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 | 虎嗅科技組
作者 | 丸都山
編輯 | 王一鵬
頭圖 | 視覺中國
在造車這件事上,雷軍可能比人們想象的更加理性。
11 月 15 日,工信部網站更新了第 377 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産企業及産品公告》,小米牌純電動車型的名字赫然在列,在正式宣布造車的三年後," 年輕人的第一台電動車 " 終于有了雛形。
在電動車項目被置于聚光燈下的同時,小米的主營業務也引發了業界的高度關注。畢竟,當雷軍喊出 " 投資 100 億美元造車 " 的口号後,投資者們不止一次對小米的未來表示關切。
但至少在現階段的财務數據上,小米足以打消這樣的顧慮。
11 月 20 日晚間,小米公布了截至 9 月 30 日的第三季度财報。期内小米集團實現營收 708.94 億元,同比增長 0.6%;實現經調整淨利潤 59.9 億元,同比增長 182.9%。
從外部環境來看,本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市場出貨量跌幅雖有收窄,但遠沒到觸底反彈的時刻,直接競争對手華爲本季度也攜帶 5G 機型強勢回歸;從内部環境來看,包含造車項目的創新業務費用持續走高,在财報發布後的業績交流會上,小米方面也明确表示," 明年上半年量産的目标不會變 ",也預示着接下來小米的生産運營成本會進一步提高。
不過,這些不利因素并沒有影響小米的業績表現,小米本季度甚至還創下了 1276 億的曆史最高現金餘額。
這不由讓人聯想到賈躍亭與他的樂視,兩家公司曾經在手機、電視、視頻等多個領域針鋒相對,且互相都借鑒過對方的先進經驗,結果也是互有勝負。但唯獨在造車這件事上,兩家走上了完全不同的道路。
小米做對了什麽?
今年 8 月,小米例行舉辦了雷軍的第四次個人年度演講。
除了老調重彈的高端化戰略,以及對大模型的發展規劃外,雷軍在那次年度演講上對于造車項目隻字未提。耐人尋味的是,就在雷軍年度演講的同一天,賈躍亭在微博上高調宣布,籌辦 9 年的 FF91 量産車型正式交付。
相較于當下可以暢所欲言的賈躍亭,雷軍和小米在造車問題上面臨的輿論壓力并不小。在國内五大手機廠商中,小米是唯一一家上市公司,自然也成爲在每個财報季最容易被集火的對象。
而通過今年前三個季度來看,抛開澎湃 OS 發布,大模型項目上馬這些業務創新外,小米當前的策略總結下來其實隻有一條:死守基本盤。
反映在核心業務智能手機上,根據 Canalys 的數據,本季度全球智能手機出貨量同比下跌 1.1%,在市場持續萎縮的背景下,小米本季度智能手機出貨量達到 4180 萬台,同比增長 4.0%,全球市場占有率提升 0.5 個百分點,達到 14.1%。對比今年二季度,小米智能手機出貨量環比增幅更是高達 27%。
需要說明的是,小米手機出貨量的增長主要來源于拉美及非洲等地區,這些新興市場在獲得新用戶的同時也會不可避免地帶來一個問題:ASP ( 平均售價 ) 及 ARPU 值(每用戶平均收入)會降低,财報數據顯示,本季度小米手機 ASP 由去年三季度的 1058.2 元減少 5.8% 至 997.0 元,這對于主推高端化的小米來說會造成一定負面影響。
當然,用戶增長帶來的收益也是實打實的。财報顯示,截至今年 9 月 MIUI 全球月活數已經達到 6.23 億,同比增長 10.5%,這給小米的 IoT 業務及互聯網業務的同步增長奠定了基礎,這兩項業務在三季度營收分别同比增長 8.5% 及 9.7%。
盡管小米在汽車行業的野心已展露無遺,但難能可貴的是,小米并沒有顧此失彼地将資源傾注到新業務上,反而更加重視手機及 IoT 新用戶的拓展。
