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經緯 1 月 5 日電 題:車企入局動力電池市場," 鲶魚 " 來了?
作者 申建國 華泰證券研究所新能源行業首席分析師
随着新能源車企之間的競争不斷升級,車企之間不僅拼 " 車技 ",也開始布局自制電池。近日,廣汽埃安、極氪、蔚來三家造車新勢力陸續發布自研電池進展。而長安汽車此前也在廣州車展上發布了自研電池品牌 " 金鍾罩 ",奇瑞汽車也透露 2024 年将正式推出自研電池産品。
車企爲何紛紛自研電池?主要原因是動力電池是新能源車成本占比最高的零部件。因此,特斯拉、蔚來、吉利、廣汽等車企爲擺脫對于電池廠的依賴以及控制成本,紛紛下場自制電池。目前,部分車企剛實現電池量産,部分車企仍處于研發階段。但我們認爲車企自制電池存在以下困難:
第一,造車與造電池能力要求迥異,車企自制電池在産品力上難以短期追趕上專業電池廠。車企長于機械與電子,而電池制造更多需要長期摸索積累對于電化學體系的深刻理解,車企缺乏對此的經驗積累。甯德時代脫胎于消費電池龍頭 ATL,億緯锂能與比亞迪等亦有長期消費電池制造經驗,車企難以短期超越電池企業數十年的經驗積累。
第二,電池行業規模效應強,生産效率要求高,自制電池降本短期難見效。動力電池爲重資産行業,電池龍頭規模效應更強;電池生産環節管控節點多,專業電池廠良品率與生産效率高,能有效控制成本。車企自制電池規模體量小,而且良品率與效率前期也落後于專業電池廠,自制電池成本上相比外采短期難有優勢。
第三,車企資金壓力大,對自制電池支持有限。動力電池研發與産能建設均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但國内電動車價格戰激烈,車企盈利與現金流普遍承壓,自制電池資金壓力巨大。2023 年 1-3 季度,甯德時代 311 億元的歸母淨利潤與 527 億元的經營活動淨現金流,支持了 149 億元的研發費用投入和 269 億元的資本開支。作爲對照,蔚來長期處于大幅虧損狀态,現金流緊張;吉利汽車 2023 年上半年經營活動淨現金流爲 107 億元,歸母淨利潤 15.7 億元;廣汽集團 2023 年 1-3 季度,歸母淨利潤 45 億元,經營活動淨現金流 40 億元。
綜上,我們認爲車企自制電池更多是作爲補充供應,增強車企與電池廠議價能力以及新技術研發平台,不會對動力電池行業造成颠覆性影響,專業電池廠仍将是主流供給。 ( 中新經緯 APP )
本文由中新經緯研究院選編,因選編産生的作品中新經緯版權所有,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它方式使用。選編内容涉及的觀點僅代表原作者,不代表中新經緯觀點。
責任編輯:宋亞芬
作者:鄭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