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 @視覺中國
文 | 一點财經編輯部,作者 | 趙同,編輯 | 劉煜
在急劇變革的時候,不管黑貓白貓,要抓到老鼠才算好貓。
如今,各互聯網企業早已進入降本增效的新階段。勒緊褲腰帶過日子之下,能不能盈利、商業化空間有多大,就成爲各個業務極爲重要的考核指标。
在各業務闆塊中,在線辦公的商業化顯得尤爲特殊和關鍵。一方面,在消費互聯網漸入瓶頸之後,産業互聯網成爲大廠新的掘金地,而在線辦公就是重要的入口之一。更早和更快的商業化,能夠占據更多先機。
另一方面,在線辦公本身是面向 TO B 的業務,在商業化上沒有 TO C 業務來得迅速和兇猛,是塊難啃的硬骨頭。但一旦拿下,在後期會更爲穩健和可持續,這考驗着企業的戰略定力和耐性。
當下,在線辦公賽道裏已經形成三方角逐的态勢。QuestMobile 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 11 月,在線辦公 APP 月活用戶數(MAU)集體達到近兩年的峰值:釘釘達到 2.53 億,企業微信 1.1 億,飛書 930 萬。在此前的《釘釘、企業微信、飛書的掘金邏輯》一文中,《一點财經》在理論層面分析了三家的商業化模式。
繼續追蹤可以發現,在當下降本增效的現實層面,三家的商業化動作有了新動向。
前不久,飛書首次披露核心業務指标,2022 年 ARR(年度經常性收入)達 1 億美金,較 2021 年增長 2.7 倍。跟企業微信打通的視頻号今年将加速布局電商,企業微信的商業化步伐也将随之加快。阿裏董事會主席張勇兼任阿裏雲智能總裁,直接分管釘釘,其想象空間進一步加大。
在線辦公軟件這條掘金賽道上,一場 " 盈利角逐戰 " 正在加速打響。
01 私域電商蘊藏的 " 掘金動力 "
騰訊的使命是 " 連接一切 "。
落到各項具體業務上,這項使命同樣發揮作用。企業微信去年以來新增了三類 " 連接 " ——融合騰訊會議與騰訊文檔;新增微信客服,打通和視頻号的連接;推出連接産業上下遊的功能。
其中,企業微信跟視頻号的打通,爲其增加了更多商業化的想象空間。
微信今年最重要的任務之一,就是加速視頻号的商業化。去年年底,馬化騰在騰訊内部講話表示,視頻号是微信事業群裏最亮眼的業務,是全公司的希望,對視頻号的期許是更貼近交易,把電商閉環做好。
視頻号的電商布局,其實能夠跟企業微信之間形成聯動,推動二者的商業化。
首先,相對抖音、快手等短視頻平台,視頻号最大的優勢其實是公私域聯動運營。
盡管是後來者,但視頻号的月活已經實現迅猛增長。這源于視頻号從微信龐大的生态裏獲得大量私域用戶,并仍然堅持熟人和社群關系。熟人關系在私域裏更容易加速傳播形成裂變效應,從而提升月活量。
而且,私域也讓視頻号的商業化實現加速。它能夠提高好友和社群的觸達效率,幫助商家積累用戶,發展更具黏性的長期客戶關系,而不僅僅是一錘子買賣。管理學者劉潤曾形象地稱,公域流量就像是自來水,付費用水、價高者得。付費停止,水龍頭就關了。私域流量就像是井水,打井需要付費,但井水是免費且私有的,可以持續獲取。
把公域用戶引入到私域流量池裏,然後通過精細化運營提升用戶黏性,才能産生更多複購。而生意的本質,其實就是複購。
在此理念下,視頻号 2022 年的商業化成績單顯然足夠出色——用戶總使用時長接近朋友圈的 80%,銷售額同比增長超 800%,平台公域購買轉化率提升超 100%。
其次,要在私域裏挖掘更大商業化空間,意味着視頻号必須具備更精細化的運營工具,而企業微信就扮演着 " 提升運營 " 的關鍵角色。
比如,用戶在視頻号裏刷短視頻或者看直播的時候,能夠添加品牌的企業微信,成爲品牌的好友。企業員工在和用戶溝通的過程中,可以轉發視頻号内容更全面地展示産品信息。同時,微信客服能夠對用戶的疑問進行快速回複和解答。
企業微信提供的系列産品和功能,能夠提升企業員工的協作和服務效率,進而通過視頻号把用戶沉澱到私域裏成爲忠實粉絲,創造更大的用戶價值。
視頻号本身是 " 積木式創新 " 的産物,也就是能将微信生态裏的不同要素如 " 積木 " 般組合。在這些要素中,企業微信能夠形成公私域聯動,将視頻号的價值進一步放大。
那麽,在此過程中企業微信自身如何增加盈利呢?
