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8月13日-18日,"地球知識局"組織了一場烏茲别克斯坦深度考察活動,這是我們首次組織的海外考古考察團。
在烏茲别克斯坦,我們暢遊了"城市四件套"——塔什幹、希瓦、布哈拉、撒馬爾罕。
本次行程,考察團結識了當地一線的考古專家以及博物館研究人員,其中不乏烏茲别克斯坦國家級的研究者。
更意想不到的是,我們這次行程随行的兩位地接兼翻譯"大神",也有着一定的特殊學術背景,更是在旅途中增添了不少樂趣。
烏茲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幹,這是考察之行的首站。落地塔什幹,辦完流量卡、換彙後,已經是中午飯點。
既然正是開飯時間,又是首都首站,自然要選擇一個獨特的地方,那必然是塔什幹中亞抓飯中心,這裏可以品嘗到塔什幹最地道的手抓飯!
手抓飯是烏茲别克餐的亮點之一,由米飯、蔬菜、肉類大量混合大量羊油和脂肪烹饪而成。
這種主食在中亞堪稱是"國之信仰",每個地方的人都說自己當地的最好。當然,在烏茲别克斯坦品嘗手抓飯也有一個挑戰操作,這就是直接喝手抓飯的底油。
結束午餐後,我們直接拜訪烏茲别克斯坦國家科學院國家考古中心,這是我們這次行程的重大亮點之一。
對于一般遊客而言,國家考古中心并不在他們的行程計劃中。
另一方面,國家考古中心也并不接受普通遊客的參訪。即便是參觀國家考古中心的一層陳展,也非易事。
在這裏,國家考古中心絲綢之路考古部主任——阿納爾巴耶夫·阿蔔杜勒哈米瓊教授,給考察團帶來了一場有關烏茲别克斯坦在絲綢之路中的地位以及粟特人來龍去脈的特别講座。
令人感動的是,教授已經70多歲了,在見到我們的前一天,他還在哈薩克斯坦參加一場國際會議,開會結束後,當天就飛回了塔什幹,非常不容易。教授的旁邊兩位,便是我們這次行程的随行地接兼翻譯,買吾蘭(阿浪)和哈妮克孜,他倆都是新疆維吾爾族。維吾爾語和烏茲别克語之間,可以互通交流。
教授極其重視這場講座,還專門爲考察團單獨做了一份PPT。
作爲蘇聯第四大城市的塔什幹,早在1977年就開通了地鐵,這是當時中亞第一座擁有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城市。
其中的航天員站,可謂是塔什幹地鐵系統中的一座特殊站點,它于1984年開放。航天員站的進站口,可以清晰地看到站名由西裏爾字母改爲拉丁字母的痕迹。
該站的主題爲宇宙航天,有着非常濃郁的蘇聯風格,簡稱"氣突蘇"。
地鐵站内部裝飾的藍色陶瓷圓形框内,描繪了諸多蘇聯宇航員和科學家的畫像,加加林、捷列什科娃、科羅廖夫等等都在其中。
我們的第一晚夥食,選擇了塔什幹當地的一家民族餐廳,極大實現了"肉類自由"。
第二天,我們參訪了烏茲别克斯坦應用藝術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處于一座别緻房子内,它建于蘇聯20世紀30年代鼎盛時期,裏面有大量石膏裝飾和木雕,也有諸多精美的毯子。
通過這座博物館,可以了解烏茲别克斯坦當地的陶瓷和紡織品,尤其是艾德萊斯綢。艾德萊斯綢廣泛分布于中國新疆和中亞地區,館内也有相關紡織機的展示。
同時還可以提前了解,布哈拉和撒馬爾罕舊式建築的要點。
結束塔什幹的行程後,我們乘坐烏茲别克斯坦航空的空客飛機前往希瓦,機艙内乘客座位前的屏幕播放着該國關于絲綢之路的宣傳廣告,1個半小時左右落地烏爾根奇機場。
