麽可能還需要多次往返。
價格戰愈演愈烈的背景下,快遞企業如果想要生存,無疑需要減輕末端配送環節的成本。在此背景下誕生的菜鳥驿站成爲了物流企業 " 甩包袱 " 的最佳陣地。
北京石油化工學院一篇名爲《菜鳥加盟商的物流盈利模式分析》的論文顯示," 每經過加盟商代收的一件快遞平均可達效益約爲 0.6 元 "。這不光闡述了菜鳥驿站的盈利模式,更道出了物流公司的利益取舍。
在生産要素自由流動的背景下,快遞員不一一派送,而是選擇 " 付費 " 将一個或幾個小區的包裹投放到菜鳥驿站,說明此業務模式有利可圖。而每個消費者都自己去菜鳥驿站,則在一定程度上分攤了物流公司的配送成本。
對于菜鳥網絡來說,爲了減輕運營壓力,快速擴張,其推出的菜鳥驿站主打加盟制,平台不需要負責具體的運營成本,爲了讓驿站主能夠存活下去,無疑也樂得見到快遞員和消費者共同 " 反哺 " 菜鳥驿站。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也解釋了,爲什麽菜鳥驿站普遍存在服務态度差的問題,因爲這些驿站僅僅是加盟商,平台很難進行硬性約束,并且不直接賺消費者的錢,自然缺乏一般服務業應具備的誠懇态度。
03
輸了口碑還持續虧損,菜鳥壓力很大
盡管基于 " 提高效率 " 的運營理念,菜鳥網絡已經成爲了獨角獸,但值得注意的是,其過去幾年卻身陷虧損的泥潭無法自拔。
招股書顯示,2021 财年 -2023 财年,菜鳥淨虧損分别爲 20.15 億元、22.86 億元、28.01 億元,三個财年累計淨虧損達 71.02 億元。同期,菜鳥毛利率分别爲 10.5%、10.7% 和 10.5%,無明顯變化。
這主要是因爲菜鳥的營業成本居高不下所緻。招股書顯示,2021 财年 -2023 财年,菜鳥營業成本分别爲 471.89 億元、596.86 億元以及 696.53 億元,分别占總營收的 89.5%、89.3%、89.5%。
與入局之初僅作爲物流企業的 " 數據中心 " 不同,目前菜鳥已經開始布局重資産業務。招股書顯示,截至 2023 年中,菜鳥共管理 1100 多個倉庫,其中超 360 個爲國際物流專用倉,750 個爲國内物流專用倉;分揀中心有 380 多個,其中 27 個爲國際物流專用,超 350 個爲國内物流專用。
菜鳥之所以 " 變重 ",主要是因爲随着中國本土的物流行業競争愈發激烈,其一方面需要進一步提升經營效率,打造商業護城河,另一方面,也需要迎合全球物流行業高速發展的大趨勢,布局全球性物流網絡。
以 2022 财年 Q4 爲例,菜鳥經調整 EBITA 淨虧損爲 9.12 億元,同比擴大 55.9%。對此,菜鳥解釋稱,主要系 " 投資擴展全球智能物流基礎設施導緻經營成本增加所緻 "。
考慮到菜鳥正謀求登陸資本市場,不能再像此前一樣,無所顧忌的 " 燒錢 ",需要讓投資者看到盈利的可能性。因此,接下來菜鳥的核心戰略,或許就是降本增效。
圖源:菜鳥
這一點,透過菜鳥的員工數量可見一斑。招股書顯示,截至 2021 年末、2022 年末以及 2023 年 6 月底,菜鳥的員工數量分别爲 11694 名、14375 名以及 14099 名。縱向比較可以發現,今年上半年以來,菜鳥的員工數量已經不再增長。
菜鳥選擇降本增效,在商業層面固然有很強的自恰性,但對于消費者來說,或許并不是一個好消息。
目前菜鳥驿站存在的諸多問題,都建立在菜鳥和物流公司共同向消費者市場 " 甩包袱 " 的基礎上。而随着菜鳥進一步嚴格控制成本,消費者在菜鳥驿站之中,或許越發難以享受到優質的服務。
以上文章内容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功夫财經無關。如因作品内容存在侵權等問題,請及時與功夫财經聯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