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日晚,李佳琦在直播間哭着道歉,他稱不應該迷失自己,讓大家失望了,承諾将保持最佳狀态陪伴大家,并真誠接受批評,用心服務好所有消費者。該消息迅速登上熱搜首位,熱度 " 爆 "。
9 月 11 日淩晨,針對 " 李佳琦帶貨怼網友 " 一事,李佳琦也曾在微博向網友道歉。
在前一天的直播裏,李佳琦在講解一款花西子眉筆時,有網友在直播間評論質疑," 花西子的眉筆越來越貴了 "。當即,李佳琦反問道," 不要亂說,眉筆一直 79 元,國貨很難的。有時候要找找自己原因,這麽多年工資漲沒漲,有沒有認真工作。"
受此影響,@李佳琦 Austin 微博粉絲大量流失,截至 9 月 11 日 20:42,李佳琦微博粉絲已經從 3043.5 萬掉至 2952.9 萬,一天之内超 90 萬粉絲取消關注,且目前仍然在快速掉粉中。
不僅如此,李佳琦初代小助理付鵬的賬号被刷屏。據了解,李佳琦付鵬沒走紅時是直播搭檔,付鵬被稱爲小助理,2020 年 5 月宣布退出李佳琦直播間。
除了李佳琦,花西子也在這一事件中成了衆矢之的。網絡上 " 花西子 打工人專屬貨币單位 " 等微博熱搜話題不斷,引發了 " 花西子有多貴?"" 花西子付給李佳琦多少傭金?" 等等質疑聲。
【詳情回顧:】
花西子最新回應
曾有媒體報道稱,在業内平均返傭比例 20% 的時候,花西子大手一揮加高比例,部分主播甚至能拿到 60%-80% 的返傭。而在直播事件發生後,網上還出現了 " 李佳琦能拿到 80% 傭金 " 的傳聞。
9 月 11 日,花西子回應中新經緯稱,網絡上有關花西子對李佳琦的返傭高達 60%-80%,甚至是超過 100% 等信息均是謠言,花西子與李佳琦的合作返傭比例屬于行業平均水平。
據悉,李佳琦名下企業與花西子并無直接股權關聯。但澎湃新聞統計,2019 年 1-7 月,在李佳琦 118 次直播中,花西子出現了 45 場次,2020 年,在李佳琦直播間出現了 71 次,相當于平均每個月合作 5.9 次。
未來與李佳琦合作模式是否會有變化?花西子:不回複
另據貝殼财經,對于之後跟李佳琦的合作模式等疑問,花西子方面表示 " 不回複 "。
同時,對于花西子是否爲日本品牌,以及是否有工廠在日本,花西子方面明确否定:" 花西子是一家土生土長的國貨美妝品牌。"2020 年,花西子便已關閉日本研究所和工廠的所有合作。
李佳琦曾年入超 18 億
打敗 93%A 股公司
有數據顯示,在 "2021 年度中國網絡主播年度淨收入百強榜 " 中,李佳琦以年度淨收入 18.553 億元高居榜首,年收入超過大部分上市公司的業績。
據統計,目前 5274 家 A 股上市公司中,2021 年歸母淨利潤低于 18.553 億元的公司有 4897 家,占比達 93%。這意味着,李佳琦年淨收入超過 93% 的上市公司淨利潤。
若以營業總收入與之對比,有 2728 家 A 股公司 2021 年營業總收入低于李佳琦年度收入,占比達到所有上市公司的 52%。也就是說,超一半的上市公司經營一年的總收入,不敵李佳琦一個人一年的淨收入。
21 評論:李佳琦不應忘記出發點
9 月 11 日,淩晨 1 點多,李佳琦的道歉姗姗來遲。他在其個人微博中寫道," 今天沒有用‘所有女生’開頭,因爲李佳琦讓大家失望了,在看這條微博的所有人,對不起。"
實際上,一件商品貴或是不貴,是相對的,也是因人而異的。但李佳琦将 " 花西子越來越貴 " 的歸因爲 " 消費者不努力 ",那一句 " 找找自己的原因 ",無法回答對價格的質疑,反而将消費者推向了對立面。
讓網友們感到不舒服的是,這話語間難掩的居高臨下,撕裂了李佳琦與消費者站在一起、相互陪伴的感情基礎,這也有可能成爲李佳琦職業生涯最大的危機。
但對這一言論的反思,李佳琦輕輕掠過," 昨天我在直播間回應産品評論時,說了些不恰當、讓大家不舒服的話。" 他試圖再次回憶往昔,制造與消費者的共鳴。" 我本就是一個彩妝櫃台銷售員,深知大家的工作都是辛苦和不容易的。我說的話辜負了你們的期望,真的很抱歉。"
這封道歉信的内容雖然平實,但字句斟酌。然而,不僅是網友,連粉絲都不買單。
一直以來,粉絲對主播的寬容甚至袒護,不僅是出于對其選品的認可、價格的優惠,也是長期的陪伴鑄就的情感鏈接。換言之,達人主播爲消費者提供的不僅是産品價值,更是情緒價值,尤其是在直播電商走出價格競争的當下。
李佳琦對此亦是心知肚明,在道歉中他寫道," 一路走來,我知道大家的信任才是直播間最重要的基礎。" 在 2020 年 618 大促的媒體采訪中,他曾表示," 我覺得我的直播間是和所有女生的一種雙向陪伴,我去陪伴他們,他們也在陪伴我。"
與消費者站在一起,做消費者的代言人,爲消費者謀福利是達人主播經濟得以成立的基石,而今天的李佳琦卻無形抛棄了用一單單訂單将他投上 " 直播一哥 " 寶座的消費者。
這樣的轉變非一日之功,不知何時起,坐在直播間的李佳琦滿臉疲憊,他時常表示," 我已經不用工作了,爲了員工和你們(粉絲)我才工作的。"甚至說," 你們(粉絲)有些自私 "。
而與之想成鮮明對比的是,他曾經害怕停下直播," 如果你今天不直播了,說不定你的粉絲就會被那另外的 9999 場直播吸引住了,她可能第二天就不來看你了。" 他也曾在粉絲有時會勸他用胳膊試色,仍然堅持口紅上唇,甚至一次試三百多支口紅,試到嘴巴痛。但他說," 一定要試到我的嘴巴上,因爲這是我的工作,你沒有必要去因爲我的工作而可憐我。我就是因爲這個我才能賺錢,這也是我的一部分的收益。"
曾經憑着這樣的拼命與敬業,從商場櫃台 BA 成長爲月入八位數的主播一哥,李佳琦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銷售奇迹。但在此次與消費者的對峙中,看到的是他拒絕傾聽消費者的意見,他不再爲消費者換位思考,他甚至在質疑消費者的生活。
消費者将他高高捧起,他也離消費者越來越遠。他反思道," 我作爲主播應該一直帶給大家積極的正能量,并學會控制情緒。"
或許,李佳琦該找個心理咨詢師先調節一下情緒,再找回自己的初心。畢竟這個世界上,選擇比努力重要得多,他不應該忘記自己是在直播的風口飛起來的幸運兒,這背後既有互聯網流量的紅利,也有直播視頻興起的紅利。
來 源 | 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易佳穎)、紅星新聞、澎湃新聞、中新經緯、貝殼财經
SFC
本期編輯 劉雪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