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來源:整理彙編自網絡公開資料。
輪值主編 | 智勇 責編&值班編輯 | 少将
第 7260 篇深度好文:5333 字 | 13 分鍾閱讀
職場成長
筆記君說:
情商,一般說來就是指 " 爲人處世 " 的能力,這是非常重要的能力。今天,我們來聊一聊 " 情商 " 這個話題。
情商,是我們在個人能力上很關注的一項,每個人都喜歡别人評價自己 " 情商高 "。
而在現實生活中,能稱爲 " 高情商 " 的人,往往在人際關系上非常厲害。身邊的人,對他(她)的印象也都非常好。
如果說,大腦的智商是每個人的 " 硬件設施 ",是天生的。那麽,情商更像是 " 軟件系統 ",是可以優化叠代的。我們每個人,其實都可以成爲 " 高情商 " 的人。
一、情商,就是情緒管理的能力
面對同一件事情,高情商與低情商的區别,就在于如何去有效溝通并進而實現解決問題。
高情商的人,能在處理事情的過程中态度不卑不亢,以解決問題爲導向,而不是讓情緒随意發洩。
卡耐基也曾說:" 如果你是對的,就要試着溫和地、技巧地讓對方同意你;如果你錯了,就要迅速而熱誠地承認。這要比爲自己争辯有效和有趣得多。"
1. 高情商和低情商的差别
看到兩個發生在機場的視頻,很有意思。
同樣是碰到飛機延誤的情況,兩個人不同的溝通方式,結果完全不一樣。
第一個女孩,在發現飛機延誤後,積極的和航空公司溝通退票、改簽事宜,有理有據、把訴求講得明明白白。
她先是列舉了相關法律法規:按照民航的法律規定,延遲飛行所産生的經濟補償應該執行,而且是由于航空公司一方所導緻的航班延誤和取消,所以乘客是有權利免費的退改簽。
然後再指出航空公司不合理的地方,最後提出相關訴求:解決食宿、經濟賠償、協助乘客們免費退改簽、安排補班飛機。
幾番溝通下來,簡直就是 " 教科書式維權 ",既沒有像别的乘客那樣扯着嗓門大吼大叫,也沒有忍氣吞聲卻在心裏抱怨,她不卑不亢,有條不紊,讓人如沐春風。
而相似的情況,另一個男孩同樣遭遇飛機延誤,不擅溝通隻顧自己宣洩情緒,對航空公司人員一直大吼大叫:" 我要飛,我必須要飛。"
網友的調侃段子讓人忍俊不禁:" 給他一個風筝,讓他飛吧。"
同一件事,兩個人處理事情的方式不一樣,結果也就截然不一樣。
高情商的人知道用合理的方式表達訴求,自然能取得最佳效果,而不是将自己的情緒需求放在第一位。
2. 情商,就是情緒管理的能力
哈佛大學心理學教授丹尼爾 · 戈爾曼說:情商,就是情緒管理的能力。
有一個公司的女性創始人,初見她的人,都很難将她與創始人、CEO 這些詞聯系在一起。
她總給人感覺總是溫潤如玉,說話輕聲細語,臉上總是帶着笑意。
其實在創業過程中,着急暴躁、血壓升高、厲聲呵斥,可能都是常發生的事,若還能時刻做到高情商溝通、保持情緒平和,真的是要有一番修煉才能達成的。
好好說話,放低聲音和放慢語速,有時候反而更有說服力,甚至化戰争于無形。
《掌控力》一書中也提到,低音量确實比高音量更有說服力。
就比如有些職場人在溝通失敗後,惱羞成怒的在公司裏大喊大叫,能收服人心麽?
不能。隻會令人厭惡。
從古至今,所有的 " 溝通 " 專家,如唐雎、諸葛亮、孔子等,都不是靠嘶吼來扭轉乾坤的。
人們隻有在最放松的狀态下,才更願意去聽别人說的話。
而高情商的人,能夠提前巧妙的組織好 " 溝通氛圍 ",也隻在自己沒有威脅時,才會放下防禦,去接納他人。
二、不要被情緒操控,成爲狂奔的野馬
非洲大草原上,有一種蝙蝠,專門靠吸動物身上的血維持生存,而野馬正是它們的目标。
之前人們認爲,有一部分善于奔跑的野馬正是因爲被蝙蝠叮咬,才會喪命。
但之後動物學家進行了研究,得出的結果卻讓人大吃一驚:原來蝙蝠所吸的血量并不緻死,野馬真正的死因來自于自己的暴怒。
在被蝙蝠咬傷後,大多數野馬急于擺脫蝙蝠,而不斷狂奔,最終疲勞緻死。
很多時候,人被情緒左右,何嘗不就是 " 狂奔的野馬 "?
