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概十多年前,大衆集團發現集團下各個品牌都有自己的汽車軟件架構和車機系統,這種獨立封閉式的車機軟件肯定無法在未來幫助企業走的更遠。所以大衆成立了 CARIAD 軟件公司用來集團下的車輛電子軟件架構。
剛剛裁了自家軟件部門
轉而和華爲談合作?
大衆的做法是正确的,但這家 CARIAD 的軟件公司卻進展緩慢,不但在後期出現巨額虧損,其最終所交付的成果也很難讓大衆滿意。最終前段時間海外媒體曝出:大衆高管在參加完上海車展後,看到國内廠商各種智能車機,最終忍無可忍的回國裁掉了 CARIAD 軟件公司的大部分核心成員,雖然事件後續還沒有進展,但可以看出,大衆在這方面的表現的确不太如意。
而有意思的是,就在傳出自家裁員之後,又有消息稱,大衆汽車目前正與華爲進行談判,希望在中國的車型使用華爲所研發的軟件。有媒體向大衆求證此事,而大衆中國方面就此事回應稱,大衆汽車集團(中國)和其他公司之間沒有關于操作系統授權的讨論。而華爲方暫時沒有回應。假如雙方可以達成合作,那未來大衆汽車可能将使用華爲的鴻蒙 OS。
大衆在軟件上的問題已經是公開的事實。去年同期,德國雜志《經理人》援引大衆内部專家消息,大衆 ID.3 存在大量的軟件問題,數百名軟件測試員每天會發現 300 個軟件漏洞。由于架構研發過于倉促,許多系統部件不能相互兼容,從而導緻系統退出。
随後國内也有 ID.4 車主吐槽,稱發現諸如行駛中車機黑屏、無法調節空調溫度、車機卡頓等問題。而習慣了 10 萬元都有流暢車機系統的中國車主來說,價格還貴一些大衆的車機系統的确不夠用。
有網友表示,大衆可能習慣了在歐洲市場這種數字化程度較差的 " 新手村 " 窩裏橫,在 " 滿級大佬 " 遍地走的中國市場,其軟件水平真的不夠。在車機軟件方面,與中國的造車新勢力和特斯拉相比,仍有一定的提升空間。
寫在最後
大衆如果華爲在國内開展合作,其實是一個較爲便捷的方法,至少能在短時間内在國内剛上主流的使用體驗。但從全球角度來說,大衆還是需要有屬于自己的車機電子軟件架構。作爲未來汽車的核心技術之一,必須要牢牢握在自己手裏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