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高端芯片管制進一步增強,算力芯片國産化的需求進一步提升,甚至迫切。不僅是算力芯片,從整個國内芯片産業來看,半導體行業仍然處于周期底部,邏輯芯片和存儲芯片等細分品類市場需求和企業利潤不算理想,整個行業觸底反彈的需求強烈。
觀察龍頭企業中芯國際的業績表現,大緻能看到最近芯片行業所處的周期位置,以及未來的可能性表現。
行業何時迎來反彈?
11 月初,中芯國際發布 2023 年第三季度報告,今年三季度營收 117.8 億元人民币,同比下降 10.6%,但環比第二季度 15.6 億美元增長 3.9%,處于指引的中位;歸母淨利潤 6.2 億元,同比下降 77.6%;毛利率爲 19.8%,較上季度下降 0.5 個百分點。
從出貨量來看,中芯三季度整體出貨量繼續增加,環比增長 9.5%。不過由于作爲分母的總産能持續擴張增至 79.6 萬片,三季度的平均産能利用率下降了 1.2 個百分點,爲 77.1%。
再看同樣是頭部的華虹公司,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 129.5 億元,同比增長 5.6%;實現歸母淨利潤 16.8 億元,同比下降 11.6%。華虹公司表示,半導體行情尚未迎來複蘇,公司第三季度業績依然顯示出韌性,實現營業收入 5.7 億美元,當季毛利率達 16.1%,符合此前的預期指引。
總體來看,中芯國際第三季銷售收入環比開始增長,似乎顯示邏輯芯片(CPU、GPU 等)的需求開始回暖,也側面透露出行業已經有恢複的迹象,雖然走出周期底部還需要時間,但不是沒有希望。
一方面,從中芯國際的資本支出主要用于産能擴充和新廠基建來看,未來頭部企業的産能還将繼續提高。另一方面,随着消費電子有複蘇迹象,C 端芯片業務也将逐漸迎來增長。
這似乎跟行業以及很多人的認知相悖,消費電子特别是智能手機業務連連走低,消費電子何時迎來的複蘇、甚至拉動芯片行業進入新周期?行業目前市場預期如何?
據 Counterpoint 季度報告,2023 年第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營收同比持平,但環比增長 15%,略高于 1000 億美元。其中蘋果公司引領市場,占據 43% 的全球智能手機營收份額,創第三季度新高。按出貨量份額計,三星在市場排名第一,但按營收計排名第二,占據 18% 的份額。在全球手機出貨量提升的背景下,三季度,小米、榮耀和華爲等中國手機品牌廠商的營收也有所提升。
所以,中高端手機市場需求依然強勁,特别是 5G 手機出貨量,也正在逐步增加。
根據 Wind 數據,TechInsights 數據顯示,今年三季度全球 5G 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 9%。雖然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降 0.3%,至 2.96 億部,連續第九個季度出現年度下滑,但正如上文所言,中高端市場依然有潛力。
與此同時,雖然三季度出貨量仍在下滑,但值得注意的是,年降幅已經大幅放緩,從上一季度的 -8% 降至本季度的 -0.3%。智能手機行業可能已經觸底,并将在 2024 年出現溫和反彈。
從結果來看,疊加正常的庫存水平、終端用戶需求的改善,以及三星和蘋果等主要廠商的新産品周期發布,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在今年三季度有趨穩态勢。
根據群智咨詢數據,今年三季度全球智能手機面闆出貨量達 5.1 億片,同比增長 18.7%。面闆出貨量有所增長,跟消費電子相關的芯片業務有回暖趨勢也很正常。
根據高通 11 月 2 日發布的 7-9 月第四财季季報及 2023 财年全年業績報告,在 non-GAAP 規則下,2023 财年第四季度營收爲 86.7 億美元,同比下降 24%;淨利潤爲 22.8 億美元,同比下降 36%。
看似成績一般,但得益于智能手機市場複蘇以及渠道庫存改善,該财報季的營收環比略有增長,也有向好趨勢。對比 2023 财年第三财季的季報,公司手機業務營收錄得 55 億美元,年降幅達 27%,不過環比出現增長,增長 4%,這正是得益于安卓手機的需求複蘇。
根據高通自己的預估,2024 财年第一季度營收将達到 91 億至 99 億美元。這也表明高通認爲 10 月至 12 月這個季度業績有望回升。
其實從整個消費電子産業來說,對于芯片的利好倒不是說全部細分品類都會複蘇,但的确勢頭還可以,特别是跟智能手機相比,個人電腦複蘇的态勢還要更好一些。
TechInsights 報告顯示,今年三季度全球筆記本電腦出貨量總計 5120 萬台,同比僅下降 7%,這是自 2022 年 Q1 以來市場跌幅首次放緩至個位數。
行業普遍認爲,盡管筆記本電腦市場需求仍然低迷,尤其是商業市場需求不算好,但下降速度正在放緩,這是不是表明市場已經度過了黑暗時刻?筆者更傾向于認爲,筆記本電腦市場正在緩慢複蘇。
疊加 Windows 10 的支持服務将在 2025 年結束,以及疫情前期 PC 購買帶來的更新周期,種種因素都将推動市場在 2024 年進入增長,而電腦市場的恢複也将利好芯片行業的市場複蘇。
還面臨哪些難題?