遇見危機的時候,遇到意外的時候,他就會抱怨。抱怨公司,抱怨同事,甚至抱怨客戶。
但陷入情緒裏,并不能解決什麽問題,反而會帶來額外的壞結果。
美國社會心理學家費斯汀格(Festinger)有一個很出名的研究,被人們稱爲 " 費斯汀格法則 ":生活中的 10%,是由發生在你身上的事情組成的,而另外的 90%,則是由你對所發生的事情如何反應決定的。
如果發生了一些意外,産生的影響,隻不過 10%,當我們去解決它,甚至能消除不好的影響。
而我們如果情緒不穩定,選擇發脾氣、抱怨,那麽就沒有辦法思考,也難以做出理性選擇,會引起一系列的連鎖反應。
比如管理者,下屬有一件事情沒有做好,管理者在情緒裏,就容易說下屬能力不行。
當下屬犯了一個小錯誤,管理者在情緒裏,就容易說下屬态度有問題。
當我們情緒失控的時候,我們就會憤怒地表達,而不是表達憤怒。我們可能會說:" 你什麽都做不好,你還能幹什麽?"
設想一下,如果其他人對我們這麽說,我們的感受是怎樣的?
一定是抗拒的。
這時候,兩人都不會朝着解決問題的方向溝通,最終走向了極端。所以,别忙着發洩情緒,而是要共同解決問題。
三、高情商的人,從不說這 7 句話
在職場上,我們大部分時間和同事在一起,在工作中建立起友誼對我們的幸福和成功都很重要。
但是,如果感到憤怒、煩惱或出現某種消極情緒,最好不要告訴别人。
爲什麽呢?
其實原因很簡單——展示自己消極的一面會降低在别人眼裏的形象,也會讓自己和其他人疏遠。
所以,我們要避免在辦公室裏說下面這幾句話。
1." 我好累啊。"
不要時不時地說自己有多累多累,這樣說話,分分鍾就把自己的負面情緒傳染給大家了。
疲勞感這種東西,我們每個人都有。但是千萬别認爲自己比大家都累。
不管是頭一天晚上沒睡着覺,還是經過了漫長的一天好不容易捱到了下午 6 點,隻要抱怨自己累了,就是在放任負能量充滿全身,而且也會讓周圍的人感到沮喪。
2." 我有點不爽。"
我們可能會對工作上的某些事情感到不滿,原因有很多。比如工作安排不合理、同事溝通不到位、工作沒對接好等等。
但在辦公室裏,還是把不滿留給自己吧。如果我們經常說自己又被誰惹毛了,這會給人留下性格和心情的負面影響,更容易因一丁點小事和其他人發生争執。
高情商的人,會架起一座能夠把消極轉化爲積極的橋梁。
3."XXX 真是煩死了。"
當事情不盡如人意時,我們可能會對周圍的人或環境産生不滿。
所以,有時候可能會脫口而出這句話—— " 這個地方真讨厭,煩透了 ",或者 " 給客戶推銷産品真是煩死了,介紹了一大堆,他們卻對我們說不。"
這麽抱怨是可以理解的,因爲有時候事情真的很傷人。但是宣稱自己 " 厭倦了 " 或者什麽東西 " 煩透了 " 隻會讓人聽起來情緒不穩定。
即使事情沒有如我所願,也要克服它,找到一種積極的方式來表達自己的感受,或者幹脆就什麽也不說。
4." 我有點擔心 / 害怕 XXX。"
辦公室裏有那麽多的情況會讓我們擔心。
我們可能害怕不能在最後期限前完成任務,或者擔心老闆不喜歡我們即将要做的報告。
或者在毫不知情的情況下陷入辦公室政治的僵局,因爲也許某個同事認爲我們有意竊取他們的地盤。
這些情況足夠讓我們擔心了。
但千萬記得,不要和同事分享自己的擔憂和恐懼。因爲一旦這麽做的話,我們的整個能力可信度就會下降,因爲同事們會認爲我們是一個更軟弱、更孤立的個體。
所以,把這些消極的想法留給自己,在跟他人交往的過程中盡量表現出自信和融洽。
5." 我才不在乎呢!"
我們有時會在辦公室聽到這種說法,當某個同事對某個決定感到不安,但又想表現出這一決定回影響到自己的時候,他就會說:" 沒有得到那個任務也沒什麽大不了的,我才不在乎呢!"
這種充滿了壓抑着的憤怒的表達方式,其實顯示出了一種情感上的無能,因爲它很明白地展示出了說話人内心的憤怒與不服氣。
6." 沒門!"
" 沒門 " 這句話其實相當地決絕,類似的表述也能透出這股情感。
比如 " 我不可能在明天之前把報告做好 ",或者 " 晚上加班工作把事情做完?不存在的。"
隻要是類似的表示,你就傳遞出了一種消極的信号,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顯示了你刻意保持着情感上的距離,以及缺乏合作意識。
所以,最好保持一種開放的心态,不要時刻想着拒人于千裏之外,多找機會培養與人合作的意識。
7." 無所謂了。"
這是在辦公室(和家裏)展示自己消極思想的絕佳之語,論頻繁程度難有能出其右者。
這句話的潛意思裏透露出一種咄咄逼人的信息:" 無論你說什麽或想什麽,對我來說都無關緊要。"
例如,一個經理可能會對自己的團隊說:" 我們需要定期開會直到把這個問題解決爲止。" 然後團隊中的一員說道," 我反正無所謂。"
這句話的負面影響在于,說話人實際上是在說," 你不管怎麽樣都是在做你想做的事兒,反正你一定會這麽做,我何必在乎呢?"
