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日本學者上野千鶴子頻頻登上熱搜。
她的新書《始于極限》被不斷提及。書中,與上野進行通信往來的女作家鈴木涼美,因爲格外傳奇的人生,也受到熱議。
她出身富裕的家庭,畢業于名校慶應大學。大學時開始擔任陪酒女,後又成爲 AV 女優。引退後,進入日本經濟新聞社擔任經濟線記者,同年被東京大學錄取,攻讀研究生。她的碩士論文《AV 女優的社會學——爲什麽她們總是喋喋不休》,并成功出版。去年,她的小說《資優》提名了重量級的芥川文學獎,引發日本文學震動。
鈴木涼美的人生,打破了人們對于 AV 女優的刻闆印象。與此同時,「前 AV 女優」的頭銜也始終與她如影随形,難以摘除。近日,網飛推出一部新片。其中女主角的經曆,與鈴木涼美頗爲相似。她是一名前風俗女郎(性工作者),但卻用自己的溫暖與善良,治愈了許多人。
同樣曾「堕入風塵」,同樣大方示人,同樣對人生保持坦率與熱忱。
魚叔今天就來聊一聊,這位特别的風俗女郎——
《千尋小姐》
ちひろさん
本片改編自同名連載漫畫。
主演有村架純,粉絲昵稱「村花」,當下人氣最高的日本女星之一。
代表作《墊底辣妹》《花束般的戀愛》在國内也有不錯口碑。
她的表演,是本片最大的看點之一。
平靜的小島上,來了一名神秘女子。
她稱自己,千尋,在便當店打零工。
居民們對她的經曆一無所知,隻有一則流言傳開了。
千尋小姐,曾是風俗店裏的頭牌。
一時間,便當店成了小鎮上最熱鬧的地方。
畢竟對于小鎮居民來說,風俗女是大城市豪擲千金才能一見的「特産」。
如今隻需買個便當就能見到,太賺了。
千尋卻很灑脫。
當同事爲消息走漏而着急時,她卻大方地向衆人承認。
「這就不用擔心了,大家早就知道了」
困擾自然随之而來。
便當店門前圍滿了大叔,言語之間少不了開黃腔。
調戲千尋,似乎才是他們此行的目的。
「當然是要在今晚好好滿足你啊」
而千尋始終保持微笑。
随便幾句玩笑話,就把他們打發了。
「祝你這個色大叔早死早超生」
面對老闆娘的陰陽怪氣,她也賠張笑臉。
風塵的經曆,賦予了她一張「厚臉皮」。
「不愧是當過小姐,對付男客人真有一套」
「多謝誇獎」
正是這樣一個前風俗女,成爲了小鎮上的聖女。
某日,千尋撞見三個孩子正欺負一位啞巴流浪老人。
她趴在欄杆上,用溫柔的嗲音叫住他們。
面帶微笑,卻吓得幾個熊孩子落荒而逃。
「我可以加入你們嗎?」
她将自己的便當給了流浪漢。
并将他帶回家,用自己的浴缸爲其洗澡。
某夜,偶遇失落的腼腆男子。
敞開心扉的談話中,千尋瞥見了他内心的痛苦與脆弱。
她的表白簡單直接,用自己的肉身救濟男子。
「我想和你做」
被幫助的,還有一個小男孩。
二人結緣于一場惡作劇。
被戲弄的千尋佯裝憤怒,想要教育男孩。
打鬧間,她被男孩用圓規紮傷了。
千尋沒有怨恨,反而自掏腰包請男孩吃便當。
得知男孩的母親時常加班不歸,千尋主動照顧起他每日的晚餐。
以德報怨的做法,令男孩感到疑惑。
她卻輕松地表示,這也不是第一次了。
一個客人曾拿刀刺進她的背部,這也緻使她離開了風俗店。
回首這段往事,千尋的語氣中絲毫感受不到怨恨。
或許,她已經用自己的方式,原諒了那個男人。
「可能是太喜歡我的人吧」
《千尋小姐》的故事設定,招來了很多批評。
有人認爲,千尋被塑造成一尊「肉身菩薩」。
男人的肮髒、愚蠢、暴力,都被無差别原諒。
更有人認爲,本片是在鼓吹賣淫合法化。
「慰安題材典中典」
事實上,所謂的「獻祭」「救贖」在本片中并不成立。
對于千尋的善良,小鎮的居民也毫不領情。
男人們油膩地搭讪、調戲,背地裏仍将她視爲蕩婦。
男學生喊起「姐姐」來一個比一個甜,回到學校仍不忘自證清白。
「按摩小姐賣的便當,我可不敢吃」
小男孩在千尋的幫助下,再也不用餓肚子。
他的媽媽卻沖到便利店,對着千尋破口大罵。
因爲千尋的善舉,讓她這個單親媽媽很難堪。
「你能不能不要多管閑事?」
電影的目的,是借由千尋的視角,構築起一組不被看見的孤獨者群像,以此揭露隐藏在社會中的各種問題。
