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字母榜,作者:趙晉傑,編輯:王靖,題圖來自:Unsplash
騰訊系産品對 DeepSeek 的擁抱還在繼續。在騰訊雲、騰訊 AI 知識庫産品 ima 和騰訊 AI 助手騰訊元寶之外,騰訊的當家産品微信也開始選擇接入 DeepSeek。
2 月 15 日,微信正式内測 "AI 搜索 " 新功能,在其中接入了 DeepSeek-R1 的 " 深度思考 " 服務。對此,騰訊官方回應稱,部分測試用戶可在微信對話框頂部搜索入口看到 "AI 搜索 " 字樣,點擊進入後,可免費使用 DeepSeek-R1 滿血版模型,獲得更多元化的搜索體驗。若未顯示該入口,說明此次灰度測試暫未覆蓋到該用戶賬号,可耐心等待後續開放。

這并非微信第一次嘗試将 AI 引入産品。2023 年 9 月推出自研混元大模型後,微信便于 2024 年上線了基于混元大模型的 AI 搜索服務。當用戶輸入某個問題時,微信除了提供常規的搜索結果外,還會在結果頁頂部顯示由 AI 生成的答案。
到 2024 年中,微信輸入法也正式推出 " 一鍵 AI 問答 " 功能,但僅對下載微信輸入法的用戶有效。
微信的這兩場 AI 變革均未能引起外界的大範圍讨論。及至以低成本、高性能和開源優勢爆火出圈的 DeepSeek 到來,微信率先将其接入自家産品的舉動,頗有些将前者視爲自家 AI 變革排頭兵的意味。
一個是國内月活第一的 AI 時代應用,一個是國内月活第一的移動互聯網時代應用,DeepSeek 與微信的強強聯合堪稱罕見。
超級 APP 接入大模型服務并非新鮮事。在微信之前,抖音、百度、快手等都已完成類似操作,不同之處在于,它們都是選擇接入自家自研的大模型産品,微信則一反常态,成了首家在當家産品中接入外部大模型的科技大廠。
但從微信接入 DeepSeek 的現狀來看,其也保留着一些審慎的态度。根據部分内測用戶的體驗,當前接入微信的 DeepSeek-R1 與官方 APP 存在兩處體驗上的不同:一是不支持多輪對話問答;二是不支持查看曆史問答記錄。
在 DeepSeek 頻頻因用戶湧入過多而導緻服務卡頓之下,上述舉措或許也可以看作微信保持用戶流暢體驗的應對之舉。
但微信還不是騰訊擁抱 DeepSeek 的終點。據矽星人爆料,騰訊未來還将有更多産品接入 DeepSeek。
随着越來越多騰訊系産品接入 DeepSeek,外界對騰訊在大模型自研上的策略變化也重新好奇起來。
有某要求匿名的 AI 大廠員工向字母榜分析,對于自研大模型的科技大廠而言,是否選擇接入 DeepSeek,本身便是個兩難選擇。" 尤其在自家主力産品上直接接入,這意味着間接承認當前 DeepSeek-R1 的表現要好于自家。"
在微信之前,當騰訊首家将 DeepSeek 接入自家主力 AI 助手産品騰訊元寶時,有騰訊内部知情人士告訴字母榜,這并不意味着騰訊會放棄自研策略," 未來在大模型自研上,騰訊仍會堅持到底。"
不過,在騰訊大模型自研團隊可能面臨 DeepSeek 帶來的新競争之外,當前壓力更大的還要數 360 創始人周鴻祎。
早于微信近 20 天,360 旗下的納米 AI 搜索就宣布接入 DeepSeek。在近期的免費抽車活動上,周鴻祎提到,春節期間納米 AI 搜索在不到兩周時間獲得 2000 萬用戶," 是 360 在無線互聯網時代取得的最好成績。"
截至 2 月 16 日,在蘋果 App Store 免費應用排行榜中,納米 AI 搜索位居第四,其 APP 宣傳語中特意點出了有 DeepSeek-R1 聯網滿血版的加持。