事實上,企業微信的一項重要收入來源,就是 " 平台接口調用許可費 ",也就是企業購買接口所支付的費用。當更多的企業入駐視頻号後,企業微信的使用頻率會提升,出售接口的收入就會大幅增加。
當然,企業微信的商業化,并不是隻能通過視頻号進行。去年 9 月開始,騰訊會議已經對部分高級功能進行收費,同時企業微信面向産業鏈上下遊的功能也能夠收取服務費,赢利點依然廣闊。
隻是在當下,它跟視頻号結合挖掘的商業化空間最具想象力。
與此同時,另一邊的釘釘也在往掘金地的深處加速行軍。
02 大客戶和雲計算增強的 " 盈利引擎 "
距離去年 3 月釘釘首次公布商業化戰略,已經接近一年。
一年時間,足以讓許多事情發生改變。
去年 12 月,阿裏副總裁、釘釘總裁葉軍公布了一組數據:截至 2022 年 9 月 30 日,釘釘的用戶數已超 6 億,企業組織數超過 2300 萬家,付費日活躍用戶超過 1500 萬。幾乎在同一時間,阿裏董事會主席張勇兼任阿裏雲智能總裁,直接分管釘釘。
張勇将阿裏 2023 年的關鍵字定義爲了「進」,而釘釘體量上的擴張和高管配置上的提高,都意味着它的商業化在今年将全面提速。
如何提速?《一點财經》認爲落地依然在 " 大客戶戰略 " 和 " 雲釘一體 " 戰略上。隻是相比以前,釘釘更具備産品服務化和服務産品化的思維,這将讓它的戰略動力實現進一步的提升。
瞄準大客戶企業,其實是由市場需求決定的。有統計顯示,PaaS 企業通常 70% 以上的收入都由大客戶貢獻。大客戶的付費意識比中小企業更強,而且付費空間更大。釘釘也在順勢而爲,葉軍在 2022 雲栖大會上表示,過去兩年釘釘千人以上的大客戶組織數增長了 3 倍。去年 9 月,2000 人以上企業組織貢獻了釘釘近 1/3 的活躍度
無疑,大客戶領域有着廣闊的掘金空間,那麽如何進一步挖掘呢?在市場偏向客戶的形勢下,需求決定着供應,一切得從大客戶企業的具體需求出發。
《一點财經》認爲,大客戶相比中小客戶具有更廣泛和複雜的組織架構和産業鏈關系,同時運轉的節奏更快。因此,大企業在辦公協同上一方面有個性化和定制化的需求,另一方面需要有更快的響應速度。
這就對在線辦公軟件提出 " 産品服務化 " 的要求,也就是能夠站在爲客戶服務的角度來設計産品。通過釘釘去年以來的表現來看,它走在正确的方向上。
去年 9 月,釘釘首次闡釋大客戶戰略的核心:服務、生态和個性化。去年 12 月底,釘釘發布的 7.0 版本就體現了這一核心。7.0 版本中最大的亮點,就是跨組織協同的深化,比如其中的釘釘群 2.0 通過建群讓産業上下遊的夥伴像一家企業一樣無縫運作,協作更高效響應更及時。
在收費模式上,釘釘專屬版針對中大型企業,10 萬元起 / 年;專有版面向超大型企業,100 萬元起 / 年,7.0 版本無疑讓許多大型企業願意爲之付費。
當然,大客戶戰略的意義不僅僅是挖掘更大的商業化空間,而且還在于大客戶的個性化需求能夠推動釘釘的叠代和創新。
要知道,中小企業主要通過釘釘解決通用性問題,平台往往可以 " 一招吃遍天下 "。但面對大客戶的個性化需求,平台需要具備觀察各行業痛點的洞察力和落地産品的執行力,這對于釘釘的自我進化和保持行業頭部位置具有非常大的作用。
在 " 産品服務化 " 之外,釘釘的 " 服務産品化 " 打法也在漸入佳境。
去年以來,釘釘堅持隻做基礎設施的 PaaS 化,也就是把文檔、音視頻、會議等基礎産品當做 " 零部件 " 開放給企業,讓它們通過低代碼的方式自行開發應用,由此降低了開發門檻。
可以說,這是 " 服務産品化 " 的思維,也就是把服務變得标準化和可複制化。
PaaS 化之下有兩種盈利模式,其一是平台分潤模式,即提供開放平台給合作夥伴銷售 SaaS 生态軟件,釘釘收取最高 15% 的傭金;其二是硬件許可模式,即合作夥伴基于釘釘底座開發的硬件産品,釘釘開放 SDK 接口,收取 10% 的傭金。
能否靠兩種模式實現更大盈利的關鍵,其實是 " 雲釘一體 " 戰略下的阿裏雲。
因爲 PaaS 化和低代碼都需要阿裏雲的技術支持,如果阿裏雲能夠實現商業化,釘釘也會更穩健。去年,阿裏雲實現了十三年來的首次年度盈利,這也給釘釘的商業化增添了更多光亮。
