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極兔速遞通過港交所上市聆訊,這一輪快遞巨頭的港股上市潮,即将敲響第一次鍾聲。
在中國乃至全球快遞市場,極兔都稱得上是一個奇迹。2015 年創立,短短幾年時間便成長爲東南亞快遞老大;2020 年進入中國市場,3 年就跻身行業前五。
極兔速遞的崛起,意味着傳統快遞行業重資産、高人力的商業模式,在絕對的資本優勢面前,并非不可逾越的高峰。
但是,以快著稱的極兔,進入 2023 年,卻慢了下來,在核心市場中國區域的業務量增速,不及行業均值,警鍾敲響。
動如脫兔、狡兔三窟的極兔速遞,被貓(阿裏系)和狗(京東系),合力按住了。
接下來,快遞業的競争,進入三足鼎立的新階段。橫向的業務拓展,出海,縱向的業務深入,培育供應鏈綜合服務能力,成爲行業接下來的兩大新趨勢。新的競争環境下,誰能繼續領跑?
崛起
近 10 年來,中國快遞行業最大的新故事,便是 " 外來者 " 極兔速遞的崛起。
其創始人李傑,1998 年從北京科技大學畢業後,加入江蘇安徽步步高公司,2008 年出任 OPPO 蘇皖地區總經理。5 年後,成爲 OPPO 首家海外獨家銷售代理公司的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負責領導在印尼、新加坡、馬來西亞和日本等地的全球擴張,幫助 OPPO 成爲印尼等地手機市場的老大。因個人業績突出,OPPO 設立李傑獎,用于表彰傑出銷售人員。
2015 年,借助在 OPPO 手機積累的強大地推經驗,李傑将通達系快遞公司的經營模式改良後複制到東南亞市場,J&T Express 悄然崛起。這是一家自稱以互聯網配送爲核心業務的科技型快遞公司,J&T 象征着 Jet(噴氣式飛機)、Timely(及時)、Technology(科技)。
很快,J&T Express 在 JNE、Lion Parcel、SicepatEkspres 等衆多本地快遞小巨頭的合圍中殺出一條血路,成爲東南亞快遞市場老大,目前市場份額 22.5%,超過第二名的三倍。
幾年之後,中國快遞市場,也終于領教到了 J&T Express 的快。
2020 年初起網,很快就在通達系和順豐京東把持的民營快遞市場撕開一道口子,進入主流快遞公司陣營。僅用 3 年時間,極兔便成爲頭部快遞公司之一——要知道,順豐申通 1993 年創立,花了二三十年時間才走到今天這一步。
究其原因,便是在段永平系後手策略的指引和 OPPO、vivo、拼多多的資源支持下,極兔速遞打出了" 蹭網、價格戰、資本運作 "三闆斧,迅速成長。
2019 年,J&T Express 收購上海老牌快遞公司龍邦速遞,拿下在中國市場的經營資質,以 " 極兔速遞 " 的品牌行走江湖。
2020 年 3 月起網後,極兔通過四通一達加盟制快遞的漏洞,通過蹭網站穩腳跟。當年底,便遭到了來自通達系快遞公司的集體封殺。
但是,這并未能阻止極兔的野蠻生長。畢竟,它還有價格戰利器。
2019 年中開啓的那一輪價格戰,讓中國快遞行業苦不堪言。當各大快遞公司在業績的壓力下紛紛鳴金收兵,提升價格;處于燒錢階段的極兔速遞,咬牙維持住了低價。
2022 年及 2023 年上半年,極兔速遞的單票收入爲 0.34 美元 / 票,低于通達系的整體水平,更不用和順豐來比了。
2021 年底,極兔速遞以 68 億元對價收購了 " 四通一達 " 之一的百世彙通,直接坐上了中國快遞行業的 " 主桌 "。
今年上半年,極兔作價 11.83 億元收購了順豐旗下的低端加盟業務豐網速遞,并在 IPO 之前接受順豐控股的投資,雙方結成戰略聯盟。
自此,快遞業形成三足鼎立的局面,極兔速遞與順豐控股,算是站穩了阿裏系和京東系之外的另一極。
降速
極兔速遞以快著稱,當它成長爲龐然大物後,卻跑不起來了。
2021 年底收購百世彙通之前,極兔的市場份額估算在 7%-8% 之間,後者的市場份額約爲 8%。如果 1+1≥2,将讓極兔的業務量超過圓通、申通、順豐,與韻達相當,直追業務量第一的中通(02057.HK)。
不過,極兔速遞整合百世彙通後,1+1<2。2022 年,前五大民營快遞公司的業務量市場份額分别爲:中通 22.1%、韻達 15.9%、圓通 15.8%、申通 11.7%、極兔 10.9%。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極兔與申通的業務量差距僅爲 9 億單。如果極兔能在 2023 年繼續保持增長勢頭,應該就能追上來。
