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馬香玉。
最近,黃婷婷解約事情鬧得沸沸揚揚。
一連上了兩三個熱搜。
而其被前公司要求賠償 350 萬的事情更是引起網友熱議。
此外,還有網友扒出絲芭旗下其他藝人解約被索賠金額。
當中,少則 20 萬,多則幾百萬。
很多藝人因沒有償還能力,一度成爲失信被執行人。
爲此,不少網友認爲絲芭太能吸血,就是在靠藝人的解約賠償金賺錢。
可還有部分網友持反對意見。
認爲既然經紀公司花了大把的金錢和資源來捧對方。
而如今遭到單方面解約,追究賠償金也是應該的。
那麽,明星解約到底該不該賠償違約金?
咱們就一起來聊聊這個話題。
在内娛,類似的事情并不少見。
例如,當年的陳楚生。
因爲單方面向老東家天娛提出解約,被其一怒之下索賠227 億的天價違約金。
之後,雙方互不相讓,打了近四年的解約官司。
到最後,雙方雖以庭外和解,協商賠償 650 萬的方式解決。
可因這次解約風波,讓陳楚生原本星途璀璨的事業面臨嚴重打擊。
在很長一段時間,他都徹底消失在大衆的視線中。
而直到多年後的0713 男團爆火,陳楚生才再次被大家想起。
同樣的,還有金晨。
幾年前,金晨以刻意打壓,不給資源爲由,向前東家唐人影視提出解約要求。
但到最後,她的兩場解約官司都以敗訴告終。
爲此,雙方的合同關系仍在,但金晨的舉動無疑得罪了公司。
之後很長一段時間,她都遭到了公司的打壓雪藏。
不僅九個月沒戲拍,還有很多公司的活動項目也不敢找她,怕惹上麻煩。
導緻其精神大受打擊,患上了嚴重的抑郁症。
此外,還有如今的頂流蔡徐坤。
早在 2017 年,他就以霸王合同、欺詐未成年爲由前東家依海影視提起單方面解約。
此後,雙方接連打了多場解約官司。
在這期間,還一度傳出蔡徐坤身背3.2 億元的天價賠償金傳聞。
直到兩年後,法院判決雙方合同解除,并駁回了依海公司的全部訴訟請求。
原以爲,事情到這也算是塵埃落定。
可沒想到,在這之後兩人又大大小小打了不少次官司和輿論戰。
整個算下來,雙方橫跨了5 個省 12 個法院。
直到六年後的現在,蔡徐坤和依海影視的糾紛仍然沒能結束。
還總時不時會鬧上熱搜,引來網友熱議。
那麽,明星解約爲何會有賠償金一說?
這要從一個正常明星的發展史來說。
絕大多數藝人剛入圈時,都會面臨沒人脈、沒資源、沒名氣的局面。
爲了能獲得好的資源,早日出圈。
與專業的經紀公司簽約,成了絕大多數藝人的選擇。
而經紀公司則是看中明星藝人的後續發展潛力。
前期會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來幫助明星接廣告、綜藝,以及影視合作等。
盡全力将其捧紅,以此獲取更大的利益。
爲此,雙方需要一項合同進行約束。
一方面,防止經紀公司違約,侵犯明星個人利益。
而另一方面,則是防範剛被捧紅的明星随意解約,選擇一走了之。
若是如此,對于經紀公司來說,就相當于前期的錢和資源都打了水漂。
爲此,解約賠償金就是對明星的一個約束力。
以此保證經紀公司的基本利益不受損。
不信,想想看。
類似剛紅沒多久,就轉身和公司選擇解約的藝人并不是沒有。
例如,曾出演《從前有座靈劍山》的朱元冰。
沒多久,就被經紀公司指責剛有點知名度就想要解約。
還有曾被全網罵白眼狼的嘉行前藝人李溪芮。
在老東家時,她的資源并不算差。
最初被大衆認識并記住,是在《翻譯官》中飾演楊幂的閨蜜。
不僅角色讨喜,戲份也足夠重。
接着,又搭檔迪麗熱巴出演了《漂亮的李慧珍》。
此外,自己擔任主角的劇也不算少。
《國民老公》、《我站在橋上看風景》、《東山晴後學》...
再加上,嘉行爲其營銷的「腿精」标簽,更是讓其熱度和話題度大漲。
一時間,擁有了不少的粉絲和路人緣。
而當時正值李溪芮與嘉行合約期滿,并且其選擇不續約。
但就是這個決定,爲她引來了不少輿論批判的聲音。
既然,明星解約被索賠是理所當然的事。
可爲何,如今的部分網友對其印象會這麽差?
一方面,如今存在部分不作爲的經紀公司。
他們不僅不能對藝人發展起到幫助作用,反倒還會耽誤其發展。
這其中,最顯著的例子就是蔣依依了。
童星出道,不管是演技,還是自身形象都十分能拿得出手。
現如今,同期的童星關曉彤、吳磊、趙今麥等都進化成有流量有作品的一線藝人。
可樣樣都不差的蔣依依,卻隻能拍三流的網劇腦殘劇。
以至于,每每談及她,總免不了讓人可惜歎氣。
這樣的經紀公司,明星想要解約還得支付賠償金。
就不免讓人覺得有些周扒皮了。
而另一方面原因在于,有太多經紀公司在渾水摸魚。
這樣的經紀公司常常會一次性簽約不少新人。
這樣做的目的,并非想要全部都盡力捧紅再來賺錢。
而是想要「全吃」。
當中,有潛力的盡力捧一捧。
而那些沒什麽潛力的新人,隻會成爲經紀公司的收割對象。
依靠現有的簽約合同讓對方知難而退,從而賺取賠償金。
若是新人不願出錢解約,那經紀公司就會一直耗着對方。
畢竟,對很多人來說,明星的黃金期也就那麽幾年。
這樣的方式無恥,但确實管用。
依靠這樣的方法,經紀公司可以輕松賺取不菲的金額,積累資本。
那麽,如何改變這種内娛現狀?
說到底,這與雙方的契約精神、内娛規則漏洞都逃不開幹系。
當中,太多人渾水摸魚,用起了旁門左道的手法。
以至于讓無辜的演員發展受阻,讓專業經紀公司莫名背起黑鍋。
可要知道,這些問題積弊已久,要想解決并非一蹴而就的。
如今,大家能做的就是抵制擾亂相關内娛秩序的經紀公司。
讓其不能再以青春、夢想的名義大行騙人攬财之術。
唯有如此,才有解決問題的可能性。
否則,類似的現象隻會一直存在。