但随着比納米 AI 搜索用戶量更大、使用頻率更高的微信也開始接入 DeepSeek-R1 滿血版,周鴻祎在爲納米 AI 搜索引流的道路前方,意外迎來了一隻強勁的攔路虎。
一
DeepSeek 的開源屬性,成爲微信選擇将其接入産品之中的重要前提。微信在引入 DeepSeek-R1 的功能介紹頁面中也明确寫道,本産品涉及對 DeepSeek 開源大模型的提供與使用。

在此之前,盡管騰訊投資了大模型六小虎中的多家公司,但都沒有将其作爲模型備選項引入微信等核心産品之中。除了對模型性能的考量之外,這些模型不開源的屬性,更令微信擔憂其數據安全風險。
如今,通過自建算力服務集群,将 DeepSeek-R1 開源模型引入自家産品的騰訊,既滿足了用戶對先進模型的體驗需求,又做到了對數據安全的自主可控。
除了開源之外,DeepSeek 所帶動的模型調用成本下降,加之由此帶來的試錯成本機會,也被外界視爲騰訊選擇在此時接入外部模型的原因之一。
" 共識粉碎機 " 給出的一份數據顯示,騰訊新加單了英偉達 10 萬 ~20 萬張 H20 芯片,其費用支出最高約 20 億美元,平均一年的折舊成本約 4 億美元,後者僅占到騰訊 2024 年利潤的 1%。"Deepseek 已經讓成本降低到巨頭充分可以試錯,而且不影響主營業務的地步了。"
更重要的是,接入之後,在 DeepSeek 加持之下,微信又有了向搜索市場發起進攻的新武器。
大模型火熱之後,搜索已成爲所有 AI 玩家搶占的入口高地。國外的 ChatGPT、Perplexity,國内的豆包、kimi,紛紛盯上了傳統搜索市場的蛋糕。
畢竟,當前搜索仍是解決信息過載的最有效方式之一,且在沒有更有效的替代解決方式出來之前,搜索引擎作爲超級入口的重要地位還會逐步加強。
爲了應對新對手的競争,谷歌在搜索中融入了自家大模型産品 Gemini,百度也将文心一言融入搜索。
在 AI 搜索大戰打響之前,微信在搜索份額搶奪上一度也表現得異常積極。原本被微信用來搜本地聊天記錄和聯系人的 " 搜一搜 ",不再僅局限于查找器的定位,開始從垂類工具向通用搜索引擎進化,相繼上線了公衆号搜索、小程序搜索和視頻号搜索等服務。
但盡管坐擁超 8 億月活用戶,微信搜一搜依然未能改變傳統搜索市場的競争格局。
歸根到底,用戶需要的是一個" 更全、更快、更準 " 的搜索引擎,手握微信公衆号和視頻号獨家信息生态的微信搜一搜還不夠全,也不夠準。
如今,DeepSeek 的加入有望補上微信搜索在全面和準确方面的短闆。
接入 DeepSeek 後,微信搜一搜究竟能否真的向百度所占據的傳統搜索市場格局發起挑戰,現在還無法給出定論。但可以預知的是,對于蹭着 DeepSeek 熱度躍居 App Store 免費應用排行榜前五的納米 AI 搜索而言,周鴻祎的引流之路恐将迎來有力阻擊。
一旦 DeepSeek 效應能夠幫助微信重塑搜索用戶心智,其帶來的更深層次利好還在于,在打造去中心化的産品形态之餘,幫助微信建立起适用于自身的新流量分發體系,從而将被短視頻等搶走的用戶時長重新拉回來。
二
對 DeepSeek 而言,微信的選擇也有望推動其開源生态進一步做大。
随着 DeepSeek 爆火,不到一個月新增超 3000 萬月活用戶的陡峭增長曲線,已經迫使一衆頭部大模型玩家改變策略。
在 2 月初上新 o3-mini 推理模型時,OpenAI CEO 奧特曼罕見地承認了錯誤,表示自己站在了錯誤的一邊,反思過後的調整緊随而至。奧特曼宣布,OpenAI 即将發布的 GPT-5 将向所有用戶免費開放,并在開源上做出新的計劃。
國内一直堅持閉源的百度也宣布,未來幾個月内推出的文心大模型 4.5 系列将走向開源。兩家都希望通過新模型的發布和新策略的調整,增強外界對自身在技術體驗上的信任度,提升開發者對其生态的認可度。