沒想到," 意外 " 再次降臨。快遞業在價格戰的摧殘下,2021 年迎來了最焦慮的時刻,2022 年有所恢複,到 2023 年,無論是順豐還是通達系,都支棱了起來。
上半年,中通繼續業務量領跑;圓通(600233.SH)均衡發展,超越韻達;韻達掉隊,業務量仍然高達 84.02 億票;申通快遞在阿裏(09988.HK)和菜鳥的加持下,扭轉頹勢,業務量 77.20 億件,同比增長 35.92%。
極兔,卻意外失速。今年 1-6 月,極兔速遞業務量 64.46 億件,同比增長 15.05%,增速低于行業均值,市場份額略有下滑。
要知道,極兔速遞 2020 年開始在中國市場從零起步,當年便完成 20.84 億單快遞業務,去年業務量高達 120.26 億單,2020 年 -2022 年業務量年均複合增長率超過 140%。
對于一家仍然處在虧損狀态的成長期的企業而言,最重要的,仍然是成長性。極兔最核心的中國市場,增速下滑;起家的東南亞市場,同樣的問題出現得更早。即便能順利在港股上市,業績也會遭遇重大挑戰。
近年,極兔速遞東南亞分部,收入原地踏步,雖然已經實現了盈利,但 2022 年業績下降 22.4%,今年上半年才恢複增長。
公司中國市場分部 2020 年 -2022 年持續虧損,3 年經調整 EBITDA(非國際财務報告準則計量業績)合計 -25.45 億美元。2023 年上半年,收入 22.03 億美元,規模增速暴降至 12.4%,經調整 EBITDA 的虧損也收窄至 4496.7 萬美元。
對比之下,極兔速遞在中國市場的規模及業績,排在順豐控股、京東物流(02618.HK)以及中通、圓通、韻達、申通之後,仍然在一線快遞公司中吊車尾。
兩大市場均表現不佳,導緻極兔速遞短期業績承壓。2020 年 -2022 年,公司收入分别爲 15.35 億美元、48.52 億美元、72.67 億美元,毛利率 -17.0%、-11.2%、-3.7%,靠着金融資産及負債的公允價值變動,2022 年名義上扭虧,最近 3 年淨利潤分别爲 -6.64 億美元、-61.92 億美元、15.73 億美元。
今年上半年,極兔速遞終于實現公司層面的毛利率轉正,不過,因爲費用過高,淨利潤爲 -6.67 億美元。
出路
所有的瘋狂,終要用寂寞來償還。以快著稱的極兔速遞,也慢了下來。
極兔中國市場失速的首要原因在于,價格戰的功效,在邊際減弱。
快遞行業,與電子商務深度綁定。快遞需求,并不是由消費者驅動,而是由電商平台及商家來驅動的;其核心動力,并不是建立在品牌認知、渠道慣性基礎上的消費習慣,而是電商圈認可的穩定的性價比。
價格戰可以幫快遞公司快速獲得市場份額。畢竟,對于像義烏商家這些電商企業而言,每單省出來的幾毛快遞費,很可能就是他們的大部分利潤。一旦價格戰退潮,馬上就會遭遇商家們的用腳投票,市場占有率也留不住。
從 2022 年到 2023 年上半年,極兔速遞中國業務的單票收入穩定在 0.34 美元,平均單票成本從 0.4 美元進一步下降至 0.34 美元。這就意味着,就連極兔,也開始從價格戰中撤退了。
中國快遞市場的增速逐年下滑,正在逐步過渡至存量時代;頭部快遞公司格局相對穩定,市場競争氛圍從未放松。護城河相對更淺的極兔,很難繼續偷偷搶奪三通一達的市場。
更棘手的是,一直給極兔輸送大部分業務的拼多多,其國内電商業務出現了明确的增長瓶頸。拼多多自己可以通過 Temu 進軍北美電商市場,開辟第二曲線,尚未将業務拓展至歐美地區的極兔,便無法繼續依靠拼多多實現業務跨越。
總的來說,極兔速遞打完 " 三闆斧 ",就與三通一達站在了同一起跑線。要想繼續升維成長,隻能與京東物流、菜鳥等高階對手正面對決。
快遞業巨頭大 PK,在基礎設施(倉儲、線路、車輛和飛機、人力資源)、業務價值、品牌認知等層面,極兔速遞相對于三通一達的優勢,在順豐控股(002352.SZ)、京東物流、菜鳥面前,并不明顯。其最突出的亮點,便是崛起于東南亞市場所積累的海外市場運作能力。
所以,極兔速遞近年的業務重心,便是将跨境電商物流業務向海外市場複制。在東南亞市場和中國市場站穩腳跟後,極兔 2022 年先後落子埃及、阿聯酋、沙特和墨西哥、巴西。
東南亞和中國之外的市場,2020 年給公司貢獻的收入占比僅爲 0.7%,2022 年提升至 14.4%。不過,公司也爲此付出了巨大的代價,該闆塊 2022 年的毛利率爲 -10.3%。
接下來,還有沒有像中國這麽龐大、成熟和熟悉的市場,交給極兔速遞來開拓?如果沒有了增長,動如脫兔的極兔速遞,還剩下些什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