抵達烏爾根奇機場後,我們見到了參與過花剌子模相關遺址考古調查的希瓦達·薩杜拉耶夫·巴羅姆·普拉托維奇博士,他是我們希瓦之行的陪同專家。
從烏爾根奇機場到希瓦古城,車時需要50分鍾左右。坐在車上,考察團成員向博士詢問了很多問題。其中最令人印象深刻的,便是烏爾根奇、玉龍傑赤、希瓦、花剌子模這幾個地名之間的關系。
博士先是從當代的行政區劃上講了這幾者的關系,花剌子模是州的概念,烏爾根奇是市的概念,也是花剌子模州的首府,希瓦是花剌子模州的一個縣。我們的随行翻譯買吾蘭老師,擔心成員無法理解,絞盡腦汁想到了一個巧妙的比喻。因爲買吾蘭老師是吐魯番人,他把花剌子模比作了吐魯番,把烏爾根奇比作了高昌區,把希瓦比作了托克遜縣。這樣一來,大家就有所了解。希瓦昆亞·雅克城堡的一些展闆,也把相關信息給到了。
至于曆史上的四處地名所對應的城址以及勢力範圍關系,博士也做了詳細說明,尤其是烏爾根奇和玉龍傑赤的關系。
許多人以爲烏茲别克斯坦的烏爾根奇就是曆史上的玉龍傑赤。但實際上,當今烏爾根奇确實屬于廣義的玉龍傑赤範圍,但并不是玉龍傑赤的核心區。曆史上的玉龍傑赤的核心區,在土庫曼斯坦的庫尼亞-烏爾根奇。兩個烏爾根奇離得非常近,但分屬不同的國家。希瓦昆亞·雅克城堡,就有玉龍傑赤城的複原模型。
打個比方,土庫曼斯坦的庫尼亞-烏爾根奇就相當于北京市的西城區,而烏茲别克斯坦的烏爾根奇就相當于北京市的平谷區。雖然都是所屬同一區域,但一個核心,一個非核心,差别極大。
抵達希瓦古城,我們從古城最重要的城門——西門,入城。
伊瓊卡拉古城是希瓦古城的内城,也是希瓦古城的核心區和正式名,它也是希瓦汗國首都,也是烏茲别克斯坦第一處世界遺産。
博士帶領考察團成員,探訪城内各種遺迹,并對每一處重點古迹都進行了詳細講解。
希瓦古城的西門(阿塔·達沃紮門)意爲"父親之門",有雙角塔,也是老城的主入口,同時還是希瓦古城售票處所在地。古城之内,每當黃昏之時,也有各種表演活動。
由西門進入希瓦古城,直接就是希瓦古城的标志——卡爾塔米諾爾宣禮塔。
這座宣禮塔始建于1851年,據說是因爲默罕默德·阿明汗想要眺望布哈拉而建。但在1855年,阿明汗墜亡,宣禮塔也停工了。
所以,它也有另一個名字——"半截塔"。"半截塔"的旁邊就是默罕默德·阿明汗經學院。
與"半截塔"隔着一條街的地方,便是昆亞·雅克城堡,這是希瓦汗王宮殿所在地,宮殿内部極爲豪華,這裏也有諸多考古遺址。
在昆亞·雅克城堡的某處展廳,陳列着幾張照片,其中就有幾十年前教授參與考古發掘的現場工作照。考察團成員發現這個細節後,激動不已,紛紛和教授合影。
"一門一塔一堡",可謂是希瓦古城的核心之核心。而在整個希瓦古城,還可以見到更多令人驚豔的建築,例如默罕默德·拉希姆汗經學院、托什·霍夫裏宮等等。
結束希瓦古城的行程,第三天一早我們便去烏爾根奇機場趕飛機,前往布哈拉。
抵達布哈拉,布哈拉國立大學曆史學副教授——奧爾齊耶夫·馬赫穆德·紮茨涅維斯博士在機場迎接我們,擔當本次布哈拉之行的随行專家。
布哈拉是布哈拉汗國的首都之一,在昔班尼王朝時期,布哈拉的中心是一片巨大的集市區域,這種影響持續至今。
如今在布拉哈的中心,還留存着多座圓頂市場,例如特帕·弗洛圓頂市場和特帕·薩朗弗圓頂市場,它們依然發揮着集市的作用。
在特帕·弗洛圓頂市場的附近,有一處鐵匠鋪,如今已成爲布哈拉金屬鍛造博物館,裏面展示着各種鍛造設備以及制成品。
馬戈基·阿塔裏清真寺,是布哈拉極爲特殊的一處清真寺,它可能是中亞最早的清真寺。
