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銀行理财産品跌麻了,贖回還是躺平?"" 基金虧了很多要不要賣掉?" 今年以來,銀行理财大面積虧損已不再是新鮮事,此外,對于選擇基金的理财用戶而言," 跌跌不休 " 甚至成了常态,昔日的熱門産品如今卻成了 " 燙手山芋 "。
理财市場虧損讓很多投資者深陷兩難抉擇的同時,也讓他們将目光轉向了理财型保險産品。與此同時,一些代理人更是以 " 理财的盡頭是保險!"" 财富管理,進入保險時代 " 來對理财型保險進行低風險、高收益等相關宣傳。那麼,如此宣傳是開了 " 美顔 " 還是 " 原圖 "?可覆蓋财富、生命、家庭等多個維度的保險産品能成為理财用戶的更優選擇嗎?
理财虧 9 萬,富貴 " 險 " 中求
" 虧還不能贖回,我心裡非常不舒服。" 以穩健投資者身份自居的趙芸(化名)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近期她買了一款銀行理财産品,該産品标明 80% 的資産投向固收," 當時心想絕對穩了,最起碼不會虧 "。然而事與願違,該産品的收益與她本想穩賺的心理背道而馳。趙芸告訴記者,沒想到一款銀行理财産品買來第二天就開始虧,并且每天都在虧。
趙芸也揭開了自己的另一道 " 傷疤 "。趙芸去年買了一隻長期持有且投向白馬股的基金,當時看到往年的收益,很是 " 眼饞 ",并且在今年 3 月份處于低位時進行了一輪加倉,可誰知竟然上演了 " 沒有最低,隻有更低 " 的一幕。趙芸表示,截至目前,這隻基金虧了 11.03%。
銀行理财、基金 " 跌跌不休 ",趙芸隻是虧麻了的一個縮影。
" 現在很後悔,辛辛苦苦一年,賬本上的數字和年初一樣,虧了近 9 萬,還不如買個包、買個金镯子。" 家住天津的李娟雖深谙 " 雞蛋不能放在同一個籃子裡 " 這一哲理,她平時将一部分資金用于購買銀行理财、基金和年金保險,但對于自己的理财經曆,李娟總結道:"2022 年,是被割的一年。"
對于李娟而言,基金虧錢尚在意料之中,但她購買的銀行理财竟然也虧了。根據李娟向北京商報記者展示的截圖信息,從去年 9 月購入至今,李娟購買的一款固收類銀行理财産品區間收益竟虧了 5000 元左右,收益率為 -0.47%。
固收還能虧?很多網友表示感覺很不真實,難道這就是 " 活久見 " 嗎?實際這是由于今年資管新規正式落地後,理财産品打破 " 剛性兌付 ",保本保息成為過去時,意味着買銀行理财和債券、基金等理财産品一樣,都将承受市場波動。
" 還是年金險靠譜,不過當時才買了 2 萬元。" 李娟同時也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她當時花 2 萬元買了一份年金險,如今該保單的期末保單賬戶價值達到了 2.07 萬元。從該保單的 2021 年年化結算利率來看,為 4.7%。
李娟向北京商報記者開玩笑道:" 看來富貴‘險’中求,可能說的就是保險。"
低風險成理财型保險代名詞
當前,保險産品呈現出多元化發展趨勢,為了滿足市場需求,保險公司紛紛推出多種類型的年金險、兩全險及增額終身壽險産品。今年以來,保險公司 " 開門紅 " 期間更是主推中短期儲蓄類保險産品,同時也在增加保本保收益的增額終身壽險的銷售力度。
何為理财型保險?理财型保險的功能并不隻局限于風險管理這一項,還兼具投資功能。分為分紅型人壽保險、萬能型人壽保險、投資連結型人壽保險三類。一位保險銷售總監對北京商報記者表示,具體到産品而言,理财型保險主要有目前市場熱銷的增額終身壽險,另一類是萬能險,還有一類是年金險。
