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od Job》
人們注重食物原産地,除了對安全性和高标準的期望外,也出于對生活在别處的向往以及童年味道的懷念。
美國作家溫德爾 · 貝裏說:飲食就是生态活動。人們吃什麽、怎麽吃,決定了人類利用這個世界的方式,以及改變世界的幅度。
1
作爲雲南人,經常會被人問到 " 紅傘傘,白杆杆 " 的問題:什麽樣的蘑菇會讓人吃完躺闆闆?躺闆闆前是一種什麽樣的魔幻感受?事實上,吃了三十幾年菌菇,我并沒有這樣的親身體驗。
然而,對于生活在城市或者鄉村的雲南人來說,撿菌子都是刻在 DNA 裏的技能,這一點毋庸置疑。撿菌子這件事會上瘾。它簡直是一種不見血的狩獵。
在我小的時候,全家人會常常集體去 " 狩獵 "。我爸一進山就不太靈,大概率隻能撿到幾朵孤凋凋的菌子。我媽總能開出大盲盒,撿到臉盆一樣的大黃菌,扛起有小樹高的雞枞,摟住一窩子牛肝菌,對于這類能開挂的福将,我們是很服氣的。
我撿菌子不太行。恨不得每棵樹下面都去刨一刨,往往連簍底都蓋不滿。不過,常常碰見足球大的馬皮泡菌,這種菌子長大了便吃不得。跑上前去,用力一腳踢飛,破了的馬皮泡菌飛起來,揚灑出蓬蓬的淺灰色孢子,好像在曠野裏放了個烏溜溜的煙花。這些灑出來的孢子會在來年長出一窩小菌。
冒險本身成了菌子迷人的一部分。
2
雲南人對菌子有一種特殊的情感表達。我們會管野生的叫菌子,養植的叫蘑菇。沒有歧視,但絕不是一樣東西。
從某種程度上說蘑菇造就了雲南人也不爲過。有人說,高等靈長類生物因爲吃了具有迷幻作用的蘑菇,才快速演化出人類的腦。也有人認爲,早期的人類吃了有迷幻作用的蘑菇後産生巫術幻覺,宗教由此而生。柏拉圖在儀式中服用具有緻幻作用的蘑菇麥角,造成了希臘文化中的柏拉圖哲學。甚至有人認爲,食用野生蘑菇能讓人類的潛意識受到月亮能量的滋養,刺激想象力和直覺。
好吧,我知道這些論調在雲南遭遇的反對者會少很多。
邁克爾 · 波倫在《雜食者的兩難》一書中提到,維系人類生存有三條主要食物鏈,分别是産業化食物鏈、有機食物鏈以及采獵食物鏈。其中,采獵食物鏈指的是狩獵野生動物,采集野生蘑菇和城市中生長的果實。這條食物鏈能讓人們回到自然中去,重新思考他們的處境。
蘑菇給我們的啓示是,面對自然,我們的生命非常有限,所知也有限。
這也許是樂趣之外的另一種哲學思考。
當人們把奶牛關進工廠,把玉米變成好幾百種東西,接踵而至的悲哀在于它們徹底掩埋了人類與其它物種的關系。人們逐漸對于食物一無所知,得到的樂趣也彈指即逝。
果然,我們吃下去的東西以及吃東西的方式,決定了我們成爲怎樣的人。
3
菜頭,33 歲,原名蔡佳斌。約菜頭時,他剛放下吃野生菌米線的筷子。這幾年,他翻過的山頭肯定比我多,試吃過的菌子據說要拿倉庫裝。
菜頭曾經是一名小有名氣的廣告人,操盤過幾個一線飲品、食品的全案策劃。和菌子結緣純屬巧合,原點還得從大學同窗請的一頓野生菌宴開始,從此被菌子徹底拿下,開始涉獵菌類産品開發,一路追殺好吃的野生菌。
高端的食材,往往隻需要采用最樸素的烹饪方式。在菜頭眼裏,最初的高端食材是松茸。在菜頭看來,作爲野生菌裏的王者,松茸稀有少見,香味濃郁,很多人吃過一口便被捕獲,半生魂牽夢繞。
2017 年,大學同學吳志輝請菜頭到昆明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吃了頓野生菌。在這座全國最大的野生菌市場裏,雞枞菌、幹巴菌、牛肝菌、松茸、青頭菌、松露、奶漿菌等足足 300 種可食用菌,以數十元至上百元不等進行售賣,主打就是一個鮮字。
一口,隻需一口松茸下肚,菜頭就斷定自己這輩子注定和菌子有緣。