根據考古發掘,它最早可能是一處與佛教相關的建築,後來可能成爲了祆教(拜火教)的寺院,最終改爲了清真寺,如今它卻變成了地毯博物館,但清真寺的建築形式依舊保留着。
布哈拉也是阿凡提的故鄉之一,爲什麽說是之一呢?因爲阿凡提其實是個虛構人物,廣泛流傳于中國新疆和中亞地區。當地人在編故事的時候,往往會假托于阿凡提之名。
正所謂"世上本沒有阿凡提,假托的人多了,于是就有了阿凡提"。在布哈拉,就有一尊阿凡提雕像。雕像的附近是一些經學院。
布哈拉老城的文物古迹遍地,各種宏偉的經學院、清真寺數不勝數,庫克達希經學院、布哈拉納迪爾·迪萬·貝吉清真寺、兀魯伯(烏魯格·别克)伊斯蘭經學院、阿蔔杜拉·齊茲汗經學院,甚至還有"我愛布哈拉"的标識點。
烏茲别克斯坦,有一世界級著名非物質文化遺産——傳統金絲針繡。在布哈拉老城,我們有幸拜訪了烏茲别克斯坦傳統金絲針繡的著名傳承人。傳承人所在的店鋪,各種世界級、國家級榮譽滿滿當當。
考察團一行,親眼見識了傳承人展示金絲針繡的手藝,這種機會極其難遇。
順便一提,考察團一行無意間發現,金絲針繡的店鋪旁邊,是一處純手工首飾店,店鋪老闆也是一位非遺傳承人。
對純手工打造的工藝品首飾感興趣的朋友,必不可錯過此處。我就看中了其中一副設計感十足的耳墜,當場"剁手",-100美刀。
在絲綢之路茶館,考察團一行領略了烏茲别克斯坦傳統的民族音樂和舞蹈。
在這裏,必須得隆重介紹考察團的随行地接兼翻譯——買吾蘭老師。買吾蘭老師本科就讀于中央民族大學,學習聲樂,即将在烏茲别克斯坦讀研,之前多次登台央視表演。
作爲聲樂科班出身,買吾蘭老師十分了解中亞和中國新疆各民族的音樂特征,他用深入淺出的語言以及簡潔的表演形式,直接把維吾爾、烏茲别克、塔吉克、哈薩克等民族之間的音樂差異"科普"了出來。
在外行人眼中,或許是沒差别的民族音樂,經過買吾蘭老師的樂理知識基礎普及,即便是再外行的人,也能分得出這些民族之間的音樂差異。此外,買吾蘭老師還在現場表演了一段新疆著名的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産——十二木卡姆!
然而,這并沒有結束。當晚,我們在布哈拉金色露天餐廳用餐之時,買吾蘭老師又給我們附贈了四首歌曲!
值得一提的是,金色露天餐廳就在布哈拉的波伊卡楊地帶的核心區域,喀龍建築群的喀龍高塔、波伊卡楊清真寺、米裏阿拉伯神學院等著名地标,盡收眼底。
從傍晚到夜晚,考察團一行既看到了布哈拉的日落,又看到了布哈拉的夜景。
第四日一早,我們前往布哈拉雅克城堡以及王宮遺址。
這裏是以前布哈拉的政治中心,也是汗王的駐地。宮殿内的王位原件目前位于俄羅斯,現在所能看到的是當地人爲了旅遊開發重制的複制品。
如今的雅克城堡可以看到大量廢墟,這是在蘇俄時期,伏龍芝(沒錯,就是伏龍芝軍事學院的伏龍芝)進攻該城堡時所留下的痕迹。
雅克城堡的正對面,便是一座蘇聯時期修建的觀光塔,登塔可以俯瞰城堡全貌。
之後,考察團開啓了布哈拉古迹"拾零"模式,依次探訪了波羅考茲清真寺、查席馬·阿育伯陵墓、世界文化遺産的薩曼王陵-伊斯馬爾·薩馬尼陵墓以及布哈拉極爲"網紅"的建築——四塔清真寺!
在一定程度上,四塔清真寺可以說是中亞最出名的建築,或許人們不知道它叫什麽,但是它的照片幾乎所有人都看過,這不得不歸功于某旅遊雜志将其作爲"中亞篇"的封面。考察團所有成員,也在此留下了珍貴合影。
午飯之後,我們乘坐高鐵前往本次行程的終點——撒馬爾罕!