天風證券指出自 2008 年以來,全球共經曆了 4 輪半導體産業周期,而每一輪全球半導體周期見底回升,往往也預示着供給端的出清。如果疊加一輪新的科技産業需求,則往往會催生出大級别的 TMT 主線行情。
芯片行業觸底反彈是大勢所趨,但半導體行業要想從底部恢複還面臨一些問題。
從龍頭公司的業績來看,三季度整體行業還是在恢複,部分企業的出貨量回升。但如果企業産能迅速擴大,未來有産能過剩的風險。
根據中芯國際在三季度業績會上的說法," 從全球來看,晶圓整體需求沒有産能擴建得快,應該會産能過剩,需要很多時間慢慢消化。"
根據《21 世紀經濟報道》,今年上半年,21 世紀經濟報道記者就指出,雖時值半導體行業下行周期,但各大龍頭仍在大舉擴張,英特爾宣布對晶圓制造業務進行重大轉型,投資超過 600 億美元;三星則在美國德克薩斯州泰勒市建造一座價值 170 億美元的芯片制造廠;中芯國際、華虹半導體也有逆周期擴張之勢,據天風證券的測算,國内一二線晶圓廠明年将新增産能 33 萬片 / 月。
産能過剩的結果就是廠商報價逐漸走低。今年年初以來,晶圓降價的消息就頻頻放出,這也直接體現在企業的三季報中,晶圓代工廠商爲了提升産能利用率,降價幅度都高達兩位數的百分比。
根據《21 世紀經濟報道》,據業界人士透露,市場上僅台積電價格依然堅挺,其他廠商幾乎無一幸免。
産能過剩直接導緻産能利用率下降,已經讓不少廠商頭疼,想着怎麽提升。
台灣聯電預計,四季度季産能利用率恐将由上季的 67% 降爲 60% — 63%,爲近年單季低點;受産能利用率持續修正影響,毛利率将由上季的 35.9% 下滑到 31% — 33%。
這裏就提到廠商面臨的另一個問題——毛利率。中芯國際作爲國内龍頭企業,也沒能逃脫這個問題。
疊加産能提升、折舊數額持續增長,芯片企業的毛利率承壓越來越重。中芯國際自己也表示,展望第四季度,預計第四季度銷售收入環比增長 1% — 3%,毛利率将繼續承受新産能折舊帶來的壓力,預計在 16%-18% 之間。
華虹公司第三季度毛利率 16.1%,同比下降 21.1 個百分點,環比下降 11.6 個百分點,
總體而言,龍頭企業尚且如此,可見整個芯片行業的毛利率都在承壓。雖然消費電子行業可能帶來市場增益,但能有多少還有待确認。
尾聲
研究機構 IDC 于 11 月 14 日調高了對于全球半導體市場的展望,認爲 2024 年會加速恢複增長。預計 2023 年全球半導體行業收入爲 5265 億美元,高于此前 5188 億美元的預測。此外 IDC 還将 2024 年的收入預期從 6259 億美元上調至 6328 億美元,增長 20.2%。
市場觸底已經很久,整個行業都在期待有一個好的轉向。
好消息是,目前行業的一個共識是,半導體行業周期底部的局面将在明年上半年左右結束,市場還算積極,畢竟消費電子已經有回暖迹象,而芯片代工的 C 端業務跟消費電子回暖息息相關。
下遊需求一旦提升,晶圓代工的産能利用率也将迅速回升,雖然消費電子不是唯一正相關因素,但總歸是好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