菜頭和阿輝兩個人在讀大學時就是常勝将軍,組隊參與過各類營銷、創業比賽,每每參賽非冠即亞,是那一屆畢業生裏面的創業明星。他們做了一個面向大學生的知識分享社區,運營沒出幾個月,就有風投拿錢想收購。畢業後,菜頭留在福建,創業做公司,阿輝來到昆明,做起了電商。
一鍋野生菌讓兩個老友再度聯手。2017 年,菜頭他們注冊了品牌,殺奔雲深霧霭中的野生菌市場而去。
4
" 一開始還是莽撞了。" 菜頭他們起初去山裏頭收菌子,狀況百出。
雨季是出松茸的好時節。找對撿菌子的人,就能尋到好松茸。菜頭沒想太多,向西開了六個多小時車,第一站去到了楚雄州祿豐縣高峰鄉,打算收購采菌人剛撿下的菌子。
" 一方面是缺少熟人帶路,不了解當地風俗。再一個也幹擾了原本的收購規則,損害到一些人的利益 "。這次愣頭青式的進山收購當然不會順風順水。菜頭和阿輝講了半天價還是屈服了,高價收了幾籮筐松茸和其它菌子,被鄉人強留下喝酒。
不喝就是不給面子。菜頭惦念着開車下山,不敢喝。雙方一直僵持到晚上十點多,鄉人才拍了拍菜頭的肩膀,放他們下山。
夜間的山路漆黑一片,急轉彎又多。倒黴的是,開出去不到 50 公裏,車壞在了原地,原本提到嗓子眼的心徹底抛錨。試了七八次,趁着手機有信号聯絡到本省的一個親戚,親戚第二天一早才找到他們,把倆人和一車菌子拉下山。
經過這次折騰,菜頭意識到," 隻要找到菌子源頭就能賺到錢 " 的想法太幼稚了,要想了解菌子,取得真正的好菌,要從了解和尊重當地人開始。
菜頭回到昆明,一面學習當地風俗,向人悉心讨教野生菌經驗,一面四處尋找有品質的松茸供應商,取得了達标出口海外 A 類菌的渠道。
在商業中,一切建立在人際關系之上,成功的秘訣并不僅在于知道如何做事,更在于如何和人打交道。
5
品嘗過楚雄的松茸,菜頭又瞄向了香格裏拉。他真正的野生菌發現之旅剛剛開始。
菜頭和阿輝帶上相機和電腦出發了。一個人開車,另一個人做産品頁設計,擔當客服。所有的工作都是兩個人幹。空下來就打包發貨,忙到淩晨,菜頭還得盤點當天的賬目和訂單,兩三點休息。
三小時後,新的一天從六點開始。兩個人有時候犯困迷糊大了,就包輛車去拉菌子。
在香格裏拉,大山環繞,雪峰挺拔入雲,無底湖清平如鏡,讓人安甯。然而,問題不會因此變少,收購、運輸、推廣、銷售,都要考慮好。
菜頭吸取了前面的經驗,一到地方就聘請了當地大學生作爲向導,一一打聽采菌子的時節、不同菌的價格,每種菌子都親口嘗一嘗。
在這裏,菜頭親手采摘到了密林裏的松茸,嘗了地道的烤松茸片,結識了一大群藏族朋友。他們藏語裏夾雜漢語,用手比劃着,傳授菌子的各類做法。菜頭感受到了,撿菌子是替生活減壓的最佳方式之一。
六年下來,菜頭和阿輝兄弟倆走過了數十個松茸産地,香格裏拉、雅江、甘孜沙德、阿壩小金、延吉、林芝。凡是有好菌的地方,他們都要去山上看一看,向最熟練的采菌人取經,猶如獵手将技法傳承給接班者。
6
逐漸地,菜頭發現,一個地方的産出跟當地的環境氣候,地形地理脫不了幹系。不同産區的菌子,外形、個頭、風味都有差異,要想分辨就得憑借挑貨人手上的經驗。
和菜頭固定合作的産區已經多達 40 個。" 野生菌生長的環境普遍複雜,一些小動物會去破壞它。對于貨品,需要二次分揀,按照等級分類。" 有些産區的菌子外觀很漂亮,但是挖出來百分之七八十都是有蟲的。有些産地出來的菌子,水分含量高,運輸要格外小心。
在四川阿壩州小金縣,菜頭被當地人對于菌子的尊重和熱愛而感動。那裏産出的菌子,無論在山裏還是市場上,無論是昂貴的松茸還是普通的紅菇,都被鋪上一層樹葉,保護起來。刨過的菌坑,人們也會小心翼翼地重新填土,把菌種埋進土裏,待雨季再長。
對待菌子的态度就是他們對待生活的态度。
爲了能盡最大可能保存好菌子的風味,菜頭在昆明、成都各建了鮮貨倉,在昆明還建了雜菌倉和幹貨倉。菜頭的鮮貨倉和雜菌倉連接着百名菌老闆,每一名菌老闆背後對應着多個鄉鎮的撿菌人。
