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周報 作者:王瑩嶺
複蘇與流動,可以說是 2023 年的關鍵詞。
從春節長假到五一,從暑期到國慶黃金周,紛紛迎來 " 井噴式 " 出行," 人從衆 " 成爲了人們發布到社交媒體最多的文案。
攢動的人流,更是讓許多曾經沉寂的城市站上聚光燈舞台。
夏天,人們從煙火十足的淄博,轉戰到 " 村 BA" 發源地貴州黔東南,秋天,人們爲目睹 " 跳水大爺 " 縱身一躍而湧入天津,冬天,寒冬下的冰雪世界哈爾濱又迎來人氣飙升。
除此之外,2023 年的人才活躍及流動趨勢明顯增強,曾逃離北上廣深的一些年輕人,也正在回來," 回籠漂 " 一度成爲熱詞。
回顧這一年,在人口的流向中,我們或可窺見 2023 年的變與不變。
廣州地鐵,時代周報王瑩嶺攝
2023,人才活躍
2023 年過去,人口流動也日益活躍。
據交通運輸部數據顯示,1 — 11 月,中國完成跨區域人員流動量 555.9 億人次,同比上升 34.8%。
其中,春節、五一和國慶假期的出行呈井噴模式,分别達到 3 億人次、2.74 億人次、8.26 億人次。其中春節出行恢複至 2019 年的 9 成水平,但五一、國慶的出遊人數已經大幅超過 2019 年水平。
國慶假期,北京,摩肩接踵的天壇公園,時代周報王瑩嶺攝
學生層面,根據中國旅遊研究院發布的市場監測報告顯示,2023 年暑期中國國内旅遊人數達 18.39 億人次,多數目的地接待遊客人數達到曆史最高水平。
複蘇不僅僅體現在出遊上,跨區域的人才流動更與就業、經濟增長密切相關。剔除節假日的出遊熱潮外,相比前兩年,2023 年的人才活躍及流動趨勢也在增強。
僅從上半年來看,據獵聘大數據,2023 上半年獵聘平台的活躍人才同比顯著增長,達 20.7%,而 2021 上半年、2022 上半年獵聘平台活躍人才同比增長僅在 10% 左右。
人才跨城市流動意願看,2021 上半年跨城市投遞人才同比下降 3.0%,2022 上半年跨城市投遞人才同比增長 14.8%,2023 上半年則持續同比增長 15.9%。
獵聘數據顯示,在 2023 上半年人才投遞熱門城市中,上海、北京、深圳、廣州四大一線城市依舊排在榜首,其次是杭州、蘇州、南京,可見,2023 年依舊延續了人往 " 東南沿海飛 " 的趨勢。
此外,成都、武漢、重慶等中西部城市也越來越受到人才的青睐。例如,曾經以 " 安逸閑适 " 著稱的成都、重慶,也正在成爲年輕人聚集的新目的地。
重慶街景,時代周報王瑩嶺攝
綜合四川省經濟和社會發展研究院等機構發布的報告會發現,2023 年,川渝兩地人口整體呈現持續淨流入态勢,2023 年前 3 季度人口淨流入達到 2.8 億人次,超過了過去三年每年的全年量;在求職人數方面,2023 年 1-9 月,川渝求職人數就已達到 2022 年全年的 1.1 倍,其中成都求職人數約占全省總數的一半。
離開一線城市的人,正在回來
回歸,也是 2023 年的人口流動趨勢。
在大城市,人們對人流量的感知圍繞着地鐵展開。春節結束後,北上廣深的地鐵,甚至頻頻被 " 擠 " 上熱搜。
工作日的廣州地鐵 3 号線,時代周報王瑩嶺攝
" 被地鐵擠懵 " 的情形人們似乎已經久違了,要知道,在 2022 年,一線城市的人口流入曾出現明顯的減緩。
2022 年,北京常住人口 2184.3 萬,相比前一年減少了 4.3 萬人。2022 年末,上海常住人口爲 2475.89 萬人,比 2021 年末減少了 13.54 萬人,而廣州、深圳乃至整個廣東省的常住人口也在 2022 年出現少見的負增長。
而這樣的情況在 2023 年出現了反彈。
百度實時遷徙地圖顯示,廣東在全年居于全國人口熱門流入地首位,廣州蟬聯人口遷入地第一,直到年末,在整個 12 月,廣州依舊保持熱度第一。
根據交通運輸部的最新數據,11 月廣州、深圳平均客流強度分别高達 1.48、1.47 萬人次 / 公裏 / 天,一度超過京滬,是杭州、武漢等強二線城市人流量的近 2 倍。
最明顯的是,曾經 " 逃離 " 大城市的一些人,開始逐漸返城。
獵聘大數據研究院發布的《2023 上半年人才流動與薪酬趨勢報告》顯示,近三年來曾逃離北上廣深的職場人中,39.2% 選擇重新投遞一線城市,成爲 " 回籠漂 ",其重新投遞一線城市的平均間隔時間在 20 個月左右。
在廣州員村,一位女孩正在撥打牆上的招租電話找房,城中村是許多年輕人在一線城市的第一個落腳點,時代周報王瑩嶺攝
今年 2 月,在汕頭小鎮待了近一年的陳玲玲又去了廣州。
24 歲的陳玲玲從事新媒體行業,回到老家前,2022 年曾在深圳工作,因爲工作勞累、生活不規律,在父母的勸說下回到汕頭的小鎮。
父母希望陳玲玲就此留在家中,開個小店、早日相親結婚、過簡單的生活,但她卻始終想尋找一些 " 價值感 "。
" 在小地方呆久了,還是想去廣州。" 在家的一年裏,陳玲玲自己嘗試運營自媒體賬号,也接到過當地廣告公司的視頻制作訂單," 在老家機會相對少一些,我一直幫别人做視頻能力也有限,還是想來廣州學一些新的東西,磨練一下自己的能力。"
于珊也同樣在今年選擇 " 回籠漂 ",她曾經在北京的在線教育機構工作,2020 年因爲雙減政策而被迫離職。
回到東北縣城老家兩年,做過兼職,也嘗試過考公、考研,思考過是否能在家創業," 但老家确實無法給到一份有前景有未來的工作,小地方也更守舊,時不時會被‘催婚’困擾。"
今年 7 月,于珊選擇再次回到北京。曾經,于珊無法接受北京擁擠的通勤," 披星戴月 " 的生活,連看夕陽都成爲奢侈,但再次踏上北漂之路,她說," 微風和夕陽哪裏都有,但包容的環境不是。" 再次回到北京,雖然依舊有壓力和迷茫,但于珊的心态已與首次 " 北漂 " 全然不同。
離開,又回來,再離開,再回來,人們在城市與家鄉之間不停搖擺,就像人們的流動,唯一不變是改變。
(文中受訪者均爲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