作爲對比,當年的樂視在硬件業務上的起點其實并不低,比如樂視超級電視曾在三年内創下國内市場 600 萬台的累計銷量,樂視手機也曾實現單年 2000 萬部的出貨量。但各業務部門之間幾乎都是在以 " 此消彼長 " 的态勢發展,比如在 2015 年樂視正式進入手機行業後,營銷渠道全面傾向手機,導緻超級電視的銷量在當年直接腰斬。
此外,樂視的硬件業務基本都是以打破價位邊界的方式來實現市場滲透,其定價完全低于成本線之下,最終還是由上遊的器件供應商來買單,當手機業務因欠債風波毀于一旦後,樂視的造車計劃也開始無限期延期。
而當下的小米,在盈利能力上,要比當年的樂視領先幾個維度。
客觀來說,今年手機行業雖然景氣度依然不佳,但好消息是以存儲芯片爲主的零部件價格較去年相比有着較大的下降,在終端産品價格不變的情況下,廠商即使什麽都不做,毛利率也會升高。
反映在财報上,今年小米在手機出貨量同比增長的情況下,銷售成本(包括零部件成本)由去年三季度的 587.5 億元下降爲今年三季度的 547.8 億元。
與此同時,小米在去年就開始着手于 " 去庫存 " 行動,在本季度也收獲了成效。财報顯示,期内小米整體存貨金額爲 368 億元,同比下降超過 30%,爲過去 11 個季度最低庫存水位,低庫存水平也讓存貨減值下降,使毛利率相應有所提升。
在零部件價格下降和去庫存成功的雙重作用下,小米本季度在實現出貨量提升的同時,毛利率同比上升 6.1 個百分點,達到 22.7%。
一切求穩
前不久,小米發布了搭載骁龍 8Gen 3 的小米 14 系列,起售價 3999 元。
與上代機型相比,在基礎版的内存規格從 8+128G 升級 8+256G 的前提下,價格維持不變。而對比前幾代旗艦機型能夠發現,自 2020 年小米 10 系列發布以來,小米數字系列的起售價始終保持在 3999 元。
根據 Couterpoint Research 的統計數據,自 2020 年以來,中國大陸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已從 335 美元上漲至 385 美元。
因此,無論怎麽看,小米今年在産品定價策略上都偏保守。在小米 14 系列的發布會上,雷軍表示,"3999 元的起售價,這是最後一次了。"
不過,相對保守的定價策略也讓小米頂住了來自友商的壓力。根據小米方面公布的數據,在小米 14 系列開售 5 分鍾後的銷量已經達到上代産品的 6 倍,首銷銷量突破百萬。不難看出,剛剛創下毛利率曆史新高的小米,并沒有急于過大毛利,而是寄希望于讓利來進一步擴大市場。
比産品定價更加保守的投資策略。
财報顯示,截至 9 月 30 日,小米集團投資的公司總賬面價值爲 665 億元,在大舉進入汽車行業的同時,小米集團投資的公司在賬面價值上同比僅增長 7.1%。資本開支方面,不包含長期投資支出,小米本季度資本支出爲 17.99 億元,較今年二季度相比甚至有所縮減。
現在人們提到樂視時,經常會對這家公司當年的 " 買買買 " 所津津樂道。在 2014 年明确造車計劃後,這家公司還先後收購了包括酷派、易到、花兒影視在内的多家公司,導緻杠杆率越來越高,而小米在宣布造車後,似乎走到了與當年樂視相對的另一個極端。
當然,小米也不是在任何事情上都持有保守策略,比如近年來小米生态最大的一場變動——推出澎湃 OS 替換原有的 MIUI。
澎湃 OS 場景演示,虎嗅現場拍攝
市場定位上,雷軍對于澎湃 OS 的期許是,通過開放性和兼容性更強的宏内核設計,來實現 " 人車家全生态 ",在澎湃 OS 發布會的現場,小米還展示了基于澎湃 OS,讓手機直接連接汽車頂部攝像頭的畫面。
考慮到小米相對豐富的 IoT 生态,以及明年上半年量産的小米汽車,澎湃 OS 或許還真能成爲小米作爲一家 " 跨界公司 " 的關鍵勝負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