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期間,法國發生大罷工,反對延遲退休 2 年的改革計劃。在春節期間,也引起了互相拜年人員的熱議。其實,在 2023 年 1 月多地區召開的兩會中,也提到了延遲退休。社保專家的意見有分歧,有的認為延遲退休在 2023 年就啟動,也有的認為大約在 2025 年啟動。
法國的延遲退休計劃是每年延遲 3 個月,到 2030 年延遲到 64 歲退休。我們的國情比法國更複雜,主要體現在三點:
一是我國正在加速進入老齡化,而且是未富先老,法國最低養老金保障線是 9000 元,我國最低養老金隻有幾十元(城鄉居民)。關鍵是養老金水平差距巨大,有的人高達兩萬,有的人不足 100 元。
二是我國從 2023 年起迎來嬰兒潮演變成退休潮的強烈沖擊,預計十四五期間将退休 6000 萬人,2023 年是退休 2000 多萬人的小高峰,停繳社保、領養老金了,隻出不進,養老基金有虧空風險。
三是出生率創下新低,而且出現了更為嚴重的人口下降的曆史性拐點,2022 年中國人口下降 85 萬,首次出現真正意義上的負增長。繳社保的人越來越少,領養老金的越來越多,目前繳社保的年輕人擔心退休後領不到養老金。
不管怎麼說,延遲退休大局已定,一錘定音。假設每年延長 3 個月,對各個年齡段的人有什麼影響呢?我們姑且分析一看:
在延遲退休的具體方案正式出台之前,專家提出的每年延遲 3 個月的說法并不準确。在具體制度出台之前,一切都是假象和猜測。從山東、江蘇等試點地區的反饋情況看,沒有一刀切延長到 5 年的做法。
但是,我們可以根據人社專家的講話中推測,延遲退休的最終目的是延長 5 年,有可能是男性延長至 65 歲、女性延長至 60 歲。也有極端的專家提出,男女平等,慢慢都延長到 65 歲退休。後一種 " 專家意見 " 不被女性接受。
第二,每年延長 3 個月對不同人群的影響幾何?
目前實施的退休年齡:男 60 歲,女幹部和女靈活就業人員 55 歲,女工人 50 歲。符合條件的還可以申請提前退休——特殊工種可以提前到男 50 歲、女 45 歲退休。當然了,機關事業單位的公務人員還有滿 30 年工齡可提前退休的政策。
舉例:1965 年的男性到 2025 年正好 60 歲,可能會延長三個月退休;1970 年的女性幹部到 2025 年正好 55 歲,可能會延長三個月退休。
等到 1970 年出生的男性到達 2030 年滿 60 歲時,可能延遲到 2031 年 3 月退休,一共延遲一年零三個月。1980 年出生的男性達到 2040 年滿 60 歲時,一共延遲了 30 個月退休,預計于 2032 年 6 月退休。
第三,不同情況的人員對延遲退休的反應不一樣。
延遲退休對企業管理人員、專業技術人員、機關工作人員 " 利大于弊 "。但是,這三種人還是有話說,希望上級能考慮到他們的感受,采取彈性措施,尊重他們的需求:
第一類人:1965 年 -1970 年出生的一線男性人員。這一批人的特點是:一是年輕時處于高強度、低工資的火熱年代,身體普遍吃不消了;二是家底不厚、積蓄不多,想早點拿到養老金再去打工掙錢;三是文化水平不高,不能适應未來時代的智能化需要。
第二類人:1970 年 -1975 年出生的普通女性人員。這一批人的特點是:一是趕上了計劃生育的時代,都是獨生子女的母親。二是文化程度比較低、從事的都是基礎的打雜工作,早就想退休。三是子女正處于職場焦慮期,沒有父母帶孩子,嚴重影響事業發展,想早點退休帶孫子。
第三類人:1965 年 -1970 年出生的靈活就業人員。這個群體裡,有很多中年人在從事不穩定、收入低、強度大、沒有成就感的職業,工資比較低,還要自己買社保,經濟壓力大。如果延遲退休,多繳五年社保,還要晚退休五年,少領五年養老金,明顯吃虧。
PS:你認同嗎?多多轉發,讓有關部門看到,促進政策更接地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