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曆建斌
馬自達 CX-90 年初剛在海外公布了售價,國内市場就有了動靜,據可靠消息,這款三排座中大型 SUV 将在今年實現國産上市,從 CX-9 時代的猶豫不決,到如今的塵埃落定,對于馬自達車迷來說,CX-90 的國産雖然是個好消息,但還是太晚了一些。
這真的誰也不能怪,怪就怪馬自達自己的優柔寡斷,馬自達對于市場的判斷,似乎總是和别人不一樣,而且這不是針對中國市場,而是全球都如此。如果要全球最執拗的車企是誰,我相信馬自達一定能夠占據一個十分靠前的位置,這家車企從成立開始到現在,幹的事幾乎都是自己想做的事而不是廣大消費者真正需要的事,這也直接導緻馬自達很難走進廣大千家萬戶,市場受衆非常小。
在國内市場,馬自達是堅持自我的少數派,一直專注在駕控樂趣上,近年來也爲此打造了創馳藍天技術,壓榨傳統内燃機的極限,并得到了更好的動力響應、更好的油耗表現,以及更不入流的銷量。
小衆者就注定要付出小衆的代價,如果說 5 年前,創馳藍天技術在市場上還能夠自圓其說的話,那麽面對當下能源大勢已無可阻擋的大背景下,電機對于燃油車幾乎堪稱是降維打擊,無論馬自達多努力,在缺少技術占位的情況下,強調堅持駕控樂趣隻會讓自己變得不再有說服力。
如此來看,對于市場體量和資金規模都不算大的馬自達來說,在國内市場似乎沒有什麽更好的破局之道了,但事情往往具備兩面性,如今的汽車市場,恰好已經來到了細分市場的較量階段,廣義的好已經越來越難俘獲用戶的芳心,軒逸和朗逸的潰敗完全可以證明這一點。
在個性化需求爆發的時代,如果本身實力就不足以成爲頂流,那麽與其在主流市場卷個你死我活,不如主動劍走偏鋒,尋找最适合自己的細分市場,成爲一個小而美的品牌也未嘗不是什麽壞事,馬自達歪打正着。
最近幾年開始,馬自達幾乎是放棄了主流市場,而是專注在了質感的營造以及審美的追求上,如果你是一個對于傳統大衆化車型不怎麽感冒的人,馬自達幾乎就是同價位中把品質感三個字演繹的最好的合資車型,沒有之一。
從這個角度來說,顯然馬自達是相當成功的,作爲車市中的一股清流,馬自達從來不走尋常路,隻是這個性化道路真的不好走,仿佛是懸崖上過獨木橋,過得去算是一段佳話,但過不去就需要面對萬丈深淵了。
那麽,CX-90 的機會在哪裏?
從目前已知的信息來看,這款車相比此前的國産 CX-8 自然是要大上了不少,屬于正經基于三排座需求打造的一款中大型 SUV,實際上某種意義上可以理解爲 CX-9 的換代車型了,這就意味着,這款車有着更高級的底盤架構,更先進的科技配置以及毫無疑問——動力上的變化。
馬自達在國内市場之所以有不少人稱之爲 " 假運動 ",一個根本原因就在于動力太弱,雖然創馳藍天技術讓馬自達的車型動力響應非常快,配合幾近完美的變速箱匹配,開起來非常跟手,這也是官方所謂的 " 人馬一體 ",但面對不少運動 = 直線加速快慢的單細胞群衆來說,馬自達 2.0L/2.5L+6AT 的動總,實在是不夠看。
相比之下,CX-90 幾乎是一台脫胎換骨式的産品,CX-90 在海外市場搭載的是 3.3 升直列 6 缸渦輪增壓汽油發動機,變速箱是 8 速自動,最大功率 340 馬力,峰值扭矩 500 牛 · 米,這種動力表現,放在國産馬自達中此前的産品中是屬于想都不敢想的存在,實在太強了。
但考慮到國内高企的燃油稅和節能減排的需要,國産的 CX-90 大概率還是會上海外同款的 PHEV 版本概率更高,這套動總采用 2.5L 發動機 + 電機的組合,但最大功率依然有 323 馬力之多,最大扭矩同樣是 500 牛 · 米,而且還能實現 63 公裏左右的純電續航,在堅持大排量這件事上,看得出馬自達确實盡力了。
目前對于馬自達 CX-90 來說,不管是外觀設計、精緻感的營造、平台架構的領先性(CX-90 基于後驅平台打造)還是空間實用性(中大型 SUV)都已經做得非常到位了,在國内市場可能唯一需要解決的是被觀衆 " 看到 " 有這樣一款車型,畢竟馬自達已經距離公衆視野有一些距離了。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