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小岩
編輯:彩雲
伴随着 ChatGPT 火遍全球,OpenAI 俨然成爲了備受全世界關注的主角。因爲有橫空出世的 GPT-4,重磅炸彈視頻生成模型 Sora 等産品,OpenAI 始終都是以行業霸主的姿态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也正是因爲 OpenAI 的強大輸出和核心競争力,大家習慣将 2023 年稱之爲 AI 元年。
不過,OpenAI 的日子似乎并沒有我們想象中的那般絲滑。作爲 AI 領域的頭部公司,它身在明處,不僅要提防來自同行競争對手的挑戰和沖擊(Anthropic 發布最新 Claude 3 系列模型,據說已全面碾壓 GPT-4),還要面對歐盟,英美監管機構的調查。最近,就連馬斯克也要來湊一波熱鬧,對 OpenAI 和 Sam Altman 發起了起訴。除此之外,虎視眈眈的媒體們從來都沒停止過 " 挑刺 " 行爲,各式各樣的版權糾紛也從未斷過。
不得不說,OpenAI 最近的日子着實不好過,畢竟,這頭把交椅的位置當真不好坐。
外患:前有監管虎視眈眈,後有 " 鋼鐵俠 " 氣勢洶洶。
随着 AI 的不斷崛起與發展,相應的監管政策正在逐步完善。特别是歐盟《人工智能法案》的落地,進一步說明了大語言模型開發者将面臨一個更加嚴格的審查時代。對于 OpenAI 而言,也不會有例外。
就在今年 2 月 29 日,有知情人士透露,SEC(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正在審查 OpenAl CEO Sam Altman 的内部通信。SEC 一直在向 OpenAI 的現任高管,前任高管以及董事索取内部記錄,作爲調查該公司投資者是否被誤導的一部分。
事實上,這并非是監管機構第一次對 OpenAI 展開調查。早從去年開始,英美兩國的監管機構就着手調查微軟與 OpenAI 之間的合作是否存在壟斷情況。其 CEO Sam Altman 也因爲涉嫌誤導投資者而受到審查。究其原因,是因爲去年那場 Sam Altman 被 OpenAI 解雇的抓馬大戲實在出圈,赤裸裸的暴露出微軟與 OpenAI 之間所存在的,錯綜複雜的利益關系。而後續事态的發展也坐實了一點:微軟的确把寶壓在了 Altman 的身上。
一旦有證據證明微軟與 OpenAI 之間的合作存在壟斷情況,那麽監管機構可能會對該交易是否抑制競争展開正式的調查,并最終取消微軟與 OpenAI 某些方面的交易。據說,爲了應對越來越多的監管問題,OpenAl 很可能在下個月任命幾個新的董事會成員。
同樣在 2 月 29 日," 鋼鐵俠 "Elon Musk 對于 ChatGPT 主體 OpenAI 發起起訴,稱其違反了他在 2015 年幫助創建 OpenAI 時同意的原則,同時被起訴的還有 OpenAI 的 CEO Sam Altman。
馬斯克的訴訟文件長達 46 頁,共計 1.4 萬字,包括一些曾不爲人知的内幕細節。馬斯克在起訴中表示,OpenAI 已經背離了其最初非營利及開源的使命,即開發技術以造福人類而不是利潤。如今的它并沒有像它成立時那樣試圖 " 造福人類 ",反而專注于爲主要投資者微軟 " 實現利潤最大化 "。由于微軟大量資金投入 OpenAI,使得 OpenAI 似乎成了微軟的私有開源産品。
當然,不排除馬斯克這樣做是有私心的,當年早早的離開 OpenAI 董事會,以至于現在沒有了話語權,而且馬斯克當年給 OpenAI 的捐助,在其後來成立盈利子公司時沒有轉化成相應的股份回報。加上去年 3 月,馬斯克創辦了自己的人工智能公司 X.AI,與 OpenAI 形成了競争關系。
内憂:特立獨行的組織架構極有可能埋下隐患。
除了外部的挑戰和危機,OpenAI 的内部也存在着問題,并非鐵闆一塊。
照例,我們先來介紹一下 OpenAI 的整體概況。這是一家總部位于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人工智能研究組織,旨在構建安全且造福全人類的通用人工智能 即 AGI。截至目前,OpenAI 已經成功開發了大型語言模型,圖像生成模型,視頻生成模型等多個産品。
OpenAI 的隐患很大程度上來自于它與衆不同的組織架構。
OpenAI 本身是個非盈利性質的組織,但是,所有的辦公支出,研發成本,人員成本都是實實在在的支出和開銷。爲了能夠在保留 " 非營利組織 " 核心的同時,還能夠籌集到足夠多的資金,OpenAI 便推出了現在的 OpenAI Nonprofit。
顧名思義,OpenAI Nonprofit 仍然是非盈利組織,董事會擁有 OpenAI 最大權力并成立了盈利子公司 OpenAI LP,發行股份籌集資金,OpenAI LP 不追求盈利,OpenAI LP 股權結構設置上限,限制投資者和員工最大回報 100 倍,超出歸 OpenAI 所有。
2023 年 1 月,微軟投資 130 億美元至 OpenAI Global, LLC,占股 49%。按理說,擁有如此之大的股權比例,意味着話語權比重極大。單就 OpenAI 的組織架構來看,微軟并沒有因此而獲得足夠的話語權,它甚至沒有足夠的理由進入董事會。這樣的結果本身就是極其割裂的,這也爲去年 OpenAI 的人事變動埋下了伏筆。
嚴格意義上來講,OpenAI(非盈利組織與盈利子公司)不是一家傳統意義上的公司,非盈利的組織董事會決定了組織的方向。截至目前,美國并沒有禁止非營利組織擁有盈利性公司的法律,但 OpenAI 很可能在未來面臨稅務,财務責任,私人收益方面的問題。
從 ChatGPT 到 Sora,再到 Claude 3,多模态大模型的發展浪潮一浪接着一浪。可令人意外的是,即便 AI 技術叠代如此迅速,熱度如此之高,AI 公司的日子卻沒有因此而變得好過。即便是 OpenAI,也要面對複雜的内憂外患,要面對包括網站訪問量下滑,運營成本高昂在内的一系列問題。
當然,正所謂樹大招風。之所以站上了風口浪尖,也是因爲 OpenAI 是業内影響力最大,最具有實力的那一個。
OpenAI 所要面對的,既有來自英美兩國,歐盟機構方面的監管挑戰,國内國際權威媒體的質疑;又有前聯合創始人馬斯克的起訴,更有來自前員工新組建的 Anthropic 的巨大競争。不誇張的說,OpenAI 前有懸崖峭壁,後有萬丈深淵,一步走錯,就會滿盤皆輸,無法收場。
人人都有一顆八卦心,大概全世界的看客都在看 OpenAI 後續将如何出牌,如何這些危機一一化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