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百度文心一格 AI 圖片 / 钛媒體 App 編輯)
钛媒體 App 2 月 17 日消息,360 公司創始人周鴻祎 16 日談及其對 Sora 的看法。他表示,Sora 意味着實現通用人工智能(AI)可能從 10 年縮短至 1 年,并稱 OpenAl 手裏應該還有一些秘密武器,無論是 GPT-5,還是機器自我學習自動産生内容," 他們手裏的武器并沒有全拿出來。這樣看來,中國跟美國的 AI 差距可能還在加大。"
阿爾法公社創始合夥人、CEO 許四清也提到類似觀點,他也認爲 Sora 的出現進一步拉大了中美在 AI 方面的差距。
事實上,自 2022 年底 ChatGPT 問世之後,引起一場全球新一輪 AI 熱潮。過去一年,中國、美國兩國的 AI 領域的資本和技術方向出現了巨大的 " 反差 "。
從二級市場看,2023 年多家美國 AI 公司股票大漲。其中,Supermicro(超微電腦)過去 12 個月内漲幅超過 770%,而整體漲幅超過 100 倍;芯片巨頭英偉達漲了接近 5 倍,市值攀升到 1.79 萬億美元,超越了亞馬遜和谷歌,成爲全球第三大科技股;ARM 漲了 3 倍,AMD 漲了超過 120%,英特爾漲幅也超過 58%;微軟則借助 ChatGPT 股票漲了一倍,并且超過蘋果成爲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巨頭。
很顯然,華爾街資本市場已經爲這場 AI 熱潮買單。不到 15 個月,受益于生成式 AI,上述企業市值增加了數萬億美元。
不止是公司層面,這些企業 CEO 身價也随之水漲船高。據美國媒體報道,今年美國的億萬富豪獲得的幾乎所有财富與 AI 有關。
美國媒體數據顯示,全球前 500 名最富有的個人中,有 30 位持有的财富受益于 AI,而大部分都是美國企業家。今年迄今爲止,他們持有的淨資産總計增加了 1240 億美元,占美國媒體億萬富翁指數所獲得财富總額的 96%。
其中,今年,Meta CEO 紮克伯格(Mark Zuckerberg)的财富則增加高達 371 億美元;英偉達 CEO 黃仁勳身價暴增了 196 億美元,至 625 億美元;AMD CEO 蘇姿豐(Lisa Su)身價則漲至 12 億美元;Supermicro 聯合創始人兼 CEO 梁見後(Charles Liang)今年的财富則增加了三倍,達到 62 億美元;受益于開源 AI 大模型産品。
以下是今年 AI 領域身價增長最快的前十大美國億萬富豪:
Meta 首席執行官 Mark Zuckerberg,淨資産增長了 371 億美元,目前其身價達到 1610 億美元。英偉達 CEO 黃仁勳 Jensen Huang,增加了 196 億美元,至 625 億美元。亞馬遜 CEO 貝佐斯 Jeff Bezos,增加了 161 億美元,至 1626 億美元。微軟前 CEO 史蒂夫 · 鮑爾默 ( Steve Ballmer ) ,增加了 96 億美元,至 1295 億美元。Oracle 甲骨文董事長拉裏 · 埃裏森 ( Larry Ellison ) ,增加了 73 億美元,至 953 億美元。Dell 戴爾科技創始人、Broadcom 股票持有人 Michael Dell,增加了 60 億美元,至 596 億美元。Meta 聯合創始人愛德華多 · 薩維林 ( Eduardo Saverin ) 增加了 57 億美元,至 246 億美元。谷歌、Alphabet 的聯合創始人 Larry Page,增加了 42 億美元,至 1136 億美元。谷歌、Alphabet 公司聯合創始人 Sergey Brin,增加了 40 億美元,至 1068 億美元。Meta 聯合創始人達斯廷 · 莫斯科維茨 ( Dustin Moskovitz ) ,增加了 35 億美元,至 150 億美元。
從一級市場看,CB Insights 數據顯示,2023 年,美國 AI 領域初創公司的投融資數量達 1151 個,比 2022 年有所下降;但總融資額達 310 億美元,不僅同比增長 14%,而且吸引了全球所有 AI 領域交易的近一半(46%),占據主導地位,其次則是亞洲(占 25%)和歐洲(占 24%)。
其中,2023 年,生成式 AI 領域融資規模占所有 AI 領域的 48%,占據主導地位。其中,包括 OpenAI、Anthropic 和 Inflection 等大模型廠商都位于美國,因此,美國 AI 領域吸引了大量的資金、技術、人才和核心算力。
就在 2 月 16 日,據美國媒體和《美國媒體》報道稱,OpenAI 公司日前已完成一項允許員工出售公司股份的交易,由風險投資公司 Thrive Capital 牽頭,公司員工可将其所持公司股份出售套現。融資完成後,OpenAI 的投後估值已超過 800 億美元(美國媒體數據是 860 億美元)。
去年 4 月,OpenAI 曾以近 300 億美元的估值完成了首輪股票出售。當時,Thrive Capital、紅杉資本、a16z 和 K2 Global 同意收購 OpenAI 的股票,對該公司的估值約爲 290 億美元。如今不到 10 個月的時間裏,OpenAI 估值幾乎翻了三倍。
目前,OpenAI 估值僅次于字節跳動 ( ByteDance ) 和 SpaceX,已成爲全球第三大科技獨角獸企業。
除了 OpenAI 之外,其他美國 AI 公司也正在進行大規模融資。