根據險種不同,上述三種産品有着各自的特點。上述銷售總監告訴北京商報記者:" 以增額終身壽險為例,它的現金價值是 100% 寫在合同裡的,并且現金價值是确定的,投保人可以知道什麼時候可以拿多少錢,鎖定收益且不受市場波動的影響。萬能險的特點在于有保底結算利率,但實際結算利率,不同公司可能也會有差異,五年之内從該賬戶取錢會扣手續費,五年之後則基本免費,類似于比較靈活的理财賬戶。年金險主要分為快返型和養老年金兩種,以養老年金為例,可以領終身,意味着壽命越長,收益越高。"
那麼,與銀行理财、基金等理财産品相比,理财型保險主要有哪些不同?北京聯合大學管理學院金融系教師楊澤雲表示,區别在于收益高低、風險大小以及流動性的不同。理财型保險産品是在承擔一定保險責任的基礎上,附加投資理财賬戶(如投連險和萬能險)或者本身就是年金保險、兩全保險、終身壽險等,因為具有先付保費而後期必然會領取保險金的特點,從而也具有投資屬性。
對于每個步入社會的成年人而言,持有資金一般分為短期、中期和長期三種資産配置思路,而理财型保險則是可以鎖定長期利益的 " 選手 "。
對于理财型保險産品相對于銀行理财以及基金理财的優勢,在楊澤雲看來,理财型保險具有一定的保險保障功能。即無論其産品的投資收益如何,理财型保險産品肯定可以擁有一定的保險保障。
流動性差,難以适合所有人
" 理财的盡頭是保險!"" 現在沒買增額終身壽,就像十年前沒買房。"" 财富管理,進入保險時代。"…… 在理财用戶跌麻了的同時,保險代理人以低風險、高收益借勢宣傳起了理财型保險。
在首都經貿大學保險系副主任李文中看來,保險代理人借其他理财産品遇虧之勢,以低風險、高收益等宣傳理财型保險,存在誤導的嫌疑。
那麼,理财的盡頭會是保險嗎?用戶應怎樣正确看待理财型保險?
由于理财型保險需要持有較長的時間,所以适合具有長期确定性規劃的人群。基于此,資深精算師徐昱琛表示,比如可以為養老、教育或者婚嫁這些确定性的事件購買理财型保險,以此來做足資金的儲備。
在李文中看來,保險理财并不适合所有人,因為理财型保險産品也存在風格上的差異,有的更穩健,有的更激進。
需要注意的是,相對于其他理财産品,其最大的 " 劣勢 " 為,流動性一般而言弱于銀行理财和基金。這意味着短期如果用錢,則不适合選擇理财型保險。楊澤雲表示,以增額終身壽險為例,該保險一般是需要參保五年甚至十年才能保本,參保二十年甚至三十年乃至更久才能得到宣傳的所謂的較高收益。且有一些增額終身壽險還有其他取現的限制,也就是說其流動性大大降低。
此外,如果理财用戶偏離了保險保障,單純追求投資理财而選擇理财型保險,可能最終難以滿足其需求。李文中表示,總體而言,保險産品的主要功能和作用應該在于風險保障,理财型保險産品應當同時兼顧風險保障與資金增值,也更适合有這樣需求的消費者。
因此,對于關注理财型保險産品的理财用戶而言,投保時首要關注的是其保險保障是否能滿足自己的需求。楊澤雲表示,如果保險保障滿足自己的需求了,投資收益的高低就不用再關注了;相反,如果保險保障的需求未得到滿足,即使投資收益較高,作為保險産品而言,仍不是理想産品。
" 理财型保險産品要抓住三要素,為安全性、收益性和靈活性。" 徐昱琛表示,從安全性角度來看,隻要找準正規的保險公司,産品問題不大。從靈活性角度出發,要了解現金價值,比如可以問代理人,該款産品如果一年後、兩年後選擇退保,能拿回多少錢。從收益層面,要确定收益是否為保證的,如果保證,一般都是以現金價值的形式寫入保險合同中。
北京商報記者 陳婷婷 胡永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