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燃原創
作者 | 李秋涵
編輯 | 魏佳
"《三體》都已經完結了?"
近日,《三體》開啟大結局點映,即花 18 元,就能将最後 10 集看完。不過和熱播劇《狂飙》大結局後還在社交網絡上刷屏不同,知道劇版《三體》已經能看全集的觀衆還不算多。
風頭都被《狂飙》搶了。有觀衆表示痛心," 雖然國内好劇、好電影更多,是好事情,但是感覺《三體》熱度還是太低了 "。
兩部劇的熱度的确差距大。根據雲合數據,2 月 7 日,已經完結的《狂飙》正片有效播放市場占有率為 67.2%,而劇版《三體》為 5.7%。當然,将科幻這類相對小衆的題材,與受衆範圍更廣的掃黑反腐劇做對比,是不太公平的。
但劇版《三體》隻和自己對比,熱度下滑趨勢也是明顯的。根據雲合數據,《三體》市占率從開播之初的 9.4% 一度下降到 4.9%。而根據酷雲數據,《三體》電視收視率曆史峰值為 1.987%,2 月 6 日已經下滑到 0.619%。
熱度不夠高,不意味着劇版《三體》是一部不成功的作品。
在劇版《三體》播出之前,書迷們是忐忑的。過往已經發生了太多事件,拉低了人們的期待值:2015 年就開機,原計劃在 2016 年暑期上映的《三體》電影,最終杳無音信,2022 年播出的動畫版《三體》,被網友們打出了 4.1 的豆瓣低分,口碑 " 天崩地裂 ",吐槽聲一片。
這樣的吐槽沒有發生在劇版《三體》上,甚至還獲得了原作者的認證。原著作者劉慈欣在接受央視新聞采訪時曾表示," 電視劇《三體》用電視圖像很精确地還原了書中内容,很符合作者、讀者的想象。"
" 預期管理 " 是一門學問,當觀衆抱着最低期待打開劇版《三體》時,收獲的是驚喜。豆瓣評分從開播時的 8.1 分,上漲至 8.2 分,也是劇版《三體》穩住書迷 " 審判 " 的一個例證。
對于這個國民級 IP 來說,能赢得原著粉的認可,已經是一種莫大的榮耀。隻是,這個國民級 IP,影視化後沒能引發除原著粉以外的更大反響,也不能不說是一種遺憾。
(以下内容含輕微透劇)
劇版《三體》好看嗎?
劇版《三體》圍繞小說第一部展開,開篇多名科學家自殺,研究納米材料的物理學家汪淼也被卷入其中,和刑警史強聯手,潛入 " 科學邊界 " 組織協助尋找真相,兩人逐漸揭開未知文明 " 三體 " 世界的面紗。在三部小說中,這一部涉及的科幻成分相對較少,更多是故事背景及前因後果的介紹。
劇版《三體》好看嗎?
在和深燃交流的多名觀衆中,書迷和非書迷,答案截然不同。
" 沒有想到能如此還原原著 "," 青年小夥子 " 樂隊主唱 " 青年 " 是科幻迷,在上世紀 90 年代就追《科幻世界》雜志,2011 年在大 V 的安利下接觸《三體》,一發不可收拾的看完了。他告訴深燃,喜歡《三體》的讀者,有一個一緻的觀點,即《三體》很難視覺化," 比如光是解釋 11 維空間,11 個維度都是很難解釋的。"
所以當劇版《三體》能做到還原原著時,他是興奮的。" 脫水比自己想象的還要壯觀 "、" 紅岸基地的呈現也特别好 ",剛花 18 元提前解鎖看完大結局,讓他印象最深刻的是 " 古筝行動 "," 納米、船,還原得和小說完全一樣,這樣的大場面拍不好的話,很容易有網遊的質感,但現在的效果已經比很多國産電影效果都要好了 ",他一口氣對深燃細數了大量劇中讓他印象深刻的情節。
同樣的,科幻迷王立也提到了劇版《三體》裡的這些情節," 三體遊戲模拟得很到位,沒想到他們會這麼拍,能把小說描述的畫面還原到視覺上,雖然沒有做到盡善盡美,但真的已經很好了 "。
對于《三體》肯定的聲音,都集中在對原著的還原上。" 原著粉看到頭皮發麻的程度。有些地方還原度太高了,直接從小說裡摳出來的一樣 ",豆瓣上,這條觀衆評價獲得了近 5000 個贊。
不過對于很多非書迷來說,評價就不一樣了。
90 後觀衆菠菜對深燃表示,自己沒有看過《三體》,最近跟着朋友一起看了兩集。" 如果不是和朋友一起,我可能會看睡着 "。她表示,在看的時候很多概念自己聽不懂,一直問朋友 " ‘這是什麼意思’‘那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這樣’,感覺自己像是一個什麼也不懂的小白癡 "。通過作品,她能感受到劉慈欣的科幻想象力,但目前的劇情,讓她後續沒有把劇撿起來繼續看的想法。
張偉在 2015 年前後想過要看《三體》,但看了一個開頭就沒有看下去,覺得自己很難想象那些情節和畫面。雖然沒有看過原著,但通過在網絡上看三體的書評和陸陸續續的碎片文章,他大概知道《三體》的劇情,所以也能津津有味的追劇,但他也表示," 不提前知道大緻故事的話,估計會看得很無聊,什麼‘幽靈倒計時’‘宇宙閃爍’,一般人可能會看不懂 "。
豆瓣上,也有一些觀衆的吐槽聲。
" 這樣的叙事方式在電視劇上效果太差了,節奏太過于拖沓,故弄玄虛,劇情走向模糊,對觀衆不友好。很多科學術語普通人是不理解的,與其去拍粒子對撞的特效,不如好好講講這個結果為什麼對角色有影響 ",這條評價,同樣獲得了 4000 多個贊。
棄劇的觀衆,吐槽的聲音就集中在看不懂,缺乏劇情吸引力上。
忠于原著的《三體》,對于一些普通觀衆而言,很難說不好看,但有一些人 " 看不下去 " 也的确是事實。
《三體》為什麼高開低走?