與此同時,排在釘釘和企業微信後面的飛書,同樣在拓寬商業化空間。
03 換道超車闖入的 " 海外天地 "
在釘釘和企業微信厮殺正酣的時候,飛書的加入打破了雙雄争霸的局面。
前不久,飛書披露 "1 億美元 ARR" 的商業化成績,一方面表明在市場縫隙當中,依然存在着機會。畢竟飛書不同于聚焦大企業的釘釘,也區别于依托微信龐大生态的企業微信,而是關注着新經濟的先進團隊和企業家群體。這在在線辦公軟件版圖中,撕開了一道突圍路徑。
另一方面,商業化成績也顯露出飛書的高成長性。飛書 CEO 謝欣在 2 月 16 日的内部全員會上表示," 跨越 1 億美金 ARR,對 SaaS 産品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裏程碑。"
橫向比較看,飛書拿到這個成績花的的時間超過許多同行。風投機構 Bessemer Venture Partners 統計,目前全球已上市的 SaaS 公司中,前 25%的公司平均需要花費 5.3 年達到 1 億美元 ARR,而飛書隻花費了 3 年。
當然,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在國内釘釘和企業微信在體量上要超過飛書一個梯隊,留給飛書掘金的時間和空間并不多。
固然,國内的在線協同市場在穩步增長。艾媒咨詢數據顯示,中國協同辦公市場在 2022 年已經達到 293.4 億元,預計 2023 年達到 330.1 億元。但是,國内的大企業客戶比較有限,而且許多已經被釘釘拿下。同時在數字化浪潮下,一些資金雄厚的大企業已經開始自研辦公系統了。
另外,中小企業的付費意識和能力到現在依然不夠,免費是不得不使出的策略。如今飛書 OKR 企業版年費是 420 元 / 人,标準版還是免費向百人以下中小型企業開放,飛書 People 标準版也免費向中小企業開放使用。
當彎道超車的機會變得渺小時,不如換道超車打開新局面。
去年,《晚點 LatePost》就報道海外版飛書将加快海外商業化進度,并定下了 5 年内全球做到 60 億的營收目标。前不久,有媒體報道飛書業務重心将轉移至海外市場,尤其是日本、東南亞和歐洲地區。
視線轉移到海外在線辦公市場,在多年的市場教育之下,海外企業的付費意識相對更強,市場也誕生了 Salseforce、Zoom 等巨頭。在細分的區域裏,日本和東南亞也的确在迸發更大的需求。
日本總務省公布的一項調查結果顯示,截至 2021 年 8 月日本有 51.9% 的企業引入遠程辦公方式,這是自 1999 年有該項調查以來首次超過 5 成。這股勢頭在去年繼續延續——兩大電子巨頭索尼、日立,紛紛宣布将提升員工遠程辦公的比例。
值得一提的是,調查顯示資本越雄厚的日本企業,引入遠程辦公的概率越高。在資本金高于 50 億日元的企業中,引入率達到了 93.4%,這其實給飛書在日本挖掘大客戶打開商業化空間注入了想象力。
另外在東南亞,随着部分産業轉移到那裏以及大型跨國企業的進駐,增加了遠程辦公的需求。這種勢頭預計會進一步加強,也爲飛書布局這些區域提供了穩定的市場需求。
字節旗下的産品進軍海外,相對來說更容易給外界帶來信心。畢竟根據此前 Tik Tok 在海外的火熱勢頭來看,字節的出海實力甚至相比阿裏和騰訊更勝一籌。
當然,釘釘和企業微信的出海步伐必然也在路上,三者或将在另一片戰場上展開厮殺。
放眼望去,即便在疫情放緩之後,全球在線協同辦公市場仍然潛力巨大。許多企業還是存在數字化升級、管理革新等需求,釘釘、企業微信和飛書面前還有很長的路。
隻是,在全球經濟不确定性因素仍在增加、企業開啓降本增效的形勢下,三者必須要加速自己的商業化進程,備足糧草穿越周期。
這是一場決定生死的卡位戰,也是考驗耐力的拉力賽。
更多精彩内容,關注钛媒體微信号(ID:taimeiti),或者下載钛媒體 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