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國仁川機場全是來中國的韓國人
聽說最近上海韓國人濃度暴增,不行,我要去上海偶遇韓國歐巴了。
1
沒想到對韓免簽政策一發布,最先火起來的不是青島、張家界,而是上海。
得知這一消息是,韓國仁川機場全是來中國的韓國人。
" 周五下班去上海 " 成了一種流行。許多年輕人周五下班直接到機場飛上海,利用周末休息時間,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
據說,上海街頭每五分鍾就有韓國人經過,上海人、在上海生活或工作的人,随時随地在永福路、人民廣場偶遇韓國人。
去陸家嘴打卡 " 三件套 ",有了解的去了 " 巨富長 ",看過攻略的會跑去松江泗泾,外灘、豫園的夜景征服了無數韓國人,聽到韓語概率快比上海話都多了。
上海馬戲城一場演出 900 名觀衆,300 個是韓國人。有時候混在中國人堆裏,不說話還真的是不好分辨。
什麽 9.9 瑞幸咖啡、4 元蜜雪冰城、火鍋頂流海底撈,上海的相親角都不放過。韓國動辄一個西瓜賣到 200 元,看到海底撈的免費西瓜、哈密瓜時,韓國思密達都驚呆了。海底撈一晚上能接 100 多桌韓國顧客。
晚上 11 點以後還去吃燒烤、火鍋的,一定是韓國人,有的拖着行李箱直接來了。
韓國人的好消息,中國免簽了;韓國人的壞消息,西瓜過季了。
上海人則玩起了以鍋蓋頭、水光肌分辨是不是韓國人的梗。
沒辦法,大上海 " 硬控 " 太多韓國小年輕。
有數據顯示,自 11 月對韓國單方面免簽政策實施以來,韓國遊客入境中國熱門城市依次爲上海、青島、北京等,上海的韓國入境遊客訂單同比增長超 180%,環比增長超 40%。
這些遊客中,"90 後 ""00 後 " 合計占比高達 48%,"80 後 " 占比約 34%。
都說韓國人晚上不睡覺,最近上海的深夜裏,究竟有多少韓國年輕人在遊蕩。
相當于 10 個首爾的上海究竟有多好逛,韓國人應該深刻體會到了。
2
爲什麽上海赢了北京和青島?
因爲真的是方便呀。
免去了辦理簽證的複雜手續和費用,每周上海往返于首爾的航班超過 200 班,最短時長都不超過 2 小時,這還不包括釜山、濟州島等地往返航班。我在國内去趟東北、西北這個時間都下不來。
關鍵還不貴,往返下來也就一千多塊錢。
中韓航班上比中國人還多的韓國人,仿佛看到了中國遊客刷爆韓國免稅店的光輝歲月。
還有大上海的國際化,支付、交通、語言 …… 諸多便利,即使是自由行,也同樣可以毫無壓力,用起支付寶或微信掃碼那叫一個熟練。
入境遊爆火,許多人看到了賺錢的機會。
尤其是韓語地陪需求暴增。目前市場上,韓語地陪一天報價從 600 元至 2000 元,包車服務價格則是 1000 元 ~2000 元不止。
有的旅行社都開始發帖尋找合适的韓語地陪業務人員,某書、某音上承接韓國遊客地陪業務的帖子也多了起來。一些會韓語的中國人意外地找到了高薪 " 副業 "。
估計頻頻迎來倒閉潮的上海餐廳,似乎韓國人一來,感覺柳暗花明又一村。
早在 2020 年之前,除了中國香港以外,韓國一直都是來華客源地第一名,每年超過 400 萬人次。2023 年恢複到 200 萬;2024 年半年就到達了 2023 年全年的遊客量。
3
不隻是韓國人占領上海,還有三亞遍地都是俄羅斯人,泰國人紛紛去重慶追星。
三亞機場的擺渡車,商場的餐館裏,還有大東海的沙灘上,擠滿了俄羅斯人,仿佛三亞已經從東北人交接到了俄羅斯人手上。
而泰國人有多愛吃辣,就有多愛重慶。泰國人重慶旅行的 " 三件套 " 是:輕軌、吃辣、追星。
喜歡肖戰、王一博的泰國女孩,紛紛把重慶當成第二故鄉,尤其是泰國大學生。從 3 月實施免簽政策至 4 月底,登記臨住的來渝泰國人近 2 萬人,同比增長 15 倍多。
泰國旅遊公司的老闆表示,今年年底在泰國人中最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是中國,若想在今年年底預定從泰國飛去重慶玩幾天的旅行團,大部分團已經訂滿。
中國就是這麽受歡迎呀!
随着簽證政策的不斷放寬,中國入境遊的含金量肉眼可見的增值了。
截至目前,中國對保加利亞、羅馬尼亞、日本等 9 國持免簽普通護照人員試行免簽政策,至此中國免簽國家達到 38 個。此外還有過境免簽政策,54 個國家公民來滬可享受 240 小時(10 天)免簽停留。
如此一來,免簽紅利簡直不要太香了。
僅今年前 11 個月,全國各口岸入境外國人超過 2900 萬人次,同比增長 86.2%。
一直不溫不火的入境遊,也成了當下最賺錢的賽道之一。
的确,真的有人賺到錢了。
比如曾經做歐洲奢侈品銷售的商人,轉型做包車和管家業務,三個月成功入賬 45 萬元。
比如重慶英語導遊從每天 300 元漲到了 500 元。
根據國家統計局 2023 年公開數據,來華旅遊外國人日均消費是 3459 元,預計可以直接拉動消費超過 1000 億元人民币。
入境遊新的紅利期又來了嗎?
打鐵還需自身硬。任何一座城市的爆火都是對當地接待能力的一次檢驗,并不是所有的城市都像北京、上海的國際化水平。
比如多個城市都遇到的外語導遊問題。不僅英語導遊流失,小語種導遊更爲緊缺。全國旅遊監管服務平台顯示,現有約 65 萬持證導遊中,中文導遊占比約 93%,英語導遊占比約 6%,其他語種導遊占比約 1%。
曾經流失的導遊也看到了回流迹象,部分旅行社的外語導遊也已經回流 40% — 50%。
還有正在被颠覆的入境遊商業邏輯。
首先是客源結構發生了颠覆性變化,歐美客源複蘇緩慢,東南亞和韓國等客源則爆發式增長。
其次,用戶需求更叠。這已經不是長城、故宮,大熊貓、兵馬俑就能滿足的入境遊時代。
客人接受信息的千人千面,反應到産品上,來到中國的理由包羅萬象。結果是,市場産品跟不上當下需求。
尤其是年輕人自由行趨勢明顯增長,他們對于碎片化産品的強烈需求,市場又有多少産品能夠匹配 ?
諸多變化下,不隻是原有玩家的改變,未來也會有更多的新玩家破局,帶來更多入境遊生意的新玩法。
本文來自微信公衆号 " 聞旅 "(ID:wenlvpai),作者:禹佳言,36 氪經授權發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