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 年 1 月到 2 月,很多地區的兩會都傳來社保好消息,其中,也有一些不好的消息。比如,江蘇官宣:職工醫保繳費最低年限從 15 年延長到 25 年(女性延長至 20 年)。估計,其他省市也會跟進。具體政策,要等 2023 年 3 月的兩會公布了。可謂兩會一錘定音。
很多退休人員呼籲:醫保就是看病就醫的保障,能不能幹脆借此改革,取消醫保個人賬戶,學習其他國家的福利體系,實現全民免費醫療?
首先看社保專家的反對意見:
【1】不符合國情。
國家醫保局在 2021 年 10 月 26 日對 " 全民免費醫療 " 的提案進行中明确表态,實行免費醫療,在現階段是做不到的。我國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發展中國家,人均收入水平低,城鄉差異大,經濟社會發展不平衡," 這裡像歐洲,那裡像非洲 " 的情況并不少見。醫療制度必須與國家經濟承受能力相适應,符合國情、量力而行、盡力而為。
【2】一旦免費醫療就會造成浪費。
社保專家分析道:根據國人的特點,凡是免費的東西就不珍惜。我國的醫療資源本來就有限,而且分布不均衡。如果全民免費醫療,人們都會蜂擁而至去醫院看病吃藥,現有的醫療資源根本不夠用,反而傷害了真正需要看病者的利益。
【3】醫保基金難以負擔。
退休人員不再繳納醫保費,就可以享受醫保報銷和個人賬戶劃入的醫保費了。天上不會掉餡餅,天下也沒有免費的午餐,這筆錢還是要從醫保基金中出。退休人員的年齡大了,看病就醫的剛性支出越來越大,如果全部由醫保基金支出,目前的财力是根本包不住的。
【4】醫保機制已經向退休人員傾斜了。
其實,國家實施醫保改革,盤活醫保基金,就是為了關照年齡大的人員啊!年輕人繳費,但生病少、支出少;退休人員不繳費,但生病多、支出多。所以,醫保改革就是把錢花在刀刃上,盡最大努力減輕退休人員的醫療和生活壓力。幫助退休人員,但不可能無限度地關懷,做不到免費醫療。
【5】好心容易辦壞事。
現有個人醫保賬戶還是非常實用的,尤其是對退休人員來說,非常簡便實用。如果取消個人賬戶,老人還必須親自去醫院挂号、開處方、繳費、拿藥、報銷,非常不方便。尤其是醫院都實行了智能化之後,老人更不會操作了,所以,保留個人賬戶還是非常有必要的。
【6】國家已經盡力了。
不管怎麼改革,有些人永遠是受益的,在社會上幹什麼事都要分成三六九等。有人不但免費治療還要用最貴的藥,有人連病都看不起。
這三類人真的要哭了。一是患有慢性病 + 并發症的老人,常年吃藥,把家庭都拖垮了。二是需要吃自費藥的人,基本上把一生都搭進去了。三是沒有補充醫療保險的人,好單位都買了補充醫療保險,沒有買的遇到大病還真的掏空六個錢包。
PS:退休人員也有一些想法:對退休人員實行免費醫療,有些國家可以實現,我們國家這麼大的經濟體量也能實現?以前可以做到,未來也可以做到,讓我們滿懷期待。
PS:您贊同嗎?多多轉發給親朋,讓政策更加接地氣、有溫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