讓青年印象深刻的是,在《三體》剛開播的時候,自己微博、朋友圈上的人都在聊《三體》,《狂飙》熱播後,他的社交媒體上,都在聊《狂飙》,隻有三體粉絲在讨論《三體》了," 路人觀衆都去看《狂飙》了 ",讓他覺得遺憾的是,《三體》最後 10 集節奏非常緊湊,劇情走向高潮,但這時一些觀衆的目光已經流失了。
作為一個國民級 IP,劇版《三體》高開低走,遺憾背後的原因有多重。
首先和主創的抉擇有關。
主創幾乎都是三體迷。總導演楊磊接受媒體采訪時就表示,從 2006 年《三體》在《科幻世界》連載的時候就成為了鐵杆粉。他們是真的很用心在還原心中的《三體》。一個例證是,導演曾提到 " 古筝行動 " 的戲,最後在成片裡隻有不到半小時,但團隊籌備了近 4 個月,拍攝了 27 天。
他們在創作上明确的是," 首先要捕獲原著粉,在這個前提之下再盡量普及給沒看過書的普通觀衆。"
從觀衆反饋來看,主創們的确做到了捕獲原著粉,知乎上有不少粉絲在比照着小說原文摳圖,言語中難掩興奮。
但同時這讓《三體》的受衆受到局限,也一定程度上影響着《三體》的叙事。
一個直觀的例子是,在社交媒體上,有很多原著粉對《三體》小說場面還原的贊美,但很少有人讨論,《三體》到底講了一個什麼故事。
抛開原作小說,單從劇作角度來看,《三體》有顧及觀衆追劇門檻。先以一條懸疑線切入,發現現象,即科學家自殺,抛出問題,為什麼自殺?一步步探尋真相,發現原因和 " 科學邊界 " 組織有關,新問題出現,科學邊界組織是什麼?接着通過三體遊戲了解三體世界,再一步步抽絲剝繭,名為 ETO 的組織浮出水面。
像是在懸疑故事的大殼裡抽絲剝繭,一步步抽出科幻背景,這樣的主線看起來是清晰的。
主線的各個部分内容,也都花了大筆墨刻畫。
楊磊接受媒體采訪時就提到,這個片子差不多涉及到八九種類型片的拍攝,前 5 集是心理恐懼片,6 到 9 集像刑偵片,裡面還套着遊戲,遊戲裡還有中國古裝片,第 10 集又變成了年代片,到了 15 集還出現中世紀的歐洲,再後面的 " 古筝行動 " 又是集團軍作戰。
一條懸疑的主線,各個枝幹部分用大筆墨刻畫,這本不是問題,但在組裝的時候,當這條主線的故事 " 鈎子 " 吸引力不夠,各個枝幹部分的内容又太過精細,導緻整體叙事有些零散,觀衆粘性不足,再加上很多專業術語和詞彙,不知道原著脈絡的觀衆是容易看不懂的。
一位編劇對深燃解釋,照着原著摳,劇版《三體》的節奏,一些地方不是劇集的節奏,而是小說的節奏。
對于講故事來說,節奏是重要的。《三體》30 集的時長,不少人提到中間好幾集情節拖沓的問題。有觀衆吐槽,在幽冥倒計時這段劇情裡,一直從第二集結尾演到了第四集," 這麼點事兒花了一個小時 "。當情節拖沓,劇情推動不足時,觀衆很容易感到沉悶。
除了内容上存在的壁壘和限制,《三體》沒能更火,背後一定程度上也有平台排播和宣發上的問題。
在排播上,《三體》幾乎是一天更新一集,原本故事節奏就慢,這讓一些劇集觀衆接受不了。網絡上出現了不少 " 棄了,太慢了太慢了 "" 三體一天一集折磨人 "" 三體不适合追劇,會急死 " 的聲音。
一個直觀的對比是,1 月 14 日在愛奇藝上開播的《狂飙》,在 2 月 1 日會員大結局,39 集更新完了。而這時,1 月 16 日在騰訊視頻上開播、隻有 30 集的《三體》,還隻更新約 20 集,在 2 月 3 日直通大結局時,觀衆才得以一口氣看完最後的 10 集。
"1 天播 1 集,對很多觀衆來說很斷裂。我知道是好片子,能從中學習到東西,但不看也沒有影響。我承認你好,但不用非要連續去看。" 資深行業人士魏風表示。
排播影響追劇熱情的現象,也曾發生在 2022 年夏天的熱播劇《星漢燦爛》和《蒼蘭訣》上。更早上線的《星漢燦爛》播三停四,即一周更新三天、停播四天,導緻一些劇迷棄劇。這一定程度上給了後播的《蒼蘭訣》反超的機會。
而在宣發上,一位業内人士提到," 愛奇藝、優酷和抖音的合作是順暢的,尤其是愛奇藝去年跟抖音簽了戰略合作,但騰訊視頻的内容,在抖音的導流、宣發上,破不了圈。"
《三體》還能更爆嗎?