烏茲别克斯坦是中亞唯一擁有高鐵的國家,列車從西班牙引進,線路爲既有線改造,運營最高時速210公裏。
我們乘坐的這趟列車,從布哈拉到撒馬爾罕,中間隻停靠了納沃伊站。
抵達撒馬爾罕後,在撒馬爾罕火車站,上下車的客流量極爲密集。這趟列車在撒馬爾罕站停靠約10分鍾,将繼續開往塔什幹。
撒馬爾罕國家博物館藝術與民族志部主任——魯茲穆羅托娃·薩弗拉·沙穆拉托芙娜教授,便在撒馬爾罕火車站附近等着我們,她擔當本次撒馬爾罕之行的随行專家。
教授還有另一個重要身份,她曾在烏茲别克斯坦總統視察撒馬爾罕期間,爲總統親自講解"偉大的絲綢之路——烏茲别克斯坦和中國的黃金遺産"展覽。
提到撒馬爾罕,很多人第一想到的是帖木兒。我們在撒馬爾罕的第一站,參訪的便是帖木兒陵墓,内部設施簡直豪華,是世界著名的中亞建築瑰寶。
這座陵墓埋葬的并不止帖木兒本人,還包括他的兩個兒子和兩個孫子。
在整個中亞,都流傳着一則有關帖木兒詛咒的傳聞,傳說在帖木兒墓的入口處,有一行字,大意是"誰打開了我的墳墓,他将遇到比我還要強大的敵人"。
教授告訴我們,其實這個傳聞真假參半,假的是并沒有這句話,真的是确實在入口處存在一段十分複雜的文字,雖然沒有直接書寫這句話,但表達出了相似的意思。離帖木兒墓不遠處,則是帖木兒的坐像。
撒馬爾罕的另一處地标,則是著名的雷吉斯坦廣場,它被視爲撒馬爾罕的中心,由三座"品"字型排布的神學院組成,分别是烏魯别克神學院(西)、謝爾多爾神學院、季裏雅-卡利神學院。
在我個人看來,雷吉斯坦的夜晚風光要優于白天,因爲夜晚廣場有燈光秀。但是在每年的八月中下旬,雷吉斯坦廣場要舉辦音樂會。所以八月份的雷吉斯坦夜晚看不到燈光秀,但能看到音樂節開幕式的現場排練,體驗感同樣不輸燈光秀。
第五天一早,我們便去往烏茲别克斯坦國家文化曆史博物館,也就是撒馬爾罕州立博物館,同一個博物館,兩塊牌子。
值得一提的是,這處博物館基本不被任何旅行者關注,與人員極多的其他撒馬爾罕景點相比,這裏簡直是清淨,我們考察團一行處于"包場"狀态。
這座博物館裏,收藏着諸多烏茲别克斯坦國寶級文物。
例如在卡菲爾·卡拉遺址出土的諸多祆教(拜火教)文物,它們所在的展廳通常不對外開放,進入展廳也要先穿鞋套,能夠進入的機會簡直難得。想遇見特定的文物有時也不是一件易事,部分文物常常在外借展。
到了中午,我們考察團一行在撒馬爾罕大飯店用餐,品嘗到了最地道的烏茲别克大肉串。
接下來,我們就去拜訪阿弗拉西阿蔔遺址(撒馬爾罕古城),觀看沙盤即可察覺這座古城之宏偉。
這裏是昭武九姓時期康國的都城所在地,之前由烏茲别克斯坦和韓國聯合考古發掘。
阿弗拉西阿蔔遺址出土的宮殿壁畫極爲出名,隻要是對絲綢之路考古有興趣的朋友,或多或少都見過相關的壁畫,大鵝、唐高宗(疑似)、武則天(疑似)等等著名元素令人熟悉。
壁畫的真迹,目前就陳列在阿弗拉西阿蔔博物館的大使廳。
比比·哈努姆清真寺,則是撒馬爾罕的又一處地标,是伊斯蘭世界最大的清真寺之一。相傳該清真寺爲帖木兒送給他的中國妻子——比比·哈努姆的禮物。
比比·哈努姆清真寺的對面,則是比比·哈努姆陵墓,在這裏遊客可以順着通道進入墓室核心區。
第六日是本次考察之行的最後一日,這一天我們隻去了一個重量級的地點——卡菲爾·卡拉古城。
卡菲爾·卡拉古城中的"卡菲爾",就是"卡非勒"的另一種音譯,在當時的語境下,指的是"不信伊斯蘭教的人"。
進入古城的道路不太方便,教授與我們一道徒步上山登頂古城,親自爲考察團成員講解這處古城遺址。
這座古城如今已經成爲了原汁原味的遺址,隻剩下夯土城垣和考古工地,之前由烏茲别克斯坦和日本聯合考古發掘。
這也是一處鮮爲人知的地點,除了考古學者和"骨灰級"發燒友以外,平時幾乎無人問津。
這是一處粟特人的古城遺址,疑似昭武九姓的石國首都,我們進入了宮殿核心區。
之前在撒馬爾罕州立博物館所見的諸多祆教(拜火教)文物,均出土于此,尤其是那副極爲著名的娜娜女神祭祀圖。
對卡菲爾·卡拉古城遺址考察完成後,考察團前往撒馬爾罕機場回國,正式結束本次行程。考察團成員也跟古城遺址,來了張大合影。
"烏茲别克斯坦6天5晚考察之行",隻是"地球知識局"開啓全球探索裏程的第一步。首次發團成功,未來更多海外考察活動,正在展開!
*本文内容爲作者提供,不代表地球知識局立場
頭圖、尾圖:壹圖網
正文照片:杔格、江河、孫綠
擴展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