千尋獨特的行爲,總是惹人注目。
也引來了一位偷拍者,女高中生久仁子。
久仁子出身富裕人家。
父親是公司高管,母親精通營養學,做得一手可口飯菜。
旁人眼中豔羨的生活,久仁子自己卻覺得極度壓抑。
别人家吃飯,大多是其樂融融;久仁子家的餐桌前,卻冰冷擰巴。
父親滔滔不絕地談論着教育、藝術。
母親如仆人般在旁侍候,處處捧着丈夫說話,時不時被否定、打壓。
兩個女兒隻能默不作聲。
有一幕,淋漓盡緻地演繹了這種逼仄。
父親興緻勃勃地夾起生魚片,筷子卻突然頓在半空。
臉上的笑容消失,雙眼直勾勾盯着沒有醬油的碟子。
一旁的母親趕忙起身去拿醬油,并連聲道歉。
在如此環境下,久仁子沒有獨立的空間與選擇的權利。
因此,她崇拜無拘無束的千尋,并被其身上的特質吸引。
「有什麽事比家人更重要嗎?」
至于那個男孩,同樣生活在不幸的家庭。
單身母親賣力工作,力圖創造好的撫養條件。
但疏于陪伴,在無數細節處馬虎大意。
男孩每天需要踩着小闆凳,用微波爐熱剩飯吃。
晚上,母親回到家時早已疲憊不堪。
往兒子身邊一趟,拽過被子便沉沉睡去。
男孩被凍醒後,畏畏縮縮地重新擠進被子。
原生家庭的不幸,千尋感同身受。
影片雖然沒有正面描寫,卻從許多碎片拼湊出千尋的不幸家庭。
弟弟曾打來電話,告知母親的死訊。
千尋隻是面無表情地「嗯」了一聲,拒絕了葬禮的邀請。
支撐她走下去的,反而是陌生人的善意。
千尋,并不是她的原名。
小的時候,她做的飯團很失敗,飯粒是飯粒,肉松是肉松。
遭到母親嫌棄,隻好哭着鼻子獨自坐在路邊。
隻有一個風俗店的姐姐,接受了她的分享,并毫不吝惜贊美。
那個姐姐的名字,正是千尋。
長大後,千尋差點自殺。
信念支撐着她重新活一次,成爲風俗小姐,花名千尋。
離開風俗店,千尋兜兜轉轉去了很多地方。
但總沒法在一處呆得長久,過往的經曆仍壓在她的心口。
之所以停留在島上,源于便當店老闆娘的溫柔。
應聘時,老闆娘随口問起她前度的職業。
千尋不好意思,苦笑地坦露了自己性工作者的身份。
老闆娘并未露出絲毫鄙夷,隻是尋常地點頭應答。
「這樣啊」
老闆娘沒有因「風俗女」的标簽,對千尋區别對待。
而是看到其身上的特質,被她對生活的熱愛所打動。
「吃飯吃得這麽香噴噴的人,一定不是壞人」
本片沒有渲染千尋的苦難,也未誇大她的善良。而是安靜地跟随,忠實記錄她活過的證明。正如漫畫原作者安田弘之在書裏寫的:「這是記錄而非故事。我隻是一直追在她身後,忠實地重現了發生的這一切。」「她确實活在這裏」
近幾年,日本電影掀起了一股「新浪潮」。
注重于人物狀态的描繪,不着力于戲劇性的構建。
這使得角色不再背負象征屬性,而是更加真實、自然。
而在千尋身上,也随時可以看到一種抽離感。
整部電影中,她的性格與命運一以貫之。
她更像一個見證者,串聯起周圍形形色色的孤獨者。
其實,千尋的出現并未帶給身邊人實質性的改變。
流浪老人受到了千尋的救助,吃了一頓好飯,洗了一頓好澡。
但幾天後,便消失無蹤。
千尋四下找尋,在偏僻處發現了老人的屍體。
沒人知道他何時死去,他的消失也無人在意。
千尋沒有聲張,當晚将遺體拖到後山安葬。
偷拍的久仁子、愛胡鬧的小男孩,都成爲了千尋的朋友。
在他們的臉上,終于看到了笑容。
但,問題的症結并未得到解決。
久仁子面對的,仍然是彌漫着父權壓抑的家庭。
男孩放學回家後,還會因爲母親的晚歸忍饑挨餓。
在影片結尾處,千尋舉辦了一場溫馨的野餐。
将大家聚在一起後,千尋卻獨自離開了。
如同孤獨的霧氣散去,不留痕迹。
「因爲一股寂寞的氣息突然消失了,很難不注意到。」
影片結束後,每個角色又将走向各自孤單的命運。
這引得觀衆遐想,又或許透露着無力。
但,生活往往不能得到最優解。
電影,也因此成爲了一個避難所。
我們得以隔絕外界不可開交的争吵,抛開憂傷與疑慮。
沿着千尋走過的道路,被感動、被治愈。
正如千尋提到的一個念頭。
我們都是住在人類軀殼裏的外星人,來自不同的星球。
但,來自同一星球的人,總有一天會相遇。
全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