" 野生菌有魅力的一點在于它不可控。因爲不可控,所以風險大。" 在菜頭看來,野生菌産業很難在短時間内實現标準化和規模化," 如果有人工幹預,那就不叫野生菌了。"
菌價的市場行情陰晴不定,收貨價一般是市場價的六七折。估價低了買不到貨,估價高了又容易虧本,考驗的是人的智慧和經驗。
7
2022 年,大旱,菌子減産。野生菌從源頭開始漲價,進倉庫的收貨價翻了番。
野生菌銷售大多是預售制,也就是說,在菌子沒上市前,各大餐廳、酒店就按照一定價格做了預定。" 打個比方,原來按 400 元每單做的預定,實際成本這個時候已經攀升到 800 塊,意味着,每發出一單,倒虧 400 塊。" 這波動蕩撞得菜頭搖搖晃晃。兩次封控倉庫,又損失了 80 萬。
市場的快速變化讓菜頭更加關注風險。" 我們一直在擴充品類,從一開始的單品到現在的幹鮮多品,松茸類占比下降到 15%",菜頭說,他已經做好準備,即使明年的銷量再次下滑,也能有效掌控一些不必要的損失。
菜頭在電商平台上做推廣和售賣,第一年就霸榜平台,成爲菌菇類的 TOP3。他把團隊兵分兩路,一支在廈門做産品開發和營銷策劃,還有一支在昆明做産品加工和倉儲管理。菜頭則全國各地跑,每年的産菌季待在昆明。
菜頭說,創業前三年從無到有,感覺自己在做一件特别厲害的事情。後面三年很痛苦,都在想怎麽活下去。壓力大的時候,菜頭會給自己燒一鍋菌菇湯,配上一碗紅菇面線,回憶回憶最初爲什麽想幹這件事,順便滿足一下口腹之欲。
每個人都會碰到一段像蘑菇一樣的低谷期,感覺就像被埋在黑暗中,沒有人知道,也沒人來幫忙。事實上,菌子偏偏在落雨時冒出來。
8
菜頭最喜歡幹的事是做菌菇類産品開發。
開發什麽樣的新品主要從市場數據來。" 我們會去做調研,如果需求、競争、流量等數據符合預期,就會立即啓動項目,制作出樣品。"
市場上的菌湯包、野生菌鹽被他嘗試了遍。失敗的也有,比方黑松露粉和黑松露鹽,就不太成功," 經過高溫加工,風味會減弱爲淡淡的蘑菇味,相較普通鹽更容易吸潮、結塊。" 市場上一些廉價的菌湯包也讓菜頭很無語,看着一些邊角料烘幹制品的銷量居然很高,這讓菜頭感到相當不值。
菜頭說,農業領域有足夠的種植戶和養殖戶,但缺乏推動農業現代化的産品經理。他希望有機會去把一件東西變成一件更好的東西,賦予它新的應用場景,讓市場接受它。
菜頭會常常關心山裏的狀況,問問菌農,旱情影響大不大?菌子産量如何?良品率怎麽樣?菜頭說,近兩年很多年輕人、大學生回到大山、回到藏區帶領鄉民創業," 他們有知識,會換位思考,和父輩很不一樣。"
與許多産業化種植不同,野生菌無法進行改良和研發。其優勢在于不容易被人爲控制,想要掌控它并非易事,而劣勢在于風險相對較高。爲了平衡風險,三年前菜頭和阿輝開始大幅增加種植基地的合作,對羊肚菌等可人工培育的菌菇進行品控,将野生菌和人工培育菌産品保持在 2:8 的比例。
我問菜頭,走過那麽多山,嘗過那麽多菌,哪一個瞬間最難忘。他說,是第一次去大山裏面,車壞在路上的那個夜晚。" 那天晚上,星河橫亘在頭頂,流動閃爍,是我這輩子看過最美的天空。"
(本文圖片由受訪者提供)
從 " 芥末堆看教育 " 到 " 不隻是看教育 ",芥末堆關注田間地頭和你我的明天。芥末堆 " 千耦計劃 " 把農業産業領域的同行者和終身學習者聚在一處,記錄真實個體故事,分享、傳遞、助力、共鳴。目前,芥末小攤線上版本已正式啓動,每周日晚 7 點在視頻号開始直播。未來還将陸續推出項目考察、公益研學等線下活動。敬請期待并密切關注!
千耦計劃面向農業産業創業者、從業人員、專業人士、社會熱心人士開放。除此以外,你還可以把你的故事預先寫下來,拍下來,發送至[email protec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