在非正式談話中,這個詞還可以用來 diss 某人做了我們不喜歡或我們沒有參與其中的事情。
這句話無論在哪個場合說出來,都帶有一股惡意和無能爲力的味道,透露着對交談者的蓄意爲難。
所以,最好在所有對話中,都盡量不要把這句玩世不恭的話說出來,除非你是在表示自己的好脾氣,比如 " 不管客人怎麽樣,我都無所謂啦 ",或者 " 沒關系沒關系,孩子嘛,無所謂啦。"
除此之外,盡量以一種得體的态度,來應對生活中的諸多不如意。
以上這 7 句話一說出口,容易讓大家把你定位成一個局外人——換句話說,就是一個不合群的人,或者一個對周圍的人和環境感到不舒服的人。
在這樣的環境中,周圍人形成的一道無形屏障一定會給你帶來不少的壓力,甚至可能形成一種惡性循環,對你長期的發展形成極爲不利的影響。
所以,爲什麽不想辦法避開這些消極因素,用積極的态度和語言去擁抱你周圍的環境和人呢?
退一步來說,如果我們真的有情緒,我們也可以找一個沒人的地方去發洩,最大程度地保留我們對外的 " 體面 " 和形象。
四、用這 3 個方法,管理情緒
控制情緒很重要。那麽,該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
1. 物理分割法
在工作的時候,要爆發沖突的時候,拿出職場人的智慧和情商。
發脾氣沒有用,即使我們抱怨再多,受到的委屈再多,當下最要緊的一件事就是把工作做好。
所以在我們想要發火的時候,必須先保持冷靜,比如出去走一會兒,或者深呼吸。
心理學上,有一個十二秒效應:人被某件事情引起暴怒的時間隻有 12 秒,過了這段時間人會恢複往日的平靜。
可惜的是,大多數人會被這 12 秒控制,說出或做出後悔的事。
因此,用物理分割法,暫時隔斷自己的情緒。等容易讓我們失控的 12 秒悄悄過去,再進行思考和決策。
2. 尋求正向的表達
處理好情緒後,就要處理事情,要和他人溝通。溝通的目的,是爲了與他人一起将事情做好。
所以在能力範圍内,調節對方情緒也非常重要。
不能采取暴力溝通,而是要用更理性的表達方式。
比如,管理者跟下屬說 " 這點小事都幹不好 ",可以換成:" 你遇到了什麽問題?我們來看看,如何把它做完善。"
針對事實的表達,以解決問題爲目的,進行溝通,才能将大家拉回到正确的道路上,從而齊心協力,做好事情。
3. 找到情緒的根源
把工作做完之後,如果我們還是有情緒,堵不如疏,可以找一個環境發洩。
有情緒是正常的,每一個人都有七情六欲,如來也有獅子吼。
如果我們不讓糟糕的情緒釋放在一個安全的環境裏面,它就會以意料不到的方式出現,給你帶來諸多的困擾。
釋放過後,更重要的是複盤,找到讓我們情緒爆發的原因,并且尋求解決方案。
想一想:
我是因爲什麽而想發脾氣?
在整個過程中,我有怎樣不好的感受?
如果是自己的問題,那麽要設想最壞的結果,并且想想自己是否能接受最壞的結果。在推演之下,察覺到嚴重性,從而提升情緒爆發的阈值。
如果是同事不靠譜,是合作夥伴不負責任,或者下屬存在問題。
那麽在事情解決以後,在我們的狀态穩定以後,要和對方 " 核對情緒 ",進行雙向溝通。
發生的具體事件就是活生生的案例,和他進行就事論事的探讨,然後再提出自己的标準和訴求。
我們心平氣和地和對方溝通,對事不對人,對于我們的建議,對方大概率能虛心接受。
當建立了同一套标準,達成了共識,大概率能友好共處,避免點燃情緒。
結語
總結一下,所謂情商,其實就是管理情緒的能力。
高情商的人,是管控情緒,情緒是他的工具。
而低情商的人,是被情緒管控,他是情緒的工具。
要做好情緒管控,我們可以采用物理隔離、正向表達、找到根源、尋求化解的方法。
這樣,我們就可以對外展示更好的自己,我們周圍的氛圍會更和諧,生活和工作也就有了更多可能。
就像毛澤東主席說的——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把朋友搞得多多的,把敵人搞得少少的。
參考資料:
1.《高情商的人永遠都不會說的 7 句話》,喜湯,36 氪 APP;
2.《一個人最大的本事,是能控制住情緒》,張麗俊;
3.《越聰明的人,溝通路徑越短》,曉芳說職場,36 氪 APP。
* 文章爲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筆記俠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