據 The information 報道,美國 AI 公司 Scale AI 正以 140 億美元估值進行融資,大約是 Scale 三年前融資時估值的兩倍;Perplexity AI 正在以超過 10 億美元估值進行融資和出售股權;谷歌和亞馬遜投資的 Anthropic 公司已完成了 7.5 億美元一輪融資,投後估值達 150 億美元,投資方包括高通、Intuit、 Menlo Ventures 等;Abridge 正在以 8.5 億美元估值進行融資,估值比上一輪高出 4 倍多;僅成立 20 個月的 Together AI 公司已完成超過 1 億美元的新一輪融資,估值超過 10 億美元,比四個月前翻了一番。
而收入層面,2023 年,OpenAI 公司年度經常性收入(ARR)超過 20 億美元,同比增長 4500%;AI 搜索公司 Perplexity 年收入也超過了 1000 萬美元,比四個月前 300 萬美元增長超 3 倍。
如今,OpenAI CEO 奧爾特曼宣布募集 7 萬億美金,重塑美國的 AI 基礎設施;軟銀集團創始人孫正義也傳出計劃籌措 1000 億美元,成立一家 AI 芯片企業。
百川智能創始人王小川曾多次表示,OpenAI 團隊正在嘗試把 1000 萬顆 GPU(圖形處理器)連在一起。相比于國内數千張卡的規模,中國 AI 領域的核心資源遠遠不夠。
" 什麽概念呢?英偉達一年大概生産 100 萬顆 GPU,訓練 GPT4 要 2.5 萬顆,GPT3.5 國内對标 4000 顆,我們現在做 4000 顆對标的事情,他們是在研究如何用 1000 萬顆 GPU 做這個工作。" 王小川表示。
相對于美國市場,2023 年,中國 AI 領域投融資領域處于 " 下滑 " 狀态。
CB insights 報告顯示,去年,中國 AI 領域投融資數量約爲 232 筆,同比下降 38%;融資總額約爲 20 億美元(約合 142.45 億元),同比下降 70%。特别是 2023 年第一季度,無論是融資額還是融資量,都創下了 5 年來最低。
二級市場也不如預期。AI 芯片龍頭寒武紀(688256.SH)日前發布公告稱,2023 年度公司預計實現收入 6.8 億元至 7.2 億元;淨利潤預計虧損 7.56 億元到 9.24 億元,同比虧損收窄 26.47% 到 39.84%。過去 12 個月内(截至今年 2 月 17 日),寒武紀股價僅增長 39.96%,年初至今股價則下跌接近 15%(14.46% ) 。
不止是寒武紀,過去一年内,中國 AI 上市公司百度(NASDAQ: BIDU)美股下降 24.41%;百度港股(HKG: 9888)則降幅達到 26.28%;AI 龍頭商湯集團(HKG: 0020)股價則下降 65.73%,市值比最高點減少超過 990 億元人民币;AI 領域龍頭科大訊飛降幅超過 14.5%。
科大訊飛近日發布的 2023 年度業績預告顯示,該公司預計 2023 年實現營業收入超過 200 億元,同比增長約 7%;實現歸母淨利潤 6.45-7.3 億元,同比增長 15%-30%;實現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 8000 萬元 -1.2 億元,同比下降 71%-81%。
整體來說,過去一年,盡管國内 AI 大模型市場表面 " 狂熱 ",但實質上與美國 AI 市場環境存在差距。如果談原因,既有宏觀方面的問題,也有算力、基礎技術等方面的差距等。
一位行業人士向钛媒體 App 表示,沒有足夠的資金,沒有足夠的高性能算力卡,不能犯任何創新過程中難以避免的錯誤,還得按照收入規模計算 ps 倍數,中美 AI 差距擴大。
早在 2017 年,中國就制定出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規劃》,明确到 2025 年,中國 AI 基礎理論實現重大突破,部分技術與應用達到世界領先水平,AI 成爲帶動中國産業升級和經濟轉型的主要動力,AI 帶動相關産業規模超過 5 萬億元;到 2030 年,中國 AI 理論、技術與應用總體達到世界領先水平,成爲世界主要 AI 創新中心,屆時,AI 核心産業規模超過 1 萬億元,帶動相關産業規模超過 10 萬億元。
" 大模型可以在方方面面給普通人帶來便利,例如幫助大家學習知識、修改文章、生成方案等。因此,大模型的集中發布可以讓普通人快速接觸、使用和了解大模型。" 中國科學院軟件研究所研究員、中國中文信息學會秘書長孫樂說。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理事長戴瓊海表示,中國在應用 AI 和高速寬帶提高企業生産力方面處于領先地位。通過搶抓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重大機遇,中國不斷完善頂層設計和布局,有望推動 AI 技術和産業蓬勃發展。
然而,随着 AI 技術将成爲中美下一輪 " 國力 " 競争的焦點,中國急需增補 AI 芯片、算力等核心領域的發展,解決相關風險挑戰。
科技部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國科學技術信息研究所所長趙志耘表示,未來,中國還需加強資源和研發力量統籌,加快基礎研究和技術創新,積極參與全球 AI 治理,促進 AI 有序發展。
(本文首發钛媒體 App,作者|林志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