在 DeepSeek 之前,這場大模型的生态争奪戰一度隻在科技大廠之間展開,國内阿裏、百度、字節等,無一不想成爲 AIGC 時代的安卓。在自研大模型之餘,科技大廠還相繼發布了自家的大模型服務平台,既做淘金者,又争當賣鏟子的人。
過去兩年中,大模型給傳統應用帶來的體驗升級,讓越來越多人開始認同一種觀點,即所有應用都值得用大模型重做一遍。
如同 Windows 帶動了 PC 普及,Android 催生了移動互聯網的生态,AIGC 時代 " 将誕生比移動互聯網大十倍的平台機會,将把既有的軟件、使用界面和應用重寫一次。" 零一萬物創始人李開複預測道。
這場面向 AIGC 時代應用生态開發标準的搶位戰,比拼的标準,一度是看誰能跑得更快,誰能拿下更多的企業客戶,誰能建立更多的應用落地優勢,從而拿到更多的反饋數據,最終憑借 " 滾雪球效應 " 脫穎而出。
但 DeepSeek 的出現正在改變這一傳統競争局面。數據飛輪所帶來的先發優勢,正在被 DeepSeek 的技術創新所抹平。一切競争又回到了底層技術創新和突破的原點上。
盡管微信接入 DeepSeek 開源模型的舉動,無法爲後者帶來直接的商業化收益,但有了微信的背書,在面對更多沒有自建算力服務集群能力的中小開發者時,DeepSeek 無疑将具備更強的品牌說服力。
三
更多新增需求的出現,将進一步加劇 DeepSeek 的服務壓力。無論是滿足更多 B 端用戶的 API 調用請求,還是滿足更多 C 端用戶的流暢體驗,DeepSeek 都勢必需要擴充算力資源。
考慮到 DeepSeek 官方 APP 現在還無法支持圖片生成和音視頻生成功能,未來随着大模型能力持續叠代升級,其對數據和算力的需求都将呈指數級飙升。
想要做到上述這些目标,DeepSeek 需要投入更多的研發資金。尤其考慮到其堅持開源的策略,DeepSeek 需要的資金量還會更大," 因爲開源生态的商業化會落後一段時間。你在短期還看不到商業化的情況下,還要繼續往前走,還是需要投入。(這時)你手上有更多資源還是有更多的容錯空間嘛。" 在點評 DeepSeek 需要融資時,金沙江創投主管合夥人朱嘯虎解釋道。
DeepSeek 爆火之後,據多家媒體報道,VC(風險投資)們确實紛紛拜訪 DeepSeek 創始人梁文鋒,但趕着送上門的錢,暫時都被梁文鋒一一回絕。
盡管背靠千億量化基金幻方,但梁文鋒也并非真的不缺錢。此前在接受 36 氪的采訪中,梁文鋒曾提及,DeepSeek 創立之初,找過不同的投資方,但由于不少 VC 對研究有顧慮,有退出需求,希望盡快做出産品商業化,因此專注研究的 DeepSeek 很難從 VC 獲得融資。
現在,當融資主動權回到梁文鋒這邊後,他能挑選的融資對象已不僅僅局限在 VC 領域。但從數據和算力兩方面考慮,最能幫到 DeepSeek 的,依然非 BAT 等科技大廠莫屬。
科技大廠取代 VC,成爲大模型賽道最有力的投資玩家,也是過去兩年行業的新現狀之一。微軟聯手 OpenAI,亞馬遜綁定 Anthropic,乃至阿裏重注 Kimi,都是這一現狀的延伸。
手握主動權的 DeepSeek,究竟會選擇誰合作還不好說。但通過率先在主力産品中接入 DeepSeek,一旦梁文鋒正式開放融資需求,主動示好的騰訊,無疑先拿到了一個加分項。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字母榜,作者:趙晉傑,編輯:王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