作為一個國民級大 IP,《三體》一定要破圈嗎?
用 " 爆了 " 與否來評價一部劇的好壞,似乎有些粗淺,尤其評價對象還是《三體》這樣影視化命途多舛的重量級 IP。
将原著改編成一部影視作品,創作者首先面臨的一個選擇題是,到底應該是服務書迷還是更多的普通觀衆。劇版《三體》選擇了前者,并且最終實現了它。其實對于《三體》來說,這是一個很難回答的問題。
這是因為它有兩重身份。
《三體》首先是一個科幻作品,這在國内還是一個小衆題材,也是鮮少改編成功的題材。
魏風表示,《三體》播出前,大家擔心兩個問題,一個是有沒有人看,一個是會不會拍得爛。" 很多人覺得中國做科幻影視作品是做不出來的,現在證明我們技術是沒有問題的,《三體》在制作上很好。有專業的作品願意去打開科幻的窗子,讓年輕的觀衆感知到現實之外的東西,是一件好事 "。
在這類題材上,用更謹慎,更專注劇作的方式來改編,抓住原著書迷,目前主創的選擇是無可厚非的。
隻是同時,它也是一個國民級大 IP。2015 年劉慈欣憑借《三體》獲得了有 " 科幻界諾貝爾獎 " 之稱的雨果獎後,《三體》就開始了它的奇幻漂流,它影視化改編上屢屢難産,也增加了這個 IP 的神秘性和号召力。
對于這樣一個國民級的大 IP,通過影視化讓更多人領略它的魅力,是一個不能不面對的挑戰。
不過也很難由此苛責劇版《三體》。
作為書迷和劇迷,青年對深燃表示,如果原作品題材的受衆人群本來就廣,影視化是可以瞄準普通大衆的,但如果原作本來就聚焦細分領域,有一定閱讀門檻,那忠于原作,至少能得到原著粉絲的喜歡。
在他看來,《三體》原著第一部,更像是一個平靜日常生活下的懸疑題材,科學家離奇自殺,主角出現奇怪事件,需要找尋真相,這個題材在視頻網站的排行榜上,不算是大熱的類型," 這類作品想要通過讨巧的改編,就讓路人喜歡,可能性不大,也不太明智。" 他反而覺得現在的劇版《三體》是難得的。
《三體》原著難以影視化,首先是各種物理科幻理念很難用畫面具象化,其次,書中多條支線複雜,一些人物塑造上也存在扁平化、符号化的問題,這些問題在影視化過程中都會被放大,也給改編增加了難度。電影版《三體》流産,嘗試做出改編的動畫版《三體》吐槽聲一片,都可以說是改編的前車之鑒。既要原著粉滿意,又要收獲普羅大衆的喜歡,很多作品實際上一頭都抓不到。
劇版《三體》能夠做到讓原著粉買單,就已經是可貴的。
作為從業者,魏風對深燃表示,自己看《三體》時,有一個強烈的感受是 " 感動 "。" 制作手法上不評價了,我知道這個項目做了很多年,中間有很多困難,但這一幫人做出來了,而且制作精良,還原度很高。誰不知道市場喜歡看什麼,但有人願意頂住壓力,忠于原著,這是值得鼓勵的。"
當市場足夠成熟之後,每個類型的劇集都有固定的觀衆,創作者要做的,就是滿足不同的觀衆。
盡管影視化後,沒能讓更多人領略《三體》的魅力,有些遺憾,帶領觀衆通往科幻的大門還需要更多優質作品來打開。但這類作品的出現,也足夠讓一部分觀衆,對影視行業重拾一些信心,點燃對國内科幻作品的期待了。
* 題圖及文中配圖來源于《三體》。應受訪者要求